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玲
摘要:數學學科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提升知識素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的中職院校,由于生源質量有所降低,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數學學習動力不足,導致實際的中職數學教學狀況不盡如人意。立足職教改革需求,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開展中職數學教學改革工作,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事情。基于此,本文對中職數學教學特點進行分析,指出職教改革視域下中職數學教學存在的不足,提出立足職教改革建立學生需求體系的中職數學教學實踐策略。
關鍵詞:中職數學;職教改革;學生需求;綜合能力
引言
現如今,職教改革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大多數中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已獲得明顯成效,中職生的數學思維獲得一定程度的強化,但在具體教學中還有著不少問題。中職學生身心不夠成熟,三觀還處于未定型的狀態,他們普遍精力旺盛,有著獨特的個性,外界對此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中職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較差,甚至對數學學科有畏懼心理,學習自信心不足。因此,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實況,來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進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力,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一、中職數學教學特點
(一)教學對象特點
中職生大多文化基礎不扎實,學習動力不足,導致其在文化課學習過程中興趣度極低,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數學是大部分學生心里認為難度最大的學科,中職生數學基礎相對較差,一旦遇到學習困難,極易放棄學習。因而,中職數學教學開展過程中,需引導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形成正確認知,合理降低內容難度,適當簡化教材內容[1]。同時,大多數中職生都是為了學習專業課程,數學教學時應結合專業知識進行,尤其是那些理解起來難度較大的公式、定理,若是讓學生提升興趣后,學習起來自然也會更加容易。而在課堂講解時,教師需要預留時間讓學生消化,若是一味地講解枯燥的理論知識,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此外,中職生的思想較為活躍,有著強烈的表現欲望,課堂中要保持長時間的精力集中并不容易,極易出現發呆、玩手機等行為。他們覺得數學課堂過于枯燥,內容理解起來也不容易,索性就放棄數學學習,這也是教師需要重視的問題,應多加鼓勵與表揚,讓學生提升學習自信心。
(二)教學要求及目標的特點
中職數學的教學目標、要求不同于初高中時期,其具有一定的拔高性和獨特性。初高中要求掌握數學知識外,還需應對升學考的挑戰,教學注重數學知識的聯系,吃透知識點,靈活選擇教學方法,重心也更多放在解題技巧上。中職院校是以實際應用為目的來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強調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可讓學生借助數學知識解決專業課程學習面臨的問題[2]。中職教育以培養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數學教學應結合職業教育特性,轉變老舊的理念,緊密圍繞中職生的需求,確保教學工作開展的有效性。換言之,中職數學教學應圍繞著專業課學習要求進行,為學生專業課學習奠定良好的數學基礎,教師在教學規劃時應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進行,將數學應用能力作為重點培養對象。
(三)教學方式的特點
中職學生普遍數學基礎較差,學習動力偏弱,難以集中注意力,為確保學習成效,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緊密契合學生的特征。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豐富的教法,促進學生更好地接受,保障數學教學效率。教學中應合理引入多媒體技術,用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課堂的參與感。傳統教學需利用投影儀、模型等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如此會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教學成效也和預期有著差距。多媒體的動靜結合、圖文并茂的優勢,可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好地保持學習動力。同時,教學過程中應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狀況,依據學生的能力水平來明確教學要求,不可區別對待學生,尤其是基礎差的學生更應多加鼓勵,激勵其提升學習自信心。
二、職教改革視域下中職數學教學存在的不足
職教改革視域下,各中職學校都在積極開展數學教學改革工作,雖然已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依然存在不足之處,導致教學質量提升受阻。
(一)教學方法相對落后
