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
一、具身認知理論和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的概念及關聯性
(一)相關概念
1.具身認知理論
具身認知理論指的是人們的身體和周圍環境對認知和思維的影響,到目前為止,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研究。具身認知理論最初由加拿大心理學家詹姆斯·吉布森所提出,他認為人們在認知過程中不僅是腦部活動,還受到周圍環境、感官輸入和身體運動的影響。
2.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
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是一種集中教學資源、關注學生興趣和需求、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模式,以主題為紐帶,將各個學科進行有機融合。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強調整合教學,將知識融入生活中,通過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在語言交流中獲取知識。此外,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同于傳統的教育方式,它充滿了趣味性和情境性。
(二)關聯性
具身認知理論和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密切相關。具身認知理論認為,人們的身體和周圍環境對認知和思維有著重要的影響。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鼓勵學生參與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通過情境建構式的語言學習,學生的感官輸入和動作反饋得到充分利用。在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中,學生根據主題的需要,組織語言材料,為實現交際目標積極思考,這正是具身認知理論所強調的知識獲取過程。
同時,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中,各種形式的講解和操作也進一步豐富和引導學生的感官輸入和動作反饋。此外,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模式和創造力方面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具身認知理論認為,生動的感官輸入和動作反饋可以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從而推動腦部認知功能的發展。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可以為學生創造多種情境和角色,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活躍學生的思路和想象力。
二、基于具身認知的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的意義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中提出,小學英語課程內容由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六要素構成。其中將主題劃分為三大范疇: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具身認知強調的是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一種交互活動,強調身體的體驗。教師基于具身認知理論,對教學內容和學生進行整體分析,設計主題式教學活動,讓學生實現從離身學習到具身學習的飛躍。
(一)沉浸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小學英語課本中的內容圍繞三大主題展開,我們的課堂也需要圍繞主題創設一個合理且完整的情境,老師將每個語言點的練習都融入這個大情境中,形成一條完整的教學線,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才能“深陷其中”獲得沉浸式體驗。這種沉浸式教學是學生根據情境的延伸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和思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二)互動式教學,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老師在進行主題式教學時,其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所以主題式教學中老師會和學生進行互動,學生和學生之間也會進行互動。這種互動通常具有具身性,比如老師與學生之間的free talk,再例如學生之間基于具體情境的對話或角色扮演等。這種交互活動不僅拉近了老師與學生的關系,也讓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更重要的是這種互動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增強了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具視化教學,提升學生的思維和理解力
與以往的傳統英語教學不同,現在的英語教學都基于信息科技手段。主題式教學基于主題創設的情境,除了通過老師的口頭描述,還有圖片和音效營造出的氛圍感,這些情境中的元素具有具體性、可視性的特征,讓學生在聽感和觀感上更加震撼,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增強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思維品質。
三、基于具身認知的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的實施路徑
(一)基于單元,確定主題
主題式教學需要明確一個主題,一般可以從課本中的單元和話題出發,確定主題,并制定相關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小學英語譯林版教材每個單元都對應一個話題,這些話題與單元主題的確定息息相關。我們在研讀單元內容時,首先應從整體出發,解讀單元中各部分的主要內容、語言知識、文本內涵、板塊功能等方面的聯系,同時圍繞單元的主題,明確單元主旨,提煉主題意義,讓學生通過具身活動去感知和表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主題意義,發展語言能力。
在五年級上冊Unit4 Hobbies這一單元的教學中,通過研讀單元內容可以發現本單元按三大主題劃分,屬于“人與自我”——談論自己的興趣及“人與社會”——了解其他人不同的興趣并接納他人不同的興趣。
本單元分為四個課時,每課時的子主題雖有不同,但層層遞進。愛好是每個學生都很熟悉的話題,也伴隨著學生的日常體驗感,所以談論此話題對學生來說不是難事,需要確定好適合學生的單元教學目標,并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推進單元主題意義的建構。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自己的具身體驗,介紹自己的愛好,并展示自己擅長做的事情,同時通過具身參與感知他人的興趣愛好,體會到興趣愛好的意義。
