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晶
摘要:我國的政治制度是初中道德與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共有的教學內容。關于我國政治制度的內容的編排在初中教材中為2個課時,高中5個課時,初中和高中教材各自強調的重點內容是有區別的,在教學中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實現思政一體化教學就需要對兩個學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詳細的研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與法治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五課第二框《基本政治制度》第二目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例,比較了初、高中課程標準及教材中對這一知識的闡述,探索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在教學中實現教學銜接的方法。
關鍵詞:思政一體化;初高中銜接;道德與法治;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提出要實現學段銜接,初中教師要了解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1]。兩個學段的核心素養目標側重有所不同,但育人目標是一致的、知識是連貫的、學生成長具有連續性,架構起了初、高中思政課堂的橋梁,對于積極推動思政課入腦、入心、入行,實現培根鑄魂、啟智潤心都有著切實的意義。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教學中需要從以下方面落實初高中知識的銜接。
新課標中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教學目標是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維護和發展民族關系的意義,給出的活動建議是以“鑄牢民族共同體意識”為議題,認識各民族相互尊重的重要性,討論我們能為民族團結做什么?!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要求是闡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解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2]。以“我國各民族人民怎樣和睦相處”為議題,探究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的意義,認同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在學業質量要求上,初中課標從政治認同角度提出要求,學生能夠結合實例闡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內涵和意義。初中學段重體驗性學習。高中課標要求學生能夠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鮮明特點和主要優勢。高中學段重常識性學習。在教學內容、學業質量要求等方面,初、高中關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教學是有明顯區別的。
根據新課標要求,初、高中教材中關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也有明顯不同。初中教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課時涉及的內容概括為四個方面:我國的民族概況和民族關系;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和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高中教材涉及的內容概括為三個方面:民族格局最重要的特點、我國行政區域類型;民族關系,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含義、內容、地位、意義以及如何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通過比較可以發現,初、高中教材上關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側重點有明顯的不同。盡管初、高中教材都涉及了這一知識點,但兩者并不是簡單的重復。初中教材介紹的比較簡單,提及我國的民族概況和民族關系、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和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等內容,這些屬于基礎知識的內容,初中教學中必須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高中教材中關于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的特點、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措施這些進一步展開的內容,是對初中內容的進一步深化,可以作為初高中銜接教學的一個著眼點。由于部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非本學科專任教師,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初中教材上沒有而高中教材上增加的內容,以拓展自己的知識容量和深度,在教學中也可作為擴展資料來使用。
(一)視頻導入、直觀明了
充分利用時事熱點資源,以我國的民族狀況為情感線索,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相關內容為知識線索,采用問題驅動的方式開啟新課的學習。本課選取的素材是許多媒體轉發過的一段視頻:在新疆喀什地區,網友騎行路上偶遇放學小朋友,問他們是塔吉克族還是維吾爾族的,小男孩脫口而出“中華民族。”這一句脫口而出的“中華民族”如此令人自豪振奮!網友評論:“回答得太有力量了!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眴栴}設置:你是什么民族?你知道什么是中華民族嗎?五十六個民族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呢?關于中華民族,初中教材在“閱讀感悟”欄目提到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在高中教材中表述如下:中華民族是我國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運共同體,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初中教材沒有對其關系進行表述。課題組教師一致認為,初中教師在介紹完民族概況后,可將高中教材這一觀點引用過來,作為補充介紹進行知識拓展。
教材在開篇就介紹了我國民族概況,這個觀點高中教材加上“我國憲法規定”這樣的說明,初中教材沒有提及,初中教師可以加上這樣的說明。
(二)溫故知新、情感升華
設置前置學習任務單,把關于民族關系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地位、內容的知識以填空題的形式設置為自主學習的內容。結合小學學過《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知識和本課教材內容,通過自主學習溫故知新。這些是小初高中相同的知識點,幫助學生掌握初高中思政課共有的知識,為高中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歸納整理能力,通過小組交流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惑。
(三)制度學習、理論提升
通過資料卡片的方式,利用高中教材知識創設學習情境。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與法治》61頁、62頁相關鏈接中關于民族自治地方的圖示和五個民族自治區及自治權內容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設置問題如下:你知道我國五個自治區的名稱嗎?雙城區有五個民族鄉(鎮),你能說出名稱嗎?民族鄉是民族自治的地方嗎?為什么《憲法》要賦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權?民族自治的地方享有自治權,是不是自己想做什就做什么,不受中央管轄?結合兩張圖片,學生能夠很輕松地理解民族自治地方這一知識點,形成知識網。初高中教材均強調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關于自治權的內容初中教材是概述,高中教材從4個方面加以說明。另外高中教材提及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也是初中沒有的,對于這些知識點,初中教師,尤其是非思政專業的任課教師要作為自我知識儲備加以學習。
(四)成就展示、政治認同
給學習小組布置課前搜集資料的任務,搜集反映五個自治區發展成就及各民族互幫互助、共同發展的資料。結合學生搜集展示的材料,教師也可以整理并展示黑龍江省援藏工作隊及援疆工作隊的先進事例資料,因地制宜地用好教學方法和生活資源,充分挖掘分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維護和發展民族關系的意義,用生動的語言和鮮活的案例,提升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機滲透在課堂教學之中,在學習中提升育人能力,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情感,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
(五)榜樣引領、勇擔使命
出示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典型人物及事跡。從官方媒體中選取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的典型人物及事跡,設置問題情境。例如曾在網上刷屏的這段視頻:新疆牧民大叔熱心幫陷在泥水中的游客推車,在游客準備付錢表示感謝時,大叔明確拒絕并亮出胸前共產黨員徽章。提問:看見大叔亮出黨員徽章的那一刻,你有什么感受?為促進民族事業的蓬勃發展,維護民族團結,中學生能做什么?幫助學生增強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認同感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內心尊崇英雄模范人物。從身邊小事做起,形成多種有實效的答案。這一環節在高中教材知識點是如何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理解這一制度優勢的基礎上,從宏觀角度更加深入地指出堅持這一制度的做法。
高中教材這一課時中關于我國的宗教政策和法律的知識,初中沒有提及,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情況來酌情引用拓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6.
課題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初高中思政課教學銜接策略研究”(TYB1421265)
編輯/陸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