張紅義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11.053
[摘 要]文章針對鄉鎮勞動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展開分析,討論鄉鎮勞動保障工作方法,包括做好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加強勞動保障統計調查、組織職業技能培訓、推進再就業政策、辦理用工備案手續、加強特殊人群管理、做好網絡化管理工作等,通過研究鄉鎮勞動保障工作期間激勵制度問題、信息管理問題、隊伍管理問題的出現原因和應對措施,積累鄉鎮勞動保障工作經驗,以期為民眾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服務。
[關鍵詞]鄉鎮;勞動保障;社會需求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志碼:A
鄉鎮勞動保障工作的有序開展,能夠有效保障廣大勞動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時也是確保和諧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在實踐中需要充分認知鄉鎮勞動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并基于鄉鎮實際情況完善鄉鎮勞動保障工作機制,從而幫助民眾獲取到最大權益,建立穩定和諧的社會。
1 鄉鎮勞動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1.1 保證社會可持續發展
現階段經濟持續穩步發展,我國正加快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基于此,在現階段的發展活動中,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途徑來建立鄉鎮勞動保障體系,以此來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持續提高社會的發展穩定性,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與此同時,在整個發展活動中借助完善的鄉鎮勞動保障工作體系來推動鄉鎮的可持續發展,帶動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也為和諧社會的創建提供有力支持。
1.2 滿足相應的社會需求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國家正面臨著農村及鄉鎮勞動力向城市進行大量轉移的狀態,為國家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可靠助力。與此同時,在勞動力轉移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應用類問題。例如,鄉鎮當中存在較多企業,但是這些企業所能提供的正規就業機會較少,這也意味著這些企業無法為員工提供可靠的勞動保障措施和相關政策。基于此,地方政府需要借助先進手段建立可靠的勞動保障工作體系,彌補鄉鎮企業就業機會正規性低的情況,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為鄉鎮勞動人民勞動保障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可靠依據。
1.3 積極構建和諧社會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農村經濟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國內農業生產也進入機械化發展階段。在此背景下也解放了數量眾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使得農業待業人口數量不斷增多,同時也帶來了較大的就業壓力和農村社會保障問題。對此,在實踐中也需要做好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科學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科學處理農村就業問題,做好老齡化人口社會保障工作,更好地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以此來維持社會基礎結構的穩定性,助推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2 鄉鎮勞動保障工作方法分析
2.1 做好保障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
做好保障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工作,可以督促相關單位積極落實社會保障工作,同時也為公眾合法維護自身利益提供科學保障,逐步構建和諧的社會保障環境。在具體實踐中需要注意以下內容。第一,基于當前的社會發展情況,對法律法規中的內容進行梳理,確保現行法律法規的全面性與科學性,從而為公眾提供更好的保護。第二,做好保障法律的宣傳工作。當地政府應聯合地方企業、街道辦、村委會等開展法律宣傳工作。如通過講座、宣傳欄等途徑來完成相應的宣傳工作。同時也可以利用自媒體、官網等途徑來完成宣傳工作,不斷增強公眾的維權意識,更好地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第三,地方政府需聯合相關部門做好督查工作,依據法律法規中的內容,檢查區域內用人單位是否按要求落實勞動保障法,同時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的行為進行懲處,逐步改善當地社會保障環境。第四,為公眾提供相應的政策咨詢服務,幫助其更好地理解相關政策,切實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2 加強勞動保障統計調查
