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
集團化辦學是充分發揮優質資源輻射作用的重要舉措。25年以來,貴陽市第十八中學先后領辦貴陽市第三十二中學、華麟學校、山水中學、南明區第一實驗中學等學校,集團化辦學卓有成效;先后承擔全省8個市州30余所薄弱學校教育幫扶工作。歷經多年探索,學校由集團化辦學發端,以優質教育輻射助力全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形成了助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一核三維五徑”模式。
優化資源布局,集團化辦學初顯成效
1999年,為優化資源布局,開展校際辦學優勢互補,均衡師資配備,進一步加強貴陽市教委直屬薄弱學校建設,提高整體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經市教委黨委會議同意,貴陽市第十八中學在貴陽市第三十二中學設立分校。兩所學校領導體制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人財物共同使用,黨政工團融合管理。貴陽市第十八中學成為貴陽市集團化辦學最早的龍頭學校。
2013年,經南明區教育局統籌規劃,組建貴陽市第十八中學教育集團,核心板塊有貴陽市第十八中學、貴陽市第三十二中學、南明區華麟學校、山水中學;外圍板塊由貴陽市第二十六中學等8所學校組成。貴陽市第十八中學教育集團按照核心板塊帶動外圍板塊的思路,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
多年來,各成員校按照集團校的部署,集中教研、統一教學進度、大力培養師資,全方位緊密合作。由龍頭校派駐管理班子,將龍頭校全套管理制度合理轉化使用,從建章立制入手,確?!叭?、實、嚴”。在人員調配方面,龍頭校經過多方考量,依據各成員學校的特色,合理配置資源,使人員的調動更加靈活。通過集團內互派干部和教師輪崗,管理團隊和師資力量趨于平衡。在師資培養方面,借助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滋蘭工程”,將一批新崗教師培養為“教壇新秀”。
龍頭校引領青年教師結合自我分析、目標定位、行動舉措,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根據不同發展階段,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目標。龍頭校及時跟蹤反饋,定期回訪,適時調整個人專業成長目標。龍頭校成立教師專業發展指導小組,借助優質資源平臺構建學習共同體。集團內學校彼此開放教學資源,達到以強帶弱、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目標。
集團化辦學孕育“一核三維五徑”模式
在集團化辦學的過程中,貴陽市第十八中學教育集團不斷探索、總結、提煉,形成了“一核三維五徑”模式。
一個核心:“一對一”精準幫扶。以造血式幫扶為目標,制定精準幫扶方案;以團隊駐點托管幫扶為主,輔之教師輪崗,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三維面向:助力師、生、校的高效發展。教師之維,以“送教送培+跟崗研修”為載體,以提升教學技能為抓手,以資源共享為補充,促進受援教師內生發展;學生之維,主打興趣社團、特色課外活動雙向孵化,針對優秀學生開展研學活動,助力潛力學生深度學習,培養學生陽光人格;學校之維,以軟件建設為主、硬件設施建設為輔。在管理團隊、建章立制、校園文化、師生內驅力、學習用具等方面,助力學校發展。
五大途徑:“導建駐訓研”顯實效。導——把脈問診、問題導向;建——建章立制、軟硬并建;駐——駐點幫扶、精準指導;訓——跟崗研訓、精心帶教;研——隨班研學、拓展視野。
“一核三維五徑”模式經三輪迭代研究,從“導研訓”模式再到“導建研訓”模式,最后到“導建駐訓研”五位一體幫扶路徑,聚焦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發揮優質資源輻射帶動力;從精準“輸血”、強化“造血”到助力“活血”,致力于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耙缓巳S五徑”模式的本質就是優質教育資源的普及化、均衡化、公平化。
集團化辦學進階,教育幫扶有成效
近年來,“一核三維五徑”集團化辦學模式被廣泛應用于對全省薄弱學校的教育幫扶上。通過積極參加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的教育教學任務,逐步優化對貴州省30余所薄弱學校、鄉村學校的教育幫扶工作。2016年起,貴陽市第十八中學教育集團陸續承擔全省各項教育結對幫扶工作,包括參與教育部關工委“老校長下鄉(校)”工程,對口幫扶開陽縣南江鄉中心學校、開陽縣民族學校、開陽縣馮三鎮中學;結對幫扶六枝特區第五中學;參與“整鄉推進扶貧計劃”,教育幫扶赫章縣河鎮鄉、組團式駐點幫扶威寧縣迤那二中、組團式階段幫扶織金縣羊城中學;參與貴州省中小學校(園)長“薪火計劃”,幫扶培養對象實踐研修等。
2020年7月,學校積極響應貴州省教育廳、貴陽市教育局、南明區教育局的號召,對威寧縣迤那二中開展為期3年的組團式幫扶。在硬件物資方面,為迤那二中安裝價值90多萬元的LED護眼燈,出資40多萬元助力校園文化建設,聯系南方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捐贈14萬元空氣源熱泵,聯系愛心企業捐贈運動服、運動鞋、書包各200份,聯系南方電網畢節分公司,為學校用電擴容至500千伏安。
駐點團隊為迤那二中建章立制,組建課外興趣社團,參加迤那二中脫貧攻堅控輟保學入戶行動等。4年多時間,貴陽市第十八中學參與駐點幫扶、送教送培的干部、教師達200余人次;迤那二中定期選派教師到貴陽市第十八中學跟崗培訓,累計230余人次;實現2—3輪全員教師輪訓,百余名學生參與了貴陽市第十八中學短期研學活動。疫情防控期間,貴陽市第十八中學聯合威寧自治縣教育科技局,開“線上送教”先河,引領輻射威寧自治縣各學科教師。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精準一對一”幫扶迤那二中效果顯著。迤那二中榮獲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遴選推薦的第二批“100所鄉村溫馨校園典型案例學?!保F州省僅三所學校獲此殊榮。迤那二中還被評為“威寧自治縣2021年度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達標學?!?。
近年來,集團校借助優質資源平臺,開展師德教育、政策法規、教育理論、教材教法、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課題研修、成果申報等方面的專題培訓?!白烫m工程”的專家團隊制定精準培養措施、轉化措施,促進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龍頭校抓住“國培計劃”等項目,給集團校教師提供鍛煉成長和展示自己的機會。集團校非常重視教師激勵機制,不定期在全校教職工大會、學校展廳、教師榮譽展板以及相關新媒體平臺宣傳教師的教學成果。集團校力圖通過以上種種措施,建設一支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的教育情懷深、管理思維新、育人視野廣的教師隊伍。
作為龍頭校,貴陽市第十八中學將不斷優化集團校辦學的頂層設計與整體規劃,各方聯動,充分發揮優質教育品牌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通過多種發展途徑,擴增優質教育資源,逐漸縮小校際、區域間、城鄉間的教育差距,實現集團內部管理、師資、設備等教育資源的共享,打造高質量教育集團,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擦亮“學在南明”教育品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