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鳳山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應該立足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滿足激趣、培養創造力與實踐力、完善能力短板等條件。因此,教師需要摒棄以往那種以機械式抄寫為主導的作業形式,結合學生的學情,設計多樣化作業,讓有效學習真實地發生。
興趣是助力學生學習的最佳良師。教師可以嘗試設計娛樂型作業,將學生學習和玩耍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教學五年級上冊《古詩三首》后,我設計了名為“玩轉古詩詞”的游戲,共分三個環節。其一,“古詩詞大富翁”。游戲規則:學生在投擲骰子后,根據骰子的點數,完成相應區域的任務。例如,學生走到6的位置,便要背誦《古詩三首》中的一首古詩;學生走到5的位置,則要默寫《古詩三首》中的一首古詩。而且,游戲中涉及的古詩詞也可能是學生以往學過的,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也能復習舊知識。其二,“古詩詞連連看”。游戲規則:學生朗讀游戲作業中指定的某一句詩后,需要找出它的下一句。例如,作業第一列中的第一句詩是“浩蕩離愁白日斜”,學生找出對應的第二列中的第三句“吟鞭東指即天涯”,然后用直線將兩句詩連起來。其三,“古韻體驗館”。游戲規則:作業中有幾幅圖,學生需要仔細觀察圖中的內容,認真分析這幅圖可以用哪一句詩來描述。例如,一幅圖中描繪的是落在地上的花瓣,有一些花瓣和泥土混合在一起,學生可以猜測這幅圖對應的詩句是“化作春泥更護花”。
創作是語文學習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設計多樣化語文作業時,我以寫作支架作為立足點,設計了不同風格的創作型作業,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語用的魅力及樂趣。
以六年級上冊《竹節人》為例,在學完這篇課文后,我結合文章的特點,設計了以下寫作作業。1.撰寫竹節人玩具制作指南;2.搜索竹節人的主要玩法,撰寫玩法攻略;3.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玩具,以說明文的方式介紹該玩具的特點、玩法、喜歡它的原因。在完成前兩個作業時,學生要反復閱讀課文,在增加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同時,形成拓展性的認知;最后一個作業可以鍛煉學生寫說明文的能力。此外,在學完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后,我圍繞單元主題“重溫革命歲月”,設計了“探索紅色經典”“探尋偉人之路”“改編劇本”等寫作訓練任務,讓學生在拓展性探索、改寫、創作等體驗中傳承革命精神。學生在多樣性的創作體驗中,可以收獲不一樣的學習體會,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學習從來都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將知識運用于現實中,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在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地設計實用型作業,打破書本的束縛,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所學知識。
以五年級上冊《太陽》為例,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了太陽對人類和自然界的重要性。在設計作業時,我從兩個方面入手,讓學生全面地了解太陽的作用以及如何運用太陽來提升生活質量。首先,設計調查類作業。學生可以上網查找資料,了解太陽與太陽能、日晷、溫室的關系。其次,設計手工類作業。學生需要結合調查材料,設計實用工具。比如,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日晷、簡易的太陽能板;學生還可以結合跨學科理念,制作生態瓶,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內容。
此外,學完《為人民服務》后,我設計的作業是:“運用搜索引擎,查找近十年我國發生的好人好事,思考這些好人好事折射的哲理,理解‘為人民服務的內涵,寫一寫自己對‘為人民服務的體會。”這樣的作業,可以讓學生深入生活,深刻地體會“為人民服務”的內涵。
小學生正處于啟蒙階段,存在問題和不足屬于正常現象。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教師可以設計糾錯型作業,給學生提供專項練習,完善自己的短板。
在學完五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遨游漢字王國”后,我發現學生對多音字的理解不夠,沒有掌握它們的讀音、詞義,不能運用多音字正確組詞。針對此,我在設計作業時,以語音練習為主要形式,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讀音,掌握多音字的正確讀法。我設計了不同的語用場景,要求學生說出多音字的讀音,加深學生對多音字的讀音和詞義的理解。
總而言之,教師設計多樣化的語文作業,讓學生站在不同角度體驗語文學習,有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