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杰 常佳
6月17日,《科學導報》記者走進位于長治市沁縣南里鎮中里村的晉飛農牧開發有限公司鵪鶉養殖棚內,只見一排排干凈整齊的籠架內擠滿了胖乎乎的鵪鶉,或覓食、或嬉戲,不時還會有新鮮的鵪鶉蛋滾落在蛋槽里,當有人靠近時,便發出陣陣“啾啾”聲。工人們正忙著喂料、拾蛋,場面十分熱鬧。
“鵪鶉渾身都是寶,鵪鶉肉是滋補品,鵪鶉蛋是暢銷品,包括它的糞便,在自然晾曬風干的情況下,是一種非常好的有機肥,氮磷鉀的含量高,是僅次于蛋品價值的東西,對環境也沒有影響……”中里村黨支部書記楊志飛邊沿棚舍查看鵪鶉的生長情況,邊向記者介紹鵪鶉的價值。
據介紹,晉飛農牧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以鵪鶉肉、鵪鶉蛋、鵪鶉有機肥的生產供應為主,屬于村企共建鵪鶉養殖項目,現有10萬只養殖大棚3座,鵪鶉總養殖數可達30萬只,目前存欄15萬只。最新的一座大棚正向養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可實現光、溫度、粉塵等精細化調控。
鵪鶉場看似不起眼,卻是楊志飛和鄉親們的“心頭肉”?!爸欣锎宓厣偕蕉?,這種環境很適合養殖業發展,經過我們長期考察和外地學習,便把鵪鶉產業引了進來。鵪鶉養殖投資少、見效快,從雛苗到生蛋只需要45~50天時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營養健康飲食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市場對鵪鶉蛋的需求非常旺盛?!睏钪撅w如是說。
“從收益來看,鵪鶉每年產蛋周期為10.5個月,每只鵪鶉平均下蛋3公斤,15萬只可以下鵪鶉蛋45萬公斤,拋去所有費用,每公斤可實現純利潤2元,每年可實現90萬元的純利潤。從助農上看,解決了部分勞動力,包括3戶脫貧戶,平均每戶月均收入4000元。新建設的鵪鶉蛋深加工項目預計今年年底投入運行,可直接帶動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談及產業的發展情況,楊志飛便打開了話匣子。
目前,該養殖場已形成集鵪鶉養殖、蛋品銷售、鵪鶉肉銷售、鵪鶉糞便銷售為一體的經營模式。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解決了周邊村民30余人的就業問題。據悉,在雛鳥上籠、給鵪鶉打疫苗、銷售鵪鶉蛋等用工高峰期,還會增加一些就業崗位,讓村民在家門口也能掙上工資。
“鵪鶉養殖是一個十分有前景的綠色養殖產業,中里村會不斷探索新型養殖模式,延伸鵪鶉產業鏈,如鵪鶉蛋品的加工、有機肥的利用,來提升產業的附加值,努力拓寬群眾收入渠道,鞏固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加速跑。”談及下一步目標,楊志飛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