加強勞動保障統計調查,能夠更好地了解現階段區域社會保障情況,針對不足及時擬定相匹配處理措施,營造更加舒適可靠的鄉鎮勞動保障環境。在具體工作中應注意以下內容。第一,做好勞動保障統計調查工作,明確具體的調查內容和要求,包括勞動力資源、就業情況、失業登記情況等,同時也需要采集當地勞動力供求信息、農民工流動就業情況、勞動工資、社會保險等有關數據資料,保證所整理基礎資料的完整性。第二,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便利條件,做好各項資料的綜合化分析,同時在大數據技術輔助下完成信息提取,并且在各類公式輔助下完成就業率、社會保險繳納比例等數據計算。根據得到的分析結果確定目前發展活動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擬定相匹配的改善措施,逐步改善當地勞動保障環境。
2.3 組織職業技能培訓
組織職業技能培訓,可以提高人員的技能素養,使其成為區域新的勞動力。在具體實踐中需注意以下內容。第一,鄉鎮政府牽頭動員組織區域內新成長勞動力和失業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基于當地的產業結構分布情況、未來發展規劃等內容,擬定相應的技能培訓計劃,在計劃中應制定詳細可靠的系統化學習課程,使人員能力得到系統性提升,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可靠依據。第二,鄉鎮政府為當地居民提供各類就業服務,如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勞務輸出等,為方便不同人群,也應采取更加合理高效的服務措施。例如,針對某一類職業提供就業方向指導圖、制作相應科普類視頻等,從而幫助公眾更好地了解服務內容,享受更加便利的服務。第三,鄉鎮政府需要做好反饋意見的整理工作,根據信息梳理結果來完善職業技能培訓課程,細化課程中的相關內容,從而為公眾相關能力提升給予可靠支持。
2.4 推進再就業政策
推進再就業政策,能夠增加當地的就業機會,同時也可以為當地產業結構的優化提供可靠依據。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需注意以下內容。第一,基層政府可基于大環境政策來擬定相應的再就業政策,過程中也需要做好產業結構分析、地方發展規劃等,擬定配套的幫扶政策,起到激勵當地再就業的作用。第二,鄉鎮政府會為當地居民提供各類再就業培訓,開設相應的培訓課程,幫助相關人員了解最新國家政策、地方幫扶政策、產業發展前景等內容,以系統化角度來擬定完善的培訓課程,細化課程中的相關內容,為相關人員提供更加便捷與可靠的服務。第三,鄉鎮政府也需要做好政策落實過程的監督工作,協助相關人員有序開展審批手續的辦理工作,同時也會建立再就業扶持政策工作臺賬,做好各類資料的分類保存和屬性標記,有利于歷史追溯活動的開展。
2.5 辦理用工備案手續
辦理用工備案手續,能夠營造良好的社會用工環境,以此來推動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在具體實踐中需注意以下內容。第一,鄉鎮政府應對目前該區域的用工備案情況進行整理,了解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時在信息技術輔助下,對相關資料進行細致化梳理,從中篩選出有價值的應用信息,以此來作為當地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工資分配制度和勞動用工檔案管理制度擬定時的重要參考依據。第二,在大數據技術的輔助下,對制度推行時的實踐數據進行整理,根據得到的反饋信息優化制度中的相關內容,以此來保障合作雙方的合法權益。第三,等待制度完成擬定后,還需要做好相應的宣傳推廣工作,幫助相關人員了解制度中的內容。同時在鄉鎮政府官網還會開設對應模塊,上面會上傳電子文檔模板,為公眾使用提供更多便利。對于存在疑問的部分,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咨詢的方式來進行處理,從而優化當地勞動保障環境,有利于相關活動的順利推進。
2.6 加強特殊人群管理
在鄉鎮勞動保障管理活動中,也需要做好特殊人群的管理工作,這也是確保社會保障體系服務全面性的重要依據。在具體的管理活動中,需注意以下內容。第一,鄉鎮政府需要結合鄉鎮實際情況,明確整個區域當中農民工、城鎮居民、企業離退休人員等特殊人群的社會保險服務需求,基于需求為其提供相應的服務內容,以此來保證服務內容的針對性,提高所提供服務內容的應用效果[1]。第二,考慮到一些年齡較大的人員對線上操作的熟悉程度較低,無法獨立完成相關操作。因此,鄉鎮政府在開展相關工作時,也需要為這一類居民提供代辦服務,為相關人員代辦農村居民養老保險、登記建賬、保費收繳、養老金發放、養老金資格認證等工作,從而營造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有利于后續相關活動的順利進行。
2.7 做好網絡化管理工作
除上述提到的相關內容外,在鄉鎮勞動保障工作中,也需要做好網絡化管理工作,利用先進技術提供的便利條件,有序開展各項信息的整理工作。從實踐情況來看,也需要注意以下內容。第一,基于信息技術提供的便利條件,參考勞動保障監察網絡化管理的規定,針對管轄區域內用人單位和勞動用工信息進行采集處理和綜合分析,按誠信等級分類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對于誠信等級較高的用人單位,可以降低監察頻率,反之則增加監察頻率,在減少資源浪費的基礎上,達到良好的監察效果[2]。第二,在網絡化管理活動中,需要做好各類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針對信息的等級劃分結果,做好相應的加密工作,避免信息泄露、篡改等問題,影響用人單位的經濟利益。除此之外,對于信息管理系統也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如建立可靠防火墻、引入身份驗證技術等,提高系統對于惡意攻擊的抵抗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網絡化管理環境,提高所整理信息的安全性。
