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2024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凸顯出21世紀文化機構在提供美育體驗和提升文明素養中的關鍵作用,而當下的“文博熱”更是折射出人民群眾對于博物館高質量公共服務日漸強烈的需求和熱切的期盼。
博物館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社會美育的重要平臺和實施路徑。博物館以史育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宗旨,體現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陶冶情操、浸潤心靈——以美啟真、以美向善、以美潤心。同時,博物館全景式“歷史長廊”的鳥瞰還為我們清晰展現人類社會的嬗變脈絡,詮釋和印證人類歷史進程的“規律之真”,并進一步確證唯物史觀與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性,幫助人們樹立“觀成敗、辨得失、知興替”的觀念。
以美向善,博物館蘊含的深厚人文精神揭示人類文明的源遠流長。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歷史大課堂”,是人類文明和中華美學精神的寶庫,陳列物品是不同時代物質文明與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考古研究憑借層出不窮的考古新文物與考古新發現,其研究成果不僅可以極大豐富博物館典藏,而且有助于我們深刻體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美潤心,博物館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滋養我們的心靈。伴隨時代的腳步,博物館不斷呈現參觀空間審美化與體驗設施舒適化的特點。融媒時代,科技賦能博物館,文化的數字化生存與傳播已經成為當下博物館建設的重中之重。數字化系統的引進,使得博物館在人流控制與觀展布局上更加得心應手;語音導覽的應用,為參觀者提供多樣化講解,也為觀眾帶來更加全面且具深度的觀展體驗。與此同時,隨著VR、AR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實融合”場景也頻頻現身博物館行業,云展覽、數字文博等極大豐富了博物館陳列展演方式;沉浸式觀賞有助于觀眾領略展品厚重的歷史感與獨特的藝術魅力,互動式展演更進一步增強了觀眾對展品的理解與審美體驗。
作為高質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有機組成,博物館要在踐行“高質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質服務”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新時代人民群眾文化殿堂,為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蓄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