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舉印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教育改革
引言:語文這一學科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能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尤其是初中語文對處于發展階段的中學生尤為重要,它能引領學生的情操,指引他們的學習方向,所以新課改勢必要進行,但是要想在新課改背景下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改革,關鍵還是要尋找合適對策。現在初中語文面臨許多問題,比如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停留在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模式上,教學方式單一,教學資源分配不均,課堂氣氛沉悶,學校和家庭之間溝通欠缺等問題。就以上問題,我提出以下解決對策。
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初中語文教師有必要革新思想、創新手段,更要高度重視新課標下的教學改革工作,及時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正因如此,才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將2022版新課標內容了解透徹,方可有效掃清教學改革障礙,取得理想改革成效才會更具希望和可能,文章中提及的思路、闡述的觀點僅供參考。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學生自身的問題對癥下藥,切不可灌輸學生,偏離改革的初衷。差異化教學是因材施教的最好的典例,教師要不斷地吸取新的能量開拓新的講解方式,讓多元化的教學充盈自己的知識堡壘,讓傳統的舊式教學理念漸行漸遠。“以學生為本”的語文教學實踐,首先要基于學生真實學習水平,確定教學目標;其次,要基于學生學習習慣,推進教學指導,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知識吸收及能力提升;最后,需基于學生喜好開展教育活動,結合社會話題、信息技術、翻轉課堂和社會實踐等多種教育形式,給學生新體驗,提高學生注意力。
傳統教學中教學課堂相對死板,教學的目的也相對簡單,把教學大綱講完就可以了,但是新課改提出了新的課堂模式,要把教學內容更直觀、更有趣地展現給學生,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學生不是只能一味背誦、寫作業,他們也可以參與教學,他們可以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參與討論,也可以鼓勵學生走上講臺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新的思路,這些都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如,在教學中創建“翻轉課堂”教學形式,基于師生角色互換,由學生講解知識、分析要點,再由學生話題引發學生間討論、交流,教師作為傾聽者,觀察學生表現,記錄學生講解、表達和分析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通過師生之間的再次交流、探討,完成知識講解。這樣的教學形式一方面能夠真正突出學生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一方面利于教師給予學生適當指導,利于真正促進學生知識掌握、方法獲得、能力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個人素質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教學的過程無非就是老師的價值輸出,所謂“嚴師出高徒”,這些至理名言深刻反映了教師的重要性,所以要想真正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要想真正培養出德智體美勞的優秀學生,關鍵還在于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教師是學生心靈的窗口,他們打開了學生探索世界的第一扇大門,被譽為“靈魂鑄造師”,那如何做到實至名歸呢?教師這個行業本身就需要強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不斷去淬煉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有新的突破新的發展,“教學容易育人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對于那些利用教師之便,行私人之事的人要重新審核其教學資質。
傳統教學是“教”與“學”的關系,非常單一,新課改的倡導下要營造一種新的師生模式,要把兩個相對立的關系變成互補雙贏的關系,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要學會傾聽他們心底最真實的想法,并及時給出回應,加強有效溝通,盡量不要讓學生覺得被孤立、被區別對待。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去推進教學目的完成,如果教師能針對學生的問題及時修正教學方案,改變課堂教學模式,那教學的質量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去幫助他們重拾學習的激情和熱情,而不是一味地叫家長、指責、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新課改下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逐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每一個學生都有優缺點,美玉尚有不足,何況是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多一點耐心,也許會換來另一番天地。改變舊的評價標準,制定新的評價標準,利用好“考試”這個指揮棒。
傳統語文教學大多是以成績作為評價標準,這有失公允,新教改要制定新的評分準則。以分數高低去評斷學生的好壞本身就是錯誤的,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讓考試變成一種負擔,教學改革要想推崇創新必須多方位地去考核學生,素質教育的前提是盡可能地讓學生的閃光點在全面評價中能夠做到慢慢地“熠熠生輝”,從而找到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這樣也有利于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新課改下提得最多的是素質教育,其實無論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考試都只是一種考核手段,它有一定的指揮作用,但是學校要正確看待這個考試,不能千篇一律地大肆宣傳,考試的結果是查漏補缺,不是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學校可以從考試內容和考試方式作出改變,多嘗試新鮮的模式去引導教師和學生朝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去努力,切不可偏離初衷,讓學生成為考試機器,一味地為了考試而考試。
過去幾年,國家推行英語教育,全國掀起了一股學習英語的熱潮,大大小小的培訓班到處可見,家長們也趨之若鶩,但是對于傳統的國學班、書法班等家長的辨識率和認可率不高。國家重視英語,對語文教學的忽視,導致人們對語文教學的認識程度不夠。新課改下,必須加強語文的重視度,從上到下形成一種新的風氣,只有這樣大語文教育的推進才能更得人心、更順暢。
針對偏遠地區的學校,政府應當增加財政支出,改善學校的教學環境,讓欠發達地區的學生也能用上先進的設備。鑒于中國的現狀要想做到教育資源公平確實有些難度,但是政府可以有政策扶持,社會上也可以鼓勵慈善機構進行籌款,盡可能地為偏遠地區的學生尋求更好的發展,為那里的學生送去一片光明,讓語文教育的資源更廣闊,更能突出大語文教育的普及作用。
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革之路任重道遠,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體師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協同合作研究問題,制定對策,并持之以恒,為初中生進行語文學習提供全方位、全過程保障,從而助推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來艷麗.淺議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幻畫報,2020(08):220.
[2]李元梅.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讀寫算,2018(23):7.
[3]王璇.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教法探討[J].考試周刊,2017(78):59.
[4]高鵬.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摭探[J].成才之路,2017,(25):28.
[5]閆春萍.對新課標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5(07):245.
[6]馬士昌.淺析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的創新改革[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02):11.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市單縣北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