3 鄉鎮勞動保障工作期間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3.1 激勵制度問題
激勵制度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所建立激勵制度的滯后性較強,在制度完成擬定后較少進行更新,制度中一些激勵內容的可實現性較低,無法達到良好的激勵作用,從而影響到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第二,一些激勵制度內容的籠統性較強,未將激勵要求細化到各個崗位,人員在工作時的目的性較弱,也直接影響到工作人員的參與熱情,從而影響到社會勞動保障工作的有序推進。
針對此類問題,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立激勵制度的先進性,在制度完成擬定后也需要結合市場發展情況、地方工作需求來調整相關內容,并且合理設置獎懲內容,保證獎勵內容的可實現性,同時需要提高懲罰內容的合理性,正確發揮制度的激勵作用,保證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3]。另一方面,激勵制度內容需要做好細致化處理,除了將激勵要求細化到各個崗位,提高人員在工作時的目的性,也要將激勵制度和晉升制度、培訓制度等內容關聯在一起,以此來保證工作人員的參與熱情,推動社會勞動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
3.2 信息管理問題
信息管理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所建立信息制度的完善度較差,沒有對管轄區域內鄉鎮居民基本情況進行全面詳細的排查登記,存在信息登記遺漏問題。而且在信息整理過程中,沒有及時進行電子數據錄入和上報,造成部分信息出現遺漏的情況,使得初始狀態下所整理信息的完整性不足,較難為后續工作推進給予可靠支持。第二,鄉鎮居民就業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一些單位在信息登記之后,沒有對鄉鎮居民現階段的就業情況進行及時回訪,影響到所整理信息的時效性,從而影響到后續政策的順利擬定,降低了所擬定策略的科學性。
針對此類問題,一方面,可以提高信息制度完善度,按要求對管轄區域內鄉鎮居民的基本情況進行全面詳細的排查登記,在獲取相關數據后也需要及時進行電子數據錄入和上報,保證初始狀態下所整理信息的完整性,為后續工作推進給予可靠支持[4]。另一方面,在完成信息登記工作后,也需要對鄉鎮居民現階段就業情況進行及時回訪,提高到所整理信息的時效性,以此來保證后續所擬定政策的可行性,為后續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依據。
3.3 隊伍管理問題
隊伍管理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有些機構只看重工作人員的學歷,并沒有成立有效的培訓機制,導致一些高學歷的人才在就業以后,其自身的專業技能得不到持續且有效的提升[5]。第二,個別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對鄉鎮勞動保障工作的重視,并且在開展工作當中,有許多操作存在規范性較差的情況,不利于后續活動的順利推進。
針對上述問題,一方面,應在前期做好相關人員綜合能力的考量工作,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真實有效的培訓機制,使人員在就業后,其綜合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滿足各類工作的開展要求[6]。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工作中需要提高對鄉鎮勞動保障工作的重視程度,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便利條件來建立可靠有效的操作規范,做好規范的宣導工作,使人員在工作中可以嚴格遵守規范中的相關要求進行,減少人為失誤帶來的負面影響。
4 結語
綜上所述,鄉鎮勞動保障作為重要的民生管理問題,其工作質量也直接影響到社會發展的穩定性。在現階段的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鄉鎮勞動保障工作的重要性逐漸凸顯,與之相關的標準要求水平也在提高。通過采取恰當措施來推動鄉鎮勞動保障工作的有序進行,一方面,可以持續積累實踐經驗,為相關體系的優化和完善提供可靠依據;另一方面,能夠加快鄉鎮勞動保障工作的開展進度,提高鄉鎮勞動保障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麗敏. 鄉鎮勞動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方法[J]. 人才資源開發,2021(24):42-43.
[2]周容. 打造一流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工作業績的實施路徑與策略[J]. 就業與保障,2021(19):43-44.
[3]張錦泉. 淺析村級(社區)勞動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福建省華安縣為例[J]. 就業與保障,2020(9):19-20.
[4]張曉婷. 作用漸凸顯 建設待加強——鄉鎮勞動保障機構建設重要意義研究[J]. 勞動保障世界,2018(20):19.
[5]周健. 如何進一步發揮基層勞動保障平臺作用[J]. 四川勞動保障,2017(7):30.
[6]茹柳枝. 營造人力資源發展的宏觀環境——兼論鄉鎮勞動保障工作的重要性[J]. 中國集體經濟,2017(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