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津凡
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初中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神采飛揚的青少年時期,他們就像是八九點鐘的太陽,剛剛升起、有著無限的希望。為了將學生培育成才,學校既要注重基礎知識教育,又要重視對學生體質的培養,并且,還要將德育教育與基礎課程相融合,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作為體育教師要更新傳統的教育理念,結合具體教學內容來選擇有效的德育滲透方式,以此來達到“匯德于行,融品于動”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同時促進他們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共同發展。
教師和學生是學校教育的兩大主體,在教學活動當中,兩者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經歷不足,體育技巧的學習更多是建立在對教師模仿上的,所以師生關系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基于此,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運動榜樣,以此來號召學生積極參與陽光體育活動。
首先,教師要擺正自己教學工作的態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保持對學生和體育活動的熱情,同時規范自身指導動作、示范行為,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運動方式和運動技巧;其次,在學生日常體育活動期間,比如課間操、陽光體育十分鐘等環節,教師也可以和學生一樣參與到活動當中,并起到“領頭作用”,號召全體同學模仿自己的動作。這樣一來,在教師親自示范的引領下,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跟隨教師一起進行體操鍛煉,并且,在教師的正確示范下,他們的體操動作也會越來越標準;最后,作為體育教師,還要學習了解一些和初中生心理相關的知識,爭取做到在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在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同時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舉例來說,當學生在跑步過程中出現頭暈、嘔吐等情況的時候,教師要選擇科學的方式,讓學生到陰涼的地方休息并給他們提供純凈水,或者根據具體情況將學生帶到校醫務室觀察治療。并且,教師還要結合該事件展開詳細的講解,讓學生明白每個人的體質都是不同的,所以在運動時一定要量力而行,以此來培養學生形成“厚積薄發”的運動意識。
體育訓練與規則意識培養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體育訓練是通過系統的體育活動和訓練來提高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的過程,而規則意識則是指在體育比賽和運動中,遵守規則、尊重裁判和對手,維護公平競爭的意識和行為。體育訓練不僅可以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技能水平,還可以培養運動員的紀律性、合作性和團隊意識,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比賽規則。對于學生來說,無論是在學校、家中,還是在社會環境當中都需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開展體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讓學生明白遵守規則在現實生活當中的重要意義。
比如,在教學“健美操”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需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并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其中的規定,以此來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注意的是,對于學生的不同表現,教師要做出正確的引導,而不是直接批評學生,更不是直接體罰學生。舉例來說,教師可以對學習和練習健美操過程中態度認真且遵守課堂規則的學生進行鼓勵與表揚,以此來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遵守課堂紀律,進而推動學生良好品格的塑造。除此之外,在競技性體育活動當中,例如籃球比賽活動和足球比賽活動當中,由于需要學生進行對抗、競爭,所以難免會造成學生與學生、團隊與團隊之間的矛盾。對此,教師就要從規則的角度來調解學生之間的矛盾,讓學生明白大家都是為了勝利而努力,而不是為了證明誰比誰更強,以此來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偉大體育精神。
體育運動和基礎知識學習一樣,都需要學生付出努力才有收獲,并且學生付出的努力越多,最后的收獲就會越明顯。因此,對于學生畏懼運動或者由于運動效果不明顯而準備放棄運動鍛煉的情況,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案例來培養學生形成終身運動的習慣。
比如,教師可以將班上學生的運動愛好進行統計和匯總,以此為基礎選擇一些國內外優秀的體育運動員,深入發掘其辛苦鍛煉的場景以及具有教育意義的發言,通過信息交互平臺將其剪輯成視頻分享給學生,或者作為課件在課上展開講解,通過真實的訓練畫面讓學生明白“運動天賦可以決定自己的上限,但運動習慣可以決定自己的下限”這一樸素道理,以此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到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當中,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鼓勵學生,并制定科學的運動計劃,在不斷地堅持和努力中最終取得理想的結果。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已經和各個學科教學之間產生了緊密聯系。所以作為初中體育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趣味體育教學活動,并結合多元化教學手段將德育教育內容融合到體育活動當中,以此來讓學生在科學運動的過程中獲得健康、強壯的身體,同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臨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