部分中職數學教師創新意識不足,教學方法的選擇相對落后,更偏向于知識的講授,不注重學生自主性的發揮。這種教師唱獨角戲的課堂氛圍,師生間的互動不足,整個課堂死氣沉沉,導致教學狀況始終不如人意。數學知識間本就有著較強的關聯性,中職生若在小學與初中階段數學基礎較差,在中職階段的數學學習中也會面臨較大的困難,經過一次次的失敗學習自信心會大幅降低。數學課堂中,此類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基本不敢發言,抱著能掌握多少是多少的心理在聽學,認為只要不影響畢業即可。學生的心態存在偏差,就容易影響課堂氛圍,教師在氛圍營造失敗之后,便會失去動力。職業改革要求中強調,應將教師為中心的理念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更為注重凸顯學生的學習與應用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注重知識傳授。將教師單一講課轉變成學生積極發言,營造更為活躍的課堂氛圍,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結合學生的特性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潛能[3]。教師需鼓勵學生敢于探索,平等對待所有學生,促進學生求知欲的充分激發,并在教學中傳授新理念。
(二)數學課程重視度不足
數學知識是學生發展必備的理論基礎,是傳統文化課程的重要組成內容。近些年,為使就業率得以提升,中職院校過度放大專業技能培養重要性,不斷增加專業課的課時,文化基礎課的課時不斷減少,這便使師生對基礎文化課的教學不夠重視,數學教學也被放在錯誤的位置。由于社會就業帶來的壓力,很多學生進入中職學校的目的是學好專業課程,認為數學對自身未來的就業產生的作用并不明顯,無需花費較多的時間在數學學習上。
(三)中職生數學基礎較差
高校不斷擴招的過程中,中職學校學生面臨的就業挑戰越來越大,家長和學生都認為未來在更好地就業就必須讀大學。在此觀念影響之下,很多學生和家長都對中職院校產生錯誤看法,從而影響了中職院校的招生,且招入的學生素質普遍較低,數學基礎極差,甚至連很簡單的數學知識都不理解,從而影響了在中職院校中的數學學習。中職生認為日后就業需要有扎實的專業課基礎,因而學習的主動性較強,但認為數學對自身無直接用處,在數學課程的學習上就不夠主動。盡管中職生的數學興趣偏弱,但此類群體可塑性較強,教師可加強引導,使學生的數學興趣被有效激發,逐步鞏固數學基礎。
(四)學生存在心理障礙
數學是極為重要的文化課程,也是中職生普遍反映學習難度較大的課程,很多中職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出現心理障礙,學習情緒越來越差。由于中職生的數學基礎較差,教師授課內容難以理解,教學愈發深入的過程中,學習更是力不從心,自卑心理更為嚴重,遇到難題也不會主動尋求他人幫忙。學習過程中面對多次挫折,學習極易出現厭學心理,對數學感到反感、抗拒,學習興趣大大減弱,很難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若是教師強迫學生學習,更是讓學生出現逆反心理。數學教師應注重先引導學生突破心理障礙,調整好自身的學習心態,從根源上消除問題,從而才可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更好地保障學習效率。
三、立足職教改革建立學生需求體系的中職數學教學實踐策略
(一)整合數學教學資源,促進學生提升思維活躍性
數學這門學科可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中職生和其他高校學生相比,思維惰性相對較強,對于數學這類要求有較強思維邏輯的課程,往往會出現畏難情緒、排斥心理。事實上,中職數學教學并不是單純地簡化普通數學教育,而是以學生思維活躍度提升為主要目標的益智教育。因此,對中職數學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更偏向于整合教學內容與資源上,具體可由下述兩方面著手開展工作:(1)結合中職學校的專業來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還能夠讓學生保持專業課學習興趣;(2)結合學生思維來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數學教學資源選擇時,增加學生興趣度較高的資源,學生產生興趣之后便會自主思考,思維活躍性也可大幅提升[4]。可見,引入更多和學生興趣相契合的教學資源,可讓學生提升數學學習動力,讓學生轉變對數學課程的固有想法。
(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科學的教學策略
1.教師應對中職生的個性及專業特性進行分析
中職數學教師需對學生職業規劃多加關注,結合學生的專業特性以及教學大綱確定教學目標。中職生通常數學基礎都較差,所以數學興趣相對不夠濃郁,教師需針對此現象采取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確保學生在數學知識銜接方面更為順利。教師應注重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結合學生的數學能力來選擇教學方式,若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生在以往學習階段未掌握的知識,便會適當補充講解,才可更好地鞏固基礎。
2.結合學生數學基礎來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
教師應引導學生按照喜歡的數學思維方式來選擇學習方法,針對學生的能力基礎來選擇教學策略,確保學生更好地保持學習動力。教師應圍繞著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掌握適合的學習方法,為日后的自主學習做好鋪墊。此外,教師應注重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轉變在中學階段的學習理念與方式,真正認可數學課程在中職階段學習的價值。教師自身也應當提升教學能力,可做到結合學生的實況來設定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能夠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專業學習面臨的難題,達成學以致用的目標。
