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諫太宗十思疏》是高一語文必修下冊教材中的一篇古文,這是唐代著名賢臣魏征在貞觀十一年時寫給唐太宗的奏章。奏章的主要意思是勸諫唐太宗,希望他不要被眼前國泰民安的現象影響而出現驕奢淫逸的想法。魏征衷心希望皇帝能夠戒驕戒躁、居安思危,繼續關注民情和國事,帶動朝廷中所有的大臣一起繼續建設國家,繼續為百姓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文本中的“十思”是主要內容,是魏征給皇帝提出的十個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建議。在學習這篇古文的過程中,教師應在培養學生表達和思維能力的同時,讓其主動學習唐太宗和魏征的品質,學著做一個敢于為朋友提意見,樂于接受朋友的正確建議的人。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先設喻明理再據事發揮,最后引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在交流與探討中深刻體會居安必須思危、勤儉才能治國的道理。
3.學習主人公魏征為了國家長治久安敢于諫言的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梳理魏征的論證思路。
2.用通順的語句翻譯文章。
3.用自己的話說出魏征給唐太宗提出的建議。
教學難點:
理解魏征的忠心并向他學習,要敢于為朋友提意見。
三、學情分析
高一雖然是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新起點,但是經過前面九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形成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已經有了一些知識儲備,既掌握了課內教師傳授的內容,又在課外閱讀中夯實了基礎。為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需要繼續注重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訓練,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主題
師:同學們,你們在影視劇中看過百官上朝的場景嗎?
生1:這樣的場面挺壯觀的,百官上朝的狀態能體現出一個封建王朝皇帝和官員的精神面貌。
生2:上朝這個行為對于國家治理有著重要意義,因為在朝堂之上,官員負責為帝王提供意見與建議,帝王負責聆聽,并且根據國情考慮是否接納、推廣新政策,百姓的生活質量與朝堂上產生的意見有直接關系。
師:諫言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有的人用一些婉轉、隱晦的話,這樣既能向皇帝表明心聲,又能顧及最高統治者的顏面。也有的是直言不諱,直接說出國家存在的問題,以及希望皇帝如何做。
師:言官為皇帝諫言是一件具有風險的事情,他們最終的命運取決于皇帝的心胸。心胸狹窄、眼光短淺的,往往就以判刑的方式回應諫言;心胸寬廣、有雄才偉略的,一般都會采納意見,還會將敢于直諫的大臣當作賢臣,并且鼓勵所有官員向他學習。
教師板書:諫太宗十思疏。
師:今天我們要了解的主人公是魏征,他寫了《諫太宗十思疏》,勸諫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其德義。
(設計意圖:本環節運用談話導入的方式,讓教師和學生平等交流,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另外在談話過程中,透過一問一答,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鍛煉。)
(二)解析題目,初識人物
師:同學們,你們在預習這篇課文之前都搜集資料了嗎?你們覺得該如何解讀這篇課文的題目呢?能結合手中的資料說一說嗎?
生:這篇課文節選自《貞觀政要集?!肪硪唬爸G”可以理解為“建議、意見”,這個字在古代有著下級直言規勸上級的意思。“疏”是古代大臣向皇帝上奏章的一種文體。所以,這篇文章題目的意思是:給太宗皇帝的十條值得深思的建議。
師:同學們,接下來請你們朗讀這篇古文,邊讀邊想:魏征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唐太宗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討論,并在文章對應的地方寫下批注。
生1:我認為魏征是一個忠君愛國的人,文章字字珠璣,在字里行間表達了他對國家命運、百姓命運的關心。
生2:魏征是一個看事通透的人,他用“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勸解李世民,告訴他:百姓可以把他們愛戴的人推選成統治者,但是也可以將殘暴、不關心民生疾苦的帝王拉下馬。
生3:唐太宗是一個從善如流、任用賢臣的明君,以前我在學習歷史知識的時候了解到,魏征因病去世時,唐太宗痛哭流涕,甚至親自為這位大臣送葬。
(設計意圖:在交流、對話中引導學生解讀題目,能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后期支持學生在朗讀課文中解讀人物性格特征,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在揣摩、分析中提升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三)疏通字詞,理順文本
師:同學們,文中的某些字詞和我們的現代文在字面意思上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弄清楚其中一些詞語的意思,知道個別漢字的讀音,才能更好地學習本文。相信你們在預習中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接下來你們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學習,匯報一下各自的預習成果吧!
