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熊國芬 吳施國 李治賢



【摘 要】 文章對《滇南本草》與傣醫解藥中能夠實現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藥食兩用藥物進行整理分析。兩者產生的文化背景、哲學基礎雖不同,但“治未病”“未病先解”的預防醫學思想是相同的,都使用生活中常見的食材挖掘其藥用價值,充分發揮除果腹以外的養生及臨床作用,是中醫學和傣醫學養生觀念的充分體現。
【關鍵詞】 蘭茂;滇南本草;食療養生;傣醫未病先解;傣醫解藥
【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24)10-0027-05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10.zgmzmjyyzz202410007
蘭茂是明代云南地區著名醫藥學家,著有地方性藥物學專著《滇南本草》,書中記載了544味藥材,500多首附方,很多藥材屬于果蔬、五谷、禽畜肉類、水產等,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作為食物,蘭茂先生也在挖掘其藥用價值,充分體現了食療養生思想。傣醫具有2500多年的發展歷史,擁有一套獨立且系統的理論體系,其中包括四塔五蘊理論、雅解理論等,而雅解理論又包括傣醫未病先解和先解后治兩部分內容,其中傣醫未病先解與蘭茂的治未病思想中食療養生觀念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都是強調在疾病發生之前去除或解除可能導致疾病發生的原因及因素,主張選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或傣醫解藥進行養生。
1 《滇南本草》中的食療養生
《滇南本草》中記錄具有養生延年的藥物31種,水果29種,瓜果蔬菜30種,肉類水產31種,谷物7種,共有有127種,占全部藥材的23.3%。
31種養生延年的藥物又分為延年益壽的藥物和輕身功效的藥物,詳見表1。其中具有輕身功效的藥物分別是白花防風、赤芝、石蓮花、如意草、血參、黃芝、黃參、人參、地纓子、黃毛金絲草[1]。
書中共記載了蘋果、葡萄等近30種常見水果[2],除了用來補充日常所需的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外,不同的水果還具有不同的養生功效,詳見表2。
其中具有輕身功效的水果有蘋果、花紅果、拐棗、赤小棗、葡萄、金柿等6種。
書中記載了有30種瓜果蔬菜[3],其中具有養生功效的蔬菜有10種,不同蔬菜的養生功效亦有不同。見表3。
書中記載了稗米、粳粟米、稷米、野粟、粟米、秼米以及玉蜀黍等谷類,其中不乏可以健脾、補腎、強身、延年之品。詳見表4。
書中記載的肉類水產共有31種,其中具有養生功效的有14種。詳見表5。
2 傣醫未病先解,藥食兩用
在疾病發生之前選用相應的解藥解除與疾病有關的毒素或解除平素在日常飲食中積累的毒素預防疾病的發生為傣醫未病先解的主要內容。通過排除毒素以保持四塔五蘊的平衡,經書《帷蘇提麻嘎》(《清凈道論》)言“四大合和,人育健壯”才能使人體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傣藥和運動鍛煉都是這一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傣族人民認為應該常服解藥才能保持健康,因此家家都備有各種各樣的解藥,包括解食物毒、酒毒、蟲蛇咬傷毒、熱毒火毒,有單方也有復方,劑型也是多種多樣。
常用傣醫解藥共有54種,生活中常見的食材有14種(見表6),占比25.9%。其中水果有4種,其中西瓜還能生津止渴,其皮也被稱為西瓜翠衣,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若發生食物中毒可取2~3g褐果棗用火烘烤后泡水服下可解。若感覺心慌心跳或睡眠質量差可用酸角醬泡水服下,其有效成分能很好地發揮鎮心安神、促進睡眠的作用,除此之外還具有抗炎、抗菌、保肝、解蛇毒等藥理作用[4]。
蔬菜共有7種,其中甜菜根不僅能夠清熱解毒治療咽喉腫痛和扁桃體炎,還可外用治療疥瘡。現代研究[5]發現其有效成分包括甜菜堿、甜菜色素,具有保肝、抗炎、抗菌、抗氧化等藥理作用,日常生活中可取5~10g當茶飲預防相關疾病的發生。黃瓜作為生活中很常見的食材也有很好的療效,內服治療高熱驚厥,喘咳多痰;外用黃瓜子包敷患處消腫止痛。水芹菜除作為餐桌上美味的食材外還能用于治療感冒發熱、腹痛腹瀉、嘔吐等疾病,其有效成分還具有保肝作用及抗心律失常作用,能用于對肝炎及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療,同時為輔助治療高血壓及其并發癥的首選食物[6]。海紅豆除風清熱解毒,可治療麻疹不透及過敏性皮炎、疥癬等,還可借助其催吐的作用排出體內有毒的食物。油瓜,取其藤莖適量煎湯外洗治療淋病和梅毒。苦冬瓜具有特殊功效,通過服用其汁來治療腹中胎死不下。鹽作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在傣醫臨床學中也有重要的用途,鹽泡酒服用來治療呃逆不止;鹽和板藍根搗爛包敷四肢用來治療高熱不退。
3 討論
蘭茂先生的養生觀念屬于中醫“治未病”范疇,通過與云南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和各民族獨特的用藥方法、經驗及養生保健法相結合形成的蘭茂自己的養生之法。傣醫受南傳上座部佛教影響,以四塔五蘊為核心,認為毒素的積累會導致四塔五蘊失衡從而發生疾病,在此基礎上提出雅解理論,主張解除毒素以恢復四塔五蘊的動態平衡,這是獨屬于傣醫自己的養生之法。
綜上所述,《滇南本草》與傣醫解藥中能夠實現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食材是中醫學和傣醫學對養生觀念的充分體現,都使用生活中常見的食材挖掘其藥用價值,充分發揮除果腹以外的養生及臨床作用,對現代社會常常出現的亞健康狀態的防治具有指導作用。
4 小結
兩者產生的文化背景、哲學基礎雖不同,但“治未病”“未病先解”的預防醫學思想是相同的,都強調人、自然、社會的關系要協調一致,順應自然、保健養生,以減少疾病的發生。本文對藥食同用藥物的歸納整理可為以后食療養生研究提供參考,以期發掘更多具有同樣功效的藥物,并以之組合成更多的食療養生方,為廣大人群的健康飲食及養生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顧潔斌.蘭茂著述及其“治未病”思想研究[D].昆明:云南中醫藥大學,2019.
[2]秦竹,劉曉.《滇南本草》水果類食物的整理及藥用價值的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22,31(5):39-41.
[3]劉曉,秦竹.《滇南本草》葫蘆科食物藥用價值的整理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21,30(17):61-63.
[4]李維熙,王葳,楊柏榮,等.酸角的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現狀[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6,43(4):697-704.
[5]李夢杰,王志青,仝濤.甜菜根關鍵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功能研究進展[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2,13(2):343-350.
[6]李曉雪.水芹菜的食療作用及栽培要點[J].陜西農業科學,2012,58(1):267-268.
(收稿日期:2023-12-03 編輯:劉 斌)
基金項目:作者簡介:黃丹(1997—),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臨床常見病證的治療與方劑研究。E-mail:3479587638@qq.com
通信作者:吳施國(1978—),男,漢族,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臨床常見病癥的治法與方劑研究。E-mail:3839489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