(三)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強化學生自學能力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中職生經過小學與中學階段的學習,已掌握一定的自學能力,數學教師應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真正將生本理念貫徹到數學課堂中。教師應定期組織教研討論活動,制定中職生的數學教學引導方案,而每個教師還應結合教授班級學生以及學生個體的實況來調整教學引導方案。在課前需要安排學生自學任務,要求學生通過課前預習任務的完成,有效鍛煉自身的探究能力。課前自主探究遇到的難題需整理起來,在課堂中提出,教師針對學生的共性問題進行講解,此種安排不僅可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教學針對性的提升非常有利。
2.依據預習狀況調整教學策略
學生通過自主預習,可提升對教學內容的認知,但在預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不少的難題,教師可結合學生預習實際來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學生們普遍已掌握的知識,教師可縮減講解的時間,而學生普遍存在疑惑的內容,教師應著重講解,并注重知識的延伸,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得學生不再是被動化參與課堂,能夠自主思考數學問題,提升自學能力。
(四)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滿足學生心理要求
中職生由于自信心相對不足,成就感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只有讓他們通過數學學習認識到自我價值,才可保持積極學習的心態。中職生的精力充沛、思維活躍、自我表現欲極強,有著強烈地想獲得教師與同學認可的意愿[5]。教師應注重營造良好的學習競爭氛圍,讓學生在競爭意識的激勵之下努力學習,并在學習中都可有所收獲,體驗成功的感覺,滿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如分層教學的方式,不僅可讓基礎差的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與解決問題,基礎好的學生也可鞏固自身的基礎,獲得進一步的提升。
(五)師生保持良好關系,提升學生的歸屬感
師生在課堂中有更多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之下學習,可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培養。教師需要多加關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而此種情感可促進學生轉移成學習動力。以往的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種情況,即教師的教學經驗雖然很豐富,但由于和學生間的溝通不足,導致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目標無法獲得滿足。所以,中職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多和學生平等交流,可讓學生提升對教師的信任感,也在潛移默化中產生歸屬感,也可對未來的學習充滿信心,對日后的學業與就業發展非常有利。
(六)采取多元評價方式,培養學生學習意志
中職生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通常自信心偏弱,甚至有些學生經常自暴自棄,覺得就算自己努力也無法和他人相比。只有讓該群體人員在努力后獲得收獲,享受成功的愉悅感后,才可認可自身的努力,對事物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因此,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設與改善,確保學生各項學習要求獲得滿足的情況下,也足夠信心做好未來的就業選擇。意志是為了達成某個目標而堅持不懈的努力,數學解題是磨煉心性的過程,多元評價方法的應用,也是順應職教改革的要求,其關注的不單是學生數學興趣以及學習潛能,可由多角度開展學生的評價活動,提升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如鼓勵式的評價方式,不僅可達成個性化培養的目的,對于中職生數學學習自信心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變化,為確保所培養的人才更加契合社會要求,中職院校也應積極順應教改要求,著手落實教改工作。中職生是較為特殊的群體,此類群體的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自信心不足,尤其是面對數學這類理解起來難度較大的課程時,學生時常會產生畏懼心理。因此,中職數學教師應結合職教改革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需求,盡量去迎合去滿足學生的心理,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提高能力的殿堂。
參考文獻:
[1]甘興軍.中職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史的研究與思考[J].學周刊,2024,(09):28-30.
[2]田華.淺析中職數學教學中生活化理念的應用[J].現代農村科技,2024,(02):125-126.
[3]馬輝.基于“教學做合一”模式的中職數學教學改革實踐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24,(01):18-20.
[4]田華.“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數學與信息技術教學的融合路徑[J].中國新通信,2024,26(02):212-214.
[5]孫云標.淺談教學評一致性理念下中職數學教學中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J].知識文庫,2024,40(0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