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意識和道德自覺,要將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普法工作要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弊鳛榇髮W生成長的搖籃,高校應擔起培育其法治素養的使命。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要“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把高校青年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后備力量,培育其法治素養是推動法治國家建設、實現良法善治的必然之舉。
其一,加強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要求。建設法治國家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對于什么是法治國家,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不外乎兩個條件,一是國家必須制定良法,二是良法得到公民的普遍遵守??梢?,增強全體公民的法治意識,培育全體公民的法治素養,是推進法治國家建設的必然環節。而大學生作為國家發展的后備人才,只有高質量開展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工作,才能推進法治校園、法治社會、法治國家建設。
其二,加強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是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的必經途徑。法治素養培育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法律至上的觀念,具備社會正義觀,能夠豐富他們的法律知識,增強其法治實踐能力,在維護大學生自身合法權益的同時,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促進其成長成才,因而是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大學生是未來國之昌盛的主力軍,其法治素養培育是高校思政課的重要內容。為深入研究大學生的法治意識現狀,課題組選取貴州5所高校進行問卷調查。經過統計分析,當前大學生法治素養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法律知識掌握不夠深入,法治思維有待提升。經調研發現,通過高校思政課尤其是法治課教育,大學生對法律知識已有一定程度地掌握,但法治知識的儲備和學習的深度仍有待提升。多數大學生的權利義務意識較好,但對于權利義務的具體內容掌握不夠全面和深入。此外,大學生在法治思維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遇到法律方面問題時,多數人選擇通過網絡搜索來了解,而僅有少部分人選擇咨詢專業人員。
二是法治信仰有待加強,法治行為有待深化。在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通過法治素養培育,大學生的法治信仰不斷形成和鞏固,但仍有部分人對法律的信心不足。調研數據表明絕大部分學生對法律的作用有充分的認識,但仍有少部分人缺乏相應的認知,法律信仰有待形成和鞏固。同時,身處大學校園的大學生群體,尚未步入社會,接觸的法治實踐機會十分有限,從而制約了大學生法治實踐能力的提升。
思政課是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的主渠道,其中,《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是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的主干課程。因此,對大學生法治素養的培育,要充分發揮主渠道與主陣地的聯動作用,促進線上線下同頻共振,不斷提升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實效。
一是改進法治課教學方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是提升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實效的關鍵。一方面,教師要充分掌握新媒體教學手段,并善于利用優質的教育資源,如今日說法、法律講堂等節目,截取相關視頻用于教學,通過書本知識與實際案例的對接,加深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內化。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采用案例研討、模擬法庭等形式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設置議題,如社會秩序的維護主要靠法治還是德治,組織學生展開辯論,讓學生在辯論中進行思想碰撞,加深對法治和德治的理解,從而提高法治素養。
二是強化法治實踐教育。法治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不僅要讓學生學法懂法,更要讓學生尊法、守法、用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煉、增長本領?!币蚨ㄖ嗡仞B的培育需要做好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的對接,增強學生的法治實踐能力,促進知行合一。因此,高校應重視拓寬法治實踐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法治實踐平臺,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三是加強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互聯網是一個社會信息大平臺,億萬網民在上面獲得信息、交流信息,這會對他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會對他們對國家、對社會、對工作、對人生的看法產生重要影響?!币虼耍环矫?,要著力引導網絡輿論,加強網絡監管,營造風清氣正的法治網絡空間,保障網絡成為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的重要陣地。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渠道講授法治知識、促進法治實踐。
總之,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關系著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使命的落實與法治國家的建設進程。高校要找準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的有效措施,形成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的合力,實現法治建設與人才培養的良性互動,助推法治國家建設。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