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光輝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許會從新聞報道、社交媒體或個人生活中聽到關于顱腦損傷的案例,其中重型顱腦損傷因其極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尤其引人關注。那么,究竟什么是重型顱腦損傷?當這類緊急情況發生時,我們應如何迅速且有效地進行救治呢?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重型顱腦損傷及其救治方法。
1.重型顱腦損傷的概念重型顱腦損傷是一種嚴重的外傷類型,是指人們由于外部力量(如車禍、跌落、打擊等)對頭部造成的強大沖擊,導致腦組織受到嚴重損害的情況。這種損傷通常會導致患者昏迷時間較長,甚至長期昏迷。不僅可能引起患者顱內出血、顱骨骨折,還可能引發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如偏癱、失語、癲癇等,甚至可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且重型顱腦損傷的病情往往復雜多變,患者還可能出現生命體征不穩定,包括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呼吸淺快或不規則,以及體溫升高或降低的情況。
2.重型顱腦損傷的癥狀重型顱腦損傷的癥狀較為多樣,且可能隨著損傷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情況下主要包括:(1)意識障礙:在受傷過程中患者可能出現昏迷、意識模糊、淡漠、恍惚、昏睡等癥狀。昏迷可能是輕度、中度或深度,取決于損傷的嚴重程度;(2)嘔吐:由于腦部受傷,顱內壓升高,刺激嘔吐中樞,患者可能出現頻繁嘔吐。嘔吐可能是非噴射性的,但如果是噴射性的,可能表示腦干受到嚴重損傷;(3)瞳孔變化:患者可能出現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消失等癥狀。這可能是由于動眼神經或視神經的損傷,或者是由于腦干受到壓迫或損傷引起的;(4)生命體征不穩定:患者在損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呼吸、心跳、血壓等一系列的異常。例如,患者血壓可能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可能加快或減慢,呼吸可能變得淺快或深慢等等。
? 3.救治重型顱腦損傷的方法在重型顱腦損傷的救治過程中,首先我們要確保患者處于一個安全的環境至關重要,避免可能存在的尖銳物品、墜落風險等因素導致患者遭受二次傷害。緊接著,要密切關注患者的身體反應,尤其是嘔吐現象。一旦發生嘔吐,必須立即將患者的頭部轉向一側,目的在于防止嘔吐物誤吸入氣道,引發更為嚴重的窒息風險。同時,保證患者呼吸道暢通無阻,必要時采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以維持個體基本的氧氣供給,為后續救治爭取寶貴時間。在實施了初步的現場急救后,需要盡快將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轉運至具備相應救治能力的醫院,每一分鐘都關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轉運過程中,需要保持患者體位平穩,避免因顛簸、劇烈搖晃等因素加重傷情。到達醫院后,醫護人員會對患者進行更為全面而精準的評估與救治,包括但不限于顱腦CT檢查、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學檢查,以直觀展現顱內病變情況,如腦出血、腦水腫、顱內壓增高等問題。基于詳細的檢查結果,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包括常規的手術治療、藥物治療、高壓氧治療等。此外,醫院還會提供重癥監護、生命體征監測、營養支持等全方位服務,以確保患者的生命體征穩定,為其后續康復打下堅實基礎。
? ? 4.避免重型顱腦損傷的方法重型顱腦損傷是一種嚴重的醫學狀況,可能由許多不同因素引起,包括交通事故、跌倒、運動損傷等,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巨大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在生活中注意保護自己,減少可能導致腦損傷的風險因素,如遵守交通規則、增強安全意識、積極參與運動、學習急救知識、關注家庭安全以及重視精神健康等。通過采取這些措施,我們可以有效降低重型顱腦損傷的風險,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總而言之,重型顱腦損傷是一種嚴重的疾病,救治過程需要迅速、準確。對于普通人來說,了解重型顱腦損傷的癥狀和救治方法,可以在關鍵時刻為患者爭取到寶貴的救治時間。同時,我們也要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發生顱腦損傷的事故。
(作者單位:晉城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