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 盧芳
摘要:STEAM教育是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五領域內容進行組合的有機整體。基于STEAM理念下的科學情境教育也可以是與多學科相融合的教育。幼兒通過多途徑、多方法的項目探究,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掌握更多的科學探究方法、提高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從而豐富科學情境教育的內涵,促進幼兒科學素養的提升。因此,教師要注意基于STEAM理念的幼兒園科學情境教育是可以融合多領域、多學科的,是可以貫穿探究活動的整個過程的,從而提升科學情境教育的體驗感,重視科學活動的情境創設,關注幼幼、師幼、家園之間的互動和協調,讓科學活動更加有意義、有意思與有趣味性,促進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提升。
關鍵詞:STEAM;科學活動;情境教育
基于STEAM教育理念設計的科學情境教育,應該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引人入趣的科學情境,融合幼兒園各領域內容,進行扎實可行的探究活動,結合多元的過程性評價,關注幼兒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這樣就可以激發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增強自主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的交流表達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為幼兒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下面就以大班科學活動《影子的秘密》為例,闡述基于STEAM理念優化幼兒園科學情境教育。
《影子的秘密》是一個大班科學活動,教師精心創設“影子橋”這個科學情境,進行基于STEAM理念的幼兒園科學情境教育[1]。
(一)精心選擇活動內容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科學領域中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就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引導大班幼兒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探索并發現常見的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或影響因素,是大班科學活動的一個目標。于是,教師設計了科學集體活動《影子的秘密》,希望借助活動讓幼兒在不斷操作探究的過程中感知影子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關系,學會觀察比較、樂于探究。同時,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會和同伴協商合作也是良好的學習品質。所以,在活動環節中教師鼓勵幼兒合作探究,在任務情境中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精準制定活動目標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結合指南,制定了下面幾個活動目標:1.通過操作,感知影子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變化關系;2.在探究中與同伴合作,體驗探索影子的樂趣;3.通過探究,幼兒能遷移已有經驗,解決游戲中的問題。三個目標當中體現了STEAM理念的五個要素:科學觀念和應用、科學思維與創新、科學探究與交流、科學素養與情感、科學態度與責任[2]。
(一)精細實施活動過程
基于STEAM理念的科學情境教育活動設計可以融合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五要素內容,大班科學活動《影子的秘密》中,“感知影子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變化關系”側重于科學層面,“物體和光源之間的擺放位置”側重于技術層面,“實施物體與光源之間的建構”側重于工程層面,“感受影子藝術的運用和美”側重于藝術層面,“了解光源角度的問題”側重于數學層面。通過真實的情境創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鼓勵幼兒遷移經驗再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整個探究的過程中充分彰顯和突出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了他們的主動性,更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懂得科學知識,樂于獨立探究,提升科學素養。
大班科學活動《影子的秘密》中一共設計了三個環節,分別是“導入環節”———“游戲挑戰”———“活動延伸”。第一環節,通過談話活動,引發幼兒經驗的回顧,一方面激趣,另一方面幫助幼兒鞏固成影的條件。第二環節,通過三次游戲挑戰,層層遞進,幫助幼兒梳理經驗。此環節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第一次挑戰“比一比”,目的是通過操作嘗試,發現光源、物體和影子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幼兒會發現物體離光源越近,影子會越大,反之就越小。第二次挑戰“連一連”,改變其中一塊橋墩的高度,讓幼兒在探究中進一步感知橋墩與光源的距離與橋面的關系。第三次挑戰“變一變”,觀察幼兒是否能遷移運用第一、第二挑戰環節的經驗,通過改變物體離光源的距離,再一次感受影子的大小變化。這是最有挑戰的一個環節,幼兒首先要將高低不一的橋墩調整到統一水平線上之后,再運用前兩個環節的經驗,實現船的影子通過橋墩的影子。他們要不斷嘗試,不斷調整,合作完成任務,也是思維上的一次挑戰。最后的環節,整個活動的延伸,通過影子視頻的欣賞,介紹光影在其他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分為三個環節,但重點其實都是圍繞著“造影子橋”展開。在“比一比”“連一連”“變一變”的三層游戲中,通過問題的提出不斷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緊緊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和興趣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在一次次探究與實踐中不僅讓幼兒體驗了探究過程的樂趣,更是在這個過程中調動幼兒觀察、比較、實驗等探究方法,不斷提升和鞏固著幼兒探究的能力以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潛移默化中引發幼兒科學思考能力的提升。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幼兒接受失敗和挫折,在失敗和挫折后,教師鼓勵幼兒借鑒他人的經驗再探究,最終引導幼兒理解后體驗成功。
(二)精致實施多元評價
在科學情境教學活動的評價中,教師要精致實施多元評價,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增強幼兒的規則意識。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讓幼兒以三人為一小組進行探究,通過自我觀察、教師肯定、同伴測試等方法進行對探究過程的評價。比如通過一段時間的操作,影子橋是不是變得最大?影子有沒有穿過影子橋?還可以怎樣更好地穿過影子橋?這些不同的問題情境,幼兒樂此不疲地進行探究、比較、觀察和評價,最終達到最好的效果。在這個學習評價的過程里,通過幼兒的自評、他人互評及教師評價等方式,對幼兒學習過程的參與度、學習態度、小組協作能力、對任務的完成度等方方面面進行評價,讓他們在多元評價中了解自己、提高自己。
在整個科學情境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將STEAM理念貫通其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選擇生活化內容,促發驅動性問題的產生
在開展基于STEAM理念的科學情境教育活動時,想要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提升幼兒探究的能力,就要選擇幼兒熟悉的身邊事物,這樣不但可以讓幼兒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理解科學知識,讓幼兒在實踐探究中體驗身邊事物的奧秘,以此激發幼兒的求知欲,使其在科學活動中感受到探索的樂趣。另外,在開展科學情境教育活動時,教師要學會放手,要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幼兒主動探知周邊事物,鼓勵他們善觀察、樂思考、勤反思、好總結,逐步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提高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最后,教師要把STEAM理念貫穿整個活動,體現項目化、整合性、探究性。
(二)甄選可操作材料,激發直接性感知的興趣
基于STEAM理念的科學情境主題確定以后,教師和幼兒可以一起來決定投放一些什么材料,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能夠直接操作的、可以直接感知的。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征,可以兼顧以下特點:小班操作材料要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以自然的角度出發,注重觀察和體驗;中班、大班的操作材料,突出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娛樂性。
(三)采用多元呈現方式,引發多方向積極的思維
在基于STEAM理念的科學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幼兒進行條理清晰的分析、表達和評價,比如:有益的經驗遷移,科學的猜測預知;實用的教學技能,闡述簡單的科學原理;適度的問題留白,拓展多方向的積極思維。
在科學情境教育中運用STEAM教育理念,教師可以融合多領域知識、創設多元學習情境、結合真實的實踐探究、采取多元評價方式[3]。這樣會讓幼兒思維更加敏捷、動手能力更強、科學素養更全,更能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華丹萍.STEAM教育理念在田野課程中的實踐:以中班田野課程《小鳥,你好》為例[J].東方娃娃·保育與教育,2024(1).
[2] 周羿.STEAM教育理念下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實踐探究[J]. 智力,2024(2).
[3] 俞香蓮.STEAM教育視野下幼兒園科學教育路徑探索[J]. 當代家庭教育,2023(24).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