(二)立足生活,創設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這句話強調了具身的重要性。基于具身認知理論下的主題式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行”。有效行的關鍵在于教師在課堂中營造一個真實的情境。學生在一個又一個基于真實情境的主題或子項目中通過體驗、探究和發現來建構語言知識、發展語言能力、形成素養。
在譯林版四年級下冊Unit 7 Whats the matter? 這一單元教學中,第一課時圍繞Liu Tao的感受展開內容,這一課時我們可以創設Liu Tao外出打乒乓球回到家中的情境。通過創設真實且符合生活實際的情境,引發學生思考:Whats the matter with Liu Tao? Is he tired or thirsty? 等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學習story time的內容。第二課時通過讓學生演繹不同的感受,讓下面的觀眾猜,并使用:Are you...?來詢問,真實的情境演繹過渡到cartoon time,讓學生猜猜:Whats the matter with Bobby?第三課時通過歌謠《Are you ill?》和sound time對字母O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生病之后的正確做法,也可以通過搭建老師生病的情境,讓學生開動大腦提建議,進入到歌謠和小詩的學習。最后第四單元中除了完成checkout time的習題,我們還有一個繪本《How do you feel?》的延伸閱讀,讓學生成為故事的主人公,邊讀邊演,加深理解。基于具身認知理論的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身體感受、體驗以及情境交互;并將學生靜態的學習環境轉變為動態的情境系統;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提高他們的認知,從而提升老師的教學效率。教師的一舉一動成為學習情景中的一部分,如教學語言、表情、手勢等。學生通過“身”臨其境,在模仿、表演、書寫等具身化的活動中,實現語言的內化和外化,多方面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三)活動輸出,拓展思維
基于具身認知的主題式教學既要調動學生的參與性,還要讓學生能體會到活動的整體性。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斷訓練主題語言,每個活動緊湊且合理,學生可以慢慢地領悟單元的主題意義。通過活動輸出,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一般的課堂活動可以是小組合作、角色扮演、游戲等多種形式,通過活動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習效果。
以譯林版四年級下冊Unit7 Whats the matter?為例,分為主要的三個活動環節:課前導入,課中新授與操練,課后拓展與總結。
1.課前導入
在課堂的開始,學生帶著問題What can you do if you are happy?跟著歌曲《If you are happy》邊唱邊跳,唱跳環節是小學英語中十分常見的具身活動,讓學生參與進課堂,既達到了課前熱身,又讓學生帶著問題回到課堂。
2.課中新授與操練
經過了一番熱身,老師提出了新的問題:Sometimes,we are happy. But sometimes, we are not. There are some other feelings about us. What are they? 隨后,我們通過請小老師幫助老師向大家表演不同的感受狀態,教授新詞。同時利用一位學生演,其他學生猜測該學生的感受,讓學生在整體情境中提出問題:Are you...? 學生在表演中可以很順利完成一問一答的對話練習。
學生對于本單元重點對話句型操練后,我們把情境切換到主人公Liu Tao的身上,Liu Tao今天打了乒乓球,累壞了,現在正坐在沙發上,我們進入到story time,讓學生通過觀察Liu Tao的表情,猜一猜Liu Tao的情感。再次操練重點句型“Are you...?”或者延伸句型“Is he...?”再通過觀看視頻,了解Whats the matter with LiuTao?從視覺角度更好地了解故事情節,融入課堂情境。
3.課后拓展與總結
在真實合理的情境中,學生了解了整個故事情節,并更清楚地知道了重點句型使用的情境,最后學生對課文進行角色扮演,用演繹的方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解讀。在表演中對課文中Liu Taos mum and dad進行人物分析:How are they? 學生可以感受到Liu Tao的父母對他的關心和愛護,從而很自然地滲透了本節課的情感教育,同時啟發學生:父母對我們的關愛,我們應如何關愛父母?最后通過設立Liu Tao的媽媽身體有些不適的情境,幫助學生搭建句型結構塔,讓學生小組合作,通過對話的形式談談他們作為Liu Tao該如何幫助媽媽?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生活中所遇到或者實踐過的,他們的內心渴望去表達。這種具身性內驅力不僅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也對他們自身樹立良好的習慣以及關愛父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多元評價,提升素養
小學生的發展具有多種可能性,采用單一標準評價難以真正評價學生的發展,也難以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因此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應該目標多元、標準多元、方式多元,同時多元評價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積極作用。這些與具身認知觀中的情感體驗和參與感知密切相關,所以基于具身理論的主題式教學評價作業強調的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享受體驗知識的生成,構建適合學生發展的作業新模式。
具身認知理論和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具身認知理論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環境和獲取知識,同時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打開思維的局限,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模式和創造力。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也需要在具身認知理論的指導下,注重更加細致入微的實踐操作,不斷提高學生的表達和思考能力。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具身認知理論對教育的啟示,更好地借鑒小學英語主題式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多元和有效的教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