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天云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最好的課堂來源于生活。”如東沿海濕地保護的國際關注度越來越高,其教育價值也逐漸凸顯。在社團和《勺嘴鷸之鄉》校本課程的基礎上,依托掘東土布這一媒材開發創新研究,學校建成了保護勺嘴鷸行動“藍鳥土布工作坊”。學生通過走入自然,對沿海水鳥的發現和研究,感知其外形之美、生態之美,以設計各種類型的美術創作引導孩子關注勺嘴鷸,關注濕地水鳥保護。提高保護意識,涵養審美人格,引發人們對環境的關注,構建生態與美術相融合的美育課程,實現生活即課堂的教育理念。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一)本土資源掘東土布,散發家鄉味道
土布即粗布,是人們對手工紡織布料的統稱。數千年來,勞動人民以純棉為原料,用原始的紡車和木織布機一梭一梭精心編織而成,是家喻戶曉的生活用品。土布紡織工藝獲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四百年前,從上海崇明移民到南通啟東、海門一帶的沙里人,然后又移民到了如東東部大豫、兵房一帶,便帶來了土布織布工藝,“掘東老布”由此而來。“掘東老布”色彩鮮明,以青、藍、黑、白為主,布紋品種多樣,有純色布,色織布:格子、條紋、回紋、魚鱗、燕行、螞蟻、蘆飛布等,提花布,印花布。土布質地結實耐用,冬天保暖,夏天吸汗,線粗紋深,按摩美膚,綠色健康。最常見的蘆席紋“蘆飛布”,以藍色為主色調,藍白相間、質樸雅素、淡泊悠然,是如東百姓家最常用的土布。
(二)自然資源沿海水鳥,家鄉明星物種勺嘴鷸
濱海縣城如東,江海交匯,四季分明,物產豐饒,104萬畝的灘涂,風光旖旎,也是鳥類遷徙的必經之路。許多外國友人和一群可愛的孩子為了追尋一種小鳥的足跡而來。這小鳥就是勺嘴鷸。這種體型只比麻雀稍大的鳥,由于形似勺子的嘴而得名。體型嬌小的小勺子僅在俄羅斯東北地帶繁殖后代,每年冬天來臨前,它們就會沿太平洋的西岸進行遷徙,經過日本、朝鮮、韓國、中國,最后來到它們過冬的東南亞地區。從俄羅斯的繁殖地到東南亞的越冬地,飛行距離超過8000公里。由于繁育地生態環境及遷飛過程中轉站的破壞等多種原因,據最近一次國際鳥盟的統計顯示,勺嘴鷸的數目已經不足200只,極有可能在短期內走向滅絕。
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的小勺子出現在如東小洋口濕地,竟然有100多只,世界各地的愛鳥人士聞訊而來。當傳說中的“小勺子”出現時,孩子們驚喜萬分。這種機靈活潑的小精靈深深地打動了孩子們。回校之后,孩子們迫不及待地上網搜索了許多關于勺嘴鷸的知識,他們為勺嘴鷸這一極危物種的生存環境深深地擔憂。保護“小勺子”,讓它們在黃海灘涂快樂地生活下去,這個愿望,如同一粒小小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里生根了。
從2013年開始,掘港小學師生進行了保護家鄉大自然、保護勺嘴鷸,關注如東小洋口環境保護問題。他們自發成立了“保護勺嘴鷸行動小組”,向全校發出了“保護勺嘴鷸,關愛大自然”的倡議;他們給社會各界寄去了許多保護勺嘴鷸的宣傳資料;他們還去了《江海晚報》社,和編輯們一起探討如何保護勺嘴鷸,借助媒體的力量呼吁。各學科老師紛紛圍繞勺嘴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孩子們自己制定研究方案,分組研究。外形特征研究小組的同學從毛色、嘴型、體型等方面生動介紹勺嘴鷸的外形特點,通過對比研究大膽地推測發現了鳥類嘴型與它覓食的關系。生活習性研究小組介紹了勺嘴鷸來到小洋口濕地的原因,繪制了勺嘴鷸遷徙路線圖,在遷徙途中的駐足點和繁殖點。在研究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對比、觀察、查找工具書、網絡搜索、詢問專業人士等研究方法。參與八個國家和地區的《拯救勺嘴鷸之旅》動畫片涂色,該動畫片在加拿大渥太華的國際鳥盟大會上首播,并在優酷網上傳播。應央視邀請,英國導演菲爾·阿格蘭拍攝紀錄片《云與夢之間》,其中一集跟蹤拍攝我校學生兩年多時間。2014年4月“勺嘴鷸在中國”、林克斯酒店(洋通公司)、掘港小學師生共同參與合作項目——兒童勺嘴鷸文蛤戶外畫,一幅長14.94米、寬14.85米的巨型勺嘴鷸圖案圓滿拼合成功,并獲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大的文蛤拼圖勺嘴鷸證書。