生1:“德義”在本文是指有德行地施政,對待百姓要講信義。魏征在這篇奏章中為皇帝建議,希望他成為有德義的人,這樣才能使江山永固。
生2:“明哲”是指明事理的圣人,這里魏征說像唐太宗這樣明智的人,必然知道國家要安定,統治者就要有德行和智慧。
生3:“高?!边@個詞在現代和古代有不同的意思,在古代是指身居高位的危險,在現代指容易發生某種不好的情況。
生4:“簡能”是指選拔人才。
生5:“作”是興建、建造的意思,在文中指大興土木建造宮殿。
生6:“三驅”是狩獵時圍住三個面,留下一面給牲畜們逃生的機會。
在梳理字詞的基礎上,學生嘗試翻譯整個句子,并將自己的翻譯情況以口頭描述的方式說給同學聽。
教師隨機深入各個小組巡視,及時為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幫助。
在疏通字詞的基礎上,教師相機要求大家嘗試自主翻譯句子,做到通曉全文。
教師用PPT展示文中所有有難度的詞語的含義。
(設計意圖:只有文言文中的詞語疏通好,學生才能順利完成語句翻譯。另外,在字詞疏通中教師能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生也能在語言交流中查漏補缺。)
(四)自主探究,走進文本
師:剛才大家已經在匯報交流中完成了字詞梳理,也讀完了這篇古文,那么你們知道魏征是從哪些方面給唐太宗提建議的嗎?
學生再次回歸文本,在課文中找到相關的語句,并嘗試用自己的話整理答案。
學生先在組內討論,再推選代表上臺發表觀點。
生1:我們小組通過總結分析,找到了魏征給唐太宗的前五條建議。第一,能夠控制自己的私欲,凡事要適可而止;第二,不能驕奢淫逸,不能花費錢財萬貫修建宮殿而不考慮百姓的生存;第三,居安必須思危,要努力加強自我修養、關心國事;第四,不能因為做出一點成績就驕傲自滿,要像江海那樣容納百川,要善于聆聽有利于國家發展的建議;第五,狩獵要遵循一定的法度,不能因為特別喜好就沉湎其中,以免耽誤國家大事。
生2:我們小組通過總結分析,找到了魏征給唐太宗的另外五條建議。第六,如果害怕自己處事懈怠無法做到全心全意,就不能隨性妄為;第七,作為君主應該虛心接受臣下的意見,但是又要避免“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第八,身正才不怕影子斜,要勤于修身;第九,應該做到公正地進行恩賜與賞罰;第十,選賢舉能,讓不同身份的人各司其職。
師:大家總結得很好,值得表揚。這篇課文總共有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所描述的內容、要向皇帝提出的建議都不同,你們能與同學一起分析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嗎?
學生與同伴進行討論學習,在探討中大家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同伴相互交流想法。
(設計意圖: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鼓勵、支持學生在小組中與同伴討論,讓學生在集思廣益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在相互交流中提升思維能力、語言表達水平。)
(五)品味語句,感悟忠心
師:我想邀請幾位同學向大家分享你們的學習成果。
生1:我們討論后一致認為第1自然段的中心論點應該是“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魏征勸誡當時的統治者,不能被眼前安逸的現象麻痹心靈,要努力穩固根基,避免威脅江山社稷的事情出現。
生2:第2自然段主要總結歷史經驗,從創業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钡谋匾?。
生3:第3自然段寫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讓皇帝從“十思”方面參考。
師:魏征所提的意見充分表現出了他對唐太宗的“忠”,你能從這幾段中選出一些能體現忠心耿耿的語句嗎?
教師要求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句子,接著出示樹形圖,讓學生完善。
師:同學們,請你們用找到的句子幫我完成這張樹形圖(見圖1)。
生1:“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蔽赫饔眠@句話勸誡唐太宗,要更好地統治國家得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同時還要有足夠的德行,要做到以德服人。
生2:“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p>
生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p>
生4:“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
師總結:從魏征的這些建議來看,關于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他都考慮到了,足以見得他對唐朝的江山、百姓的安居樂業有多么用心。
(設計意圖:語言品味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一篇課文是由若干個語句組成的,引導學生朗讀、品味課文中的語句,可以提高他們的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
五、教學總結
《諫太宗十思疏》是賢臣魏征給唐太宗的一封奏章,文章字字珠璣,充分體現出作者的“忠”,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思,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課堂上我積極運用談話導入、解析題目、自主探究、品味語句等環節,允許學生在組內討論,面向全班講解自己的觀點,在“想”中掌握了思考方法,在“說”中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得到了鍛煉。這節課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課堂氛圍良好、參與率高。從整體上來看,這節課的效果比較好。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崇文實驗學校)
編輯:張俐麗
作者簡介:楊文萍(1979—),女,漢族,甘肅榆中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