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佩譽
廣州,早春濕冷,仲春清涼,末春炎熱。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我每天在地鐵里都能看到形形色色、忙忙碌碌的人群,這讓我感受到生活百態。
我對地鐵的“感情”始于高中時期,那個時候我每周都會乘坐地鐵往返于家與母校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之間。2018年年底,廣州市從化區的地鐵伴隨著施工隊的正式“退場”,第十四號地鐵線終于正式運營了,也是從這時候開始,我告別了坐大巴上學的“歷史”,迎來了與地鐵的“觸碰”,每次坐地鐵都趕上高峰時間,地鐵上極為擁擠……
各形各色的忙碌的人們都擠在了這趟地鐵線上,看著他們忙碌的背影,我都在想他們都是去奔赴向往的生活……
當大腦放空時,我喜歡看周圍的人,心里想著:前世多少次的回眸才能換得此時的共乘一“驥”呢?然后微微一笑。地鐵上,有的人在看小說,靈活的手指不停地劃過屏幕;有情侶,或相對而立甜蜜對視,或并肩而站訴說家長里短;有老人,或祥和、或勞累、或與友人攀談大笑;還有孩子,在爸爸媽媽的懷里或哭或鬧,都呈現出了一幅幸福的畫卷。
地鐵上,每天都在運載著一批又一批的人,或苦澀或艱難或幸福或勵志的人,每天都演繹著自己的主場、發生著自己的故事。
2019年年初,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坐在我對面的大叔。大叔的衣服拉鏈壞了,并沒有全部拉上,他小心翼翼地從口袋里取出了針線包,從包里拿出了一個耳機,這個耳機的白色塑膠外皮已經有些脫落,里面的電線已有些裸露在外面了,似乎變成一截一截的,外觀也開始發黑,右邊的耳機已經沒有了。就這樣的一副耳機,那位大叔珍而重之地拿出來,用完后又小心翼翼地卷好收起來,放回那個泛黃的針線包里。這個畫面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每每想起來都充滿酸澀。
每天,我都乘坐地鐵背著沉重的書包,只能獨自站在角落里,角落里的我稍顯落寞。在這一節小小的車廂里,會發生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也會發生一些溫暖的故事。
令我現在還記憶猶新的還是一位老伯伯給我讓座。當我走進車廂時,早已氣喘吁吁,穿著一身校服,淹沒在人堆里,毫不起眼。我習慣性地往相對人少的車廂中部走去,尋求一個稍微寬敞一點的空間。好不容易站穩腳跟,抬頭發現我的對面一位頭發花白、身軀佝僂的老人家正若有所思地盯著我看。車上人越來越多,我迫不得已一步步挪動,靠近他。我有點擔心自己會擠到他,擔心他可能會受傷。忽然,他一個抬頭,和我四目相對,猝不及防說道:“一會兒下一站我要下車啦,你坐到我的位置上去吧!”
我下意識地點了點頭,忙回復道:“好的。”“叮”的一聲忽然響起,我看著他走出即將關閉的車門,蒼老的背影讓我始終記得至今都欠這位老人一句“謝謝”。我看著他走出即將關閉的車門,消失在我再也不會遇見的人潮里。
地鐵上的“溫暖”遠不止于此,當我拖著沉重的行李箱,氣喘吁吁站在角落里時,一個只比我大幾歲的哥哥往旁邊擠了擠,給我騰出一個并不寬敞的座位,隨后指了指讓我坐過去……
這些來自陌生人給予的溫暖,讓我很感動。地鐵上的每一個人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每個人的身后都有來自家庭、社會的關心,我也是其中一位受益者,陌生人的每一個溫暖人心的舉動,都讓我在這上學的路上堅定了信念,在疲憊中感受到了這些關心。如今,我也成了他們,成為溫暖的締造者。
高一時,我也曾披上紅馬甲,在廣州地鐵站做了半日志愿者。當時,這個崗位是輪崗的,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站在電梯口做引導時發生的事:“親愛的乘客們請往里面走,請不要站在電梯口!”
這樣一句話,我也不知道重復了多少遍,直到有一名地鐵工作人員走到我面前,他告訴我:引導的手勢不能向下,要45度斜向上。不知為何,那一瞬間,我就被這個細節震撼到了,原來這看似非常簡單容易的工作,也有社交禮儀的大學問!
我非常仔細品讀著這個小動作里的意蘊:向下的手勢不夠顯眼,乘客很容易忽略掉;向下給人被輕視的心理暗示,而向上卻更積極,讓人感覺被尊重……
這么一個小小的細節讓我感觸頗深,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志愿者,我們要關心體諒他人的心理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尤其是站在服務崗位上,那就要時時刻刻記住自己的身份,把服務意識貫徹到方方面面。我讀懂了志愿者的真正含義……
不僅如此,地鐵上還上演過我一個人的“獨角戲”。在這里,我遇見過很久未見的老朋友,我的一位弟弟,他長高了,從前那稚嫩的模樣褪去,儼然是一個小伙子的模樣。他的爸爸媽媽陪著他上學,他那一身綠色,青春陽光。最終我沒有上前去打招呼,許久未見的陌生感讓我望而生畏。
還有許久未見的老同學,出現在車站里,一秒消失在關閉的車門里,我們最終一句話也沒說,或許他已經不認得我,我怕我們見面了也無話可說。
多年后,我與地鐵的“觸碰”更頻繁了,在許多次“歷練”中,我已經習慣了被人群擁擠上地鐵,也習慣了被人擠在角落一動不能動,習慣了每天三四個小時的車程,習慣了身邊的各種味道,習慣了排隊進站,習慣了在地鐵上“一站站到底”……
一切都不一樣了,我習慣了地鐵,習慣了在激烈的生活中找尋自己的希望,生活雖然過得非常辛苦,但其中也有不少的歡樂,更有數不盡的收獲!地鐵通往的,是我夢想的坦途!
地鐵上每天的故事在不斷上演,演繹著一場又一場人生百態的場景。當下,我們仍與地鐵有著親密的聯系,它見證了我的成長,它承載著我的情感,它溫暖著我的人生……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