學校還不惜投入開發了《勺嘴鷸之鄉》校本課程,開辟“勺嘴鷸之鄉體驗館”。有了豐富的實踐基礎,“勺嘴鷸之鄉”與“掘東老布”融合的思路逐漸明晰。這次用掘東老布來表現世界極危物種勺嘴鷸這一明星物種,其背后的目的是保護沿海水鳥賴以生存的濕地,進而保護生態環境,借此呼吁人們對美的追求,激發人們生態保護的責任感。
二、研究的架構
(一)概念的界定
生態美育:以生態原則為基礎,把生態原則提升為審美原則的教育。以沿海水鳥勺嘴鷸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其生存現狀進行長期研究,致力于保護水鳥賴以生存的棲息地,保護沿海地區生物多樣性。以生態美育理念為理論基礎,以江蘇及周邊沿海水鳥保護為資源,構建系列主題生態美育課程,提升學生發現美、認識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二)主題大單元架構
以生態美育為理論基礎,以沿海水鳥勺嘴鷸保護為主題,根據土布的顏色、花紋等方面研發適合學生的美育課程,并組織實施。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具有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通過大單元教學觀,促進學生發現美、認識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升,激起他們內心深處對生態美的追求和渴望。圍繞情境化主題展開更有人文意義、更具挑戰性的美術創作,不斷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研究的實施
(一)布置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工作坊需要營造南部黃海的灘涂生境,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元素有漁船、防護林、蘆花、風車……我們設計了一張又一張空間布局草圖,既要考慮空間的合理運用,又要考慮元素的充分體現,還要能和諧統一。因為蘆飛布是藍白相間,所以整個墻面我們選用了淡灰色。為了顏色不過于沉悶,樹的顏色我們選用了白色。走進工作坊,讓人有種素雅樸實的美,也符合土布布藝的特點。于是動員全校師生收集掘東老布、蘆花,尋找漁船。
布局和色調確定好后,我們進行了分工,一部分老師和學生負責嘗試制作布貼畫,一部分老師和學生負責設計制作立體的勺嘴鷸。
木船的船艙和船板上分別擺放不同款式的立體勺嘴鷸。防護林的樹木選擇高1.5米噴上白漆的干樹,在灰墻的映襯下,燈光從上照射,特別典雅。因為在海邊和視頻資料中見過群鳥起飛的場景,我們就想在工作坊中展現這一場景。想到用魚線把做好的立體勺嘴鷸掛在鉛絲上,做成起伏飛翔的鳥。但這樣的話工作坊上空會感覺分量太重,影響整體感。于是把這個想法用在了防護林上。草坪的一邊從大到小依次擺放立體勺嘴鷸,樹上貼平面的勺嘴鷸,想要讓平面的鳥有飛翔的感覺,我們請學生參與設計畫樣稿,并設計出大中小三種型號,由樹根那兒開始飛到樹梢,再飛向天空,形成一個逐漸變小遠行的效果。寓意勺嘴鷸在如東小洋口休息覓食后飛往下一站。工作坊上空用折疊的方法折出鳥的形狀,寓意著可愛的勺嘴鷸,身著土布的紋理,在代代如東人民的保護下,必將海闊天空,趁風翱翔。
1.布貼畫工藝研究
(1)平貼法
