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花
情境通常是指具體場合的情形、景象,包括情感、景色。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情境,以情境來推動學生的整本書閱讀。置身于情境之中,學生能感受、體驗到整本書閱讀的快樂,能與整本書內容進行深度對話。情境能吸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整本書閱讀之中。情境課堂應充分發揮、應用“真的召喚”“情的力量”“美的吸引”的育人功能,讓學生用全部的身心去擁抱書籍、閱讀書籍,與書籍對話。
整本書閱讀如果離開了情境,勢必會異化為符號化的認知,這種抽象、枯燥的符號化的認知,往往會讓學生的整本書閱讀索然無味。符號化的認知,充斥著一種隔膜的氛圍,學生的閱讀處于被動狀態,這就是很多學生不能進入整本書閱讀的根本原因。教師創設生活化情境,就能將書籍的內容還原成學生的生活場景,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整本書閱讀。
比如,在教學統編版六年級下冊《湯姆·索亞歷險記》時,書中描寫的故事發生的時間是美國南北戰爭前,地點是美國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小鎮,與學生有著很大的時空距離?;谶@樣的考量,筆者在教學中注重發掘書籍中與學生生活有關聯的內容,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形成一種強烈的代入感,這種代入感能激發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整本書閱讀積極性。比如,湯姆與姨媽的“雞飛狗跳”的生活片段,主人公的不堪束縛的個性與姨媽之間的嚴肅管教形成矛盾沖突,就與當下的學生與家長之間的矛盾具有相似性。這樣的一些內容,容易消除學生與書籍內容的距離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回憶自己的生活、聯系自己的生活、審視自己的生活,會將書中的主人公的生活片段與自己的生活片段進行對比。學生會化身為書中的主人公湯姆,與姨媽“斗智斗勇”,能認識到“姨媽的刀子嘴豆腐心”,能與主人公共同踏上探險、尋寶、叛逆之旅。
情緒、情感是影響學生整本書閱讀的重要心理力量,對推動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具有強大的作用。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充滿情感的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獲得一種沉浸式的感受、體驗。以情感人,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發揮情感的驅動、調節、誘導作用。情緒、情感能激發學生的整本書閱讀的想象力、創造力。
比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魯濱遜漂流記》,該書是英國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于1719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享譽世界的冒險小說。小說主要描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在一次海上航行中,遭遇狂風巨浪,最終流落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的故事。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筆者借助于小說中的情節、行為、語言、表情和心理描寫,創設了沉浸式的情境——在一個荒無人煙、飛沙走石、處處是懸崖峭壁的絕境中,魯濱遜無奈、沮喪但又不想放棄,他想挑戰絕境,他想絕處逢生。如果你處于這樣的絕境中,你的心情將會是怎樣的?你也想和魯濱遜一樣挑戰絕境嗎?讓我們走進《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去看看魯濱遜是怎樣挑戰自我的,魯濱遜的生存智慧將給你帶來怎樣的啟迪。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學生的積極閱讀情緒猶如催化劑,驅動學生踏上整本書閱讀之旅。
在學生的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發掘整本書中的“美”,呈現書中的“美的基因”“美的元素”。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創設美的、藝術性的情境,引導學生投入整本書閱讀中。一般來說,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的外在情境往往具有聲色光影的特質,能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書籍本身蘊含的美,則需要教師創設美的情境,引導學生慢慢品味、揣摩、思忖。
比如,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節選)》,筆者給學生播放了電影《小英雄雨來》。電影是一種藝術性情境的載體、媒介,能讓學生獲得豐富性的藝術觀感。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電影觀看的興趣較濃。電影能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能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獲得一種立體的感受、體驗。通過觀看電影,學生就能了解到書籍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筆者給學生布置閱讀《小英雄雨來》整本書的任務,學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整本書閱讀活動中。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了解到小英雄雨來的相關故事,還對小英雄雨來產生了崇敬之情。接下來,筆者引導學生介紹《小英雄雨來》這本書中的人物關系,講述雨來的故事,加深對整本書內容的理解;鼓勵學生將書中的故事畫出來,加深對整本書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指導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深入學習、感受雨來的愛國精神。
情境課堂能有效地推動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教師要精心創設不同的情境,讓情境催生、優化學生對整本書的理解、感受。不同的情境,往往能夠傳遞作者的獨特的審美觀念。情境課堂能讓學生形成一種高階的讀書樣態,逐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深度閱讀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