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衛秋 秦紅艷
所謂基本問題,是指既能促進學生理解某個特定主題單元內容的問題,開放性和探究性是其重要特征。這樣的問題與思辨性閱讀十分匹配,不僅是思辨性閱讀的抓手,而且是思辨性閱讀教學的突破點所在。教師在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中,要避免淺層化問題過多的情形出現,需要引導學生針對文本中最值得探究的內容設計基本問題,開展思辨性閱讀,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這里的分解新課標,主要是指以核心動詞、核心名詞為主對其中涉及的思辨性閱讀表述進行分解,從中找到可以設計基本問題的抓手。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涉及思辨性閱讀的表述中,教師按照核心動詞進行梳理,可以發現“閱讀”是排在第一位的核心動詞,是所有學習活動得以開展的前提;還有多處出現的核心動詞“結合”“學習”“運用”等,這些體現的是思辨性閱讀中常用的方法。按照核心名詞進行梳理,可以發現“各類文本”“生活”“思維框架”出現了許多次,其中“各類文本”主要指短文類文本、故事類文本、短評類文本。教師確定了新課標中某個學段思辨性閱讀的核心動詞、核心名詞,才能從中提出基本問題。
以新課標中第二學段指向思辨性閱讀的表述來看,該表述分為兩個條目:一是“閱讀有關科學的短文,嘗試發現……運用口頭和圖文結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二是“閱讀解決生活問題的故事……嘗試運用列提綱、畫思維導圖等方式,表達故事中的道理”。教師可以確定其中的核心動詞是“閱讀”“運用”,核心名詞是“短文、故事”“觀點、道理”,進而提出兩個方面的基本問題:一是指向閱讀內容的,如“大自然有哪些秘密”“如何用故事中的智慧化解生活中的難題”;二是指向思維發展的,如“如何運用合適的方法表達自己的觀點”。
思辨性閱讀教學是學生以高階思維進行的分析、評價、創造活動,教師在思辨性閱讀中設計基本問題,就需要培養學生對大概念的理解能力。大概念在大單元教學中指向的是學科學習的核心內容和本質特征。換言之,在學習任務群教學中,教師需要圍繞大概念設計理解性的學習目標,進而提出相應的基本問題。
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該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科學發現的機遇,總是等著好奇而又愛思考的人”,指向閱讀的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是“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教師通過系統研讀單元內容,結合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學習目標,可以確定單元的理解目標為:了解科學探索過程,領悟科學精神。在此基礎上,教師圍繞分析、評價、創造等高階思維的運用設計基本問題,如“本單元課文中,作者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列舉了哪些具體事例?這些事例能不能有效支持作者的觀點?你能不能提出一個科學觀點,嘗試用具體事例加以證明”。
所謂整體問題是指具有宏觀特點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學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確定了整體問題,教師才能進一步設計單元中的基本問題。而整體問題的確定通常指向學科內一個或多學段中經常涉及的內容,也必然在不同年級、不同單元被不斷提及,屬于編者按照螺旋上升方式安排的學習對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年級的遞增和知識的積累,學生對該內容的理解就會越來越深入。比如,“概括”算得上閱讀教學中的一個整體問題,第一學段的字詞句理解就是在為后續學習概括打基礎。
以思辨性閱讀為例,觀點、理由、邏輯是學生學習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教師可以設計出整體問題“如何才能讓自己的觀點顯得有理有據”,以此來統攝小學階段的思辨性閱讀教學。在具體學段、單元中,學情的因素對學生思維特點和水平的影響很大,相應的指向思辨性閱讀的基本問題設計的變化自然會很多。比如,在第一學段中,學生思維處在從表象思維向具體思維過渡時期,因而他們在表達觀點看法時需要借助圖片、聲音、表格。對此,教師設計思辨性閱讀的基本問題時,就需要充分重視這一特點,即“怎樣借助圖片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利用表格體現自己的主張”“怎樣運用思維導圖表達自己的觀點”等,這些問題就是圍繞“如何讓自己的觀點顯得有理有據”提出的,屬于該學段學生能夠解決的思辨性閱讀問題。
閱讀教學倡導多元對話,即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與教師、同伴、文本、編者之間的對話。但是,對話的組織者往往都是教師,對話活動的進程也由教師掌控,教師常常忽略學生在對話中出現的理解上的偏差。有鑒于此,教師在設計基本問題時,需要從學生在課堂上的錯誤認識出發,進行動態設計。
如教學《兩莖燈草》,課文節選自《儒林外史》第五回。這一片段中的嚴監生臨死之前總是伸出兩個手指不肯斷氣,只因為燈盞里點了兩根燈芯;從人物的動作、神態中,學生讀出的是一個吝嗇鬼的形象。這僅僅是學生從這一片段描寫中感受到的,還不能全面認識《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這個人物形象,也就是說學生的認識存在不夠全面的錯誤。如果教師任由學生這樣理解,等到將來學生有機會閱讀《儒林外史》全書,就會覺得教師當年在課堂上的教學存在問題。因此,教師需要及時處理學生認識上的偏差,提出問題“嚴監生真的只是一個吝嗇鬼嗎”,并提供《儒林外史》中其他描寫嚴監生的片段,如代惡兄消弭官司破費了大量銀兩,在把妾扶為正室后還深情地悼念妻子等。學生讀完這些片段后,會發現在嚴監生身上不乏慷慨與人情味,他苦的是自己,也糾正了此前僅僅根據課文內容得出的片面認識。
總之,在思辨性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設計基本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深度閱讀,促進學生提升思維品質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