學生嘗試用深色土布做底色,淺色格子布、條紋布、印花布、提花布剪出勺嘴鷸或其他水鳥和場景進行拼貼。制作時用到電熨斗把布熨燙平整,為了剪的時候布的邊不起毛,還用了布襯。最后,用乳膠或布膠水進行粘貼,一件件作品就新鮮出爐了。
(2)穿編法
有的小組是利用土布條紋剪裁成條狀,運用十字穿編法,重新組合新格紋,體驗土布經緯編織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完成海鳥形象。
(3)縫制法
部分同學對縫制裁剪特別感興趣,用鎖邊法、短針針法進行縫一縫,設計制作縫貼拼布畫,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
(4)鑲嵌法
學生先設計好草圖后,在KT板上用刀刻出造型,然后用水消筆在土布上畫出造型,再用鑷子把土布鑲嵌在KT板上,形成另一種效果。
2.立體勺嘴鷸制作研究
學生先嘗試體驗在兩片土布之間塞腈綸棉形成半立體的效果。這種方法學生特別喜歡,做完特有成就感。
要做成立體的效果,難度明顯增大。身體鼓鼓的勺嘴鷸經過師生反復嘗試,終于做成了一只立體勺嘴鷸。立體鳥的縫制特別考驗針線功夫。有了紙樣,就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再挑選自己喜歡的布紋,根據紙樣做出不同布紋的勺嘴鷸。立體的勺嘴鷸總共設計制作了三種款式,有偏寫實版,也有卡通可愛版。我們也做了大中小三個型號,最小號加上流蘇和掛扣就是一個土布勺嘴鷸小掛件。想更獨特一點,用土布做個蘋果或柿子和鳥兒組合起來,就有平平安安、事事如意等美好的寓意了。
(二)細節雕琢:從調整、完善到精致、耐看
工作坊的布置要求有學生的操作臺。我們就地取材,根據美術室桌子的大小設計了一款土布桌布,每個桌角掛上精致的勺嘴鷸掛件。學生和老師都設計了圍裙,當然也給凳子配備了相應的凳套,更沒忘了給桌腳、凳子腳穿上土布保護套。目的是讓工作坊里每一個地方都美觀、協調、精致、耐看。
做了許多手工縫制的小掛件放哪里呢?擺在桌上看不出效果,既然有防護林,我們就想到桌上可以放小樹枝。原木色的小樹枝與小掛件顏色不搭配,于是換成白色的小樹枝,在桌子的中間由低到高向兩邊擺放,布紋鮮艷的勺嘴鷸掛件特別靈動。學生圍在這樣的桌子旁用土布做手工是一件很幸福快樂的事情。
在陳列“勺嘴鷸之鄉”體驗館作品區域,選擇了學生用羊毛氈、超輕黏土、橡皮章等部分媒料制作的勺嘴鷸。更多的媒材和不同的表現方法在這兩本書里。蘆花分兩排插在木柵欄里,為了點綴我們還設計了一款棒棒糖。
三、研究的成果
(一)形成多元化的學校藝術特色
通過學習引導,使學生對掘東土布的顏色、布紋、質地、圖案等產生審美感知,探究土布在創新利用中的工藝技法,創作一幅幅有創意的平面和立體作品,形成本校的特色藝術工作坊和藍鳥土布的布藝校本教材。
(二)以學生為主體的校園文化特色
通過對本土資源的開發研究,以行動喚起了人們對勺嘴鷸的關注、對家鄉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將美育貫穿于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以更普遍的情感體驗方式和更親切靈活的教育方式開展審美教育。通過提升師生對課程資源的敏感度和課程的建構意識、課程資源的開發意識,讓老師和孩子成為美育課程的動態建構者和最終受益者。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實施生態教育,開發土布體驗課程,一定能幫助孩子積淀核心素養,我們的教育生活一定會更加溫暖而生動、幸福而完整。
四、研究的思考和展望
從一間教室到萬里灘涂,從一次美麗邂逅到愛心行動,一只鳥,一群人,一座城,一種生態文明,勺嘴鷸就這樣深刻地影響著師生的生活,也影響著如東人的生態理念。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繼續守護好南黃海的萬里灘涂,保護生物多樣性,厚德力行,耕海圖強,朝向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