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緯明
又到六月高考季。作為一名有著十多屆送考經驗的高三教師,我一直有個情結,想寫寫自己從教以來帶過的高三學生。
每逢高考倍思“砂”。砂,曾經是我的學生,雖然高二高三都在我的班,但嚴格說來我只教過他一個多月,因為從高二開始,他就陷入了上學、休學的循環。他是我教過的十多屆高三學生中,唯一一個報了名卻缺席高考的學生(被提前錄取的除外),并且所有老師和同學都不知道他的去向。這幾年,每逢高考,我的心底都會響起一個聲音:“砂同學,你現在還好嗎?”
我缺席了他的高光時刻
據說,砂同學在高一時曾因學霸氣質驚艷了眾人。我是帶完2019屆高三直接返到2021屆高二的,所以,并不是砂同學高光時刻的見證者。他的風采,我是通過一篇學生習作了解到的——
一年前,看到砂同學的第一感覺是:這個人好冷啊,眼神中透著霸氣。高一第一次月考就榮登年級榜首,讓全校同學都知道了他的名字。“砂同學是誰?”“這個人這么強?”諸如此類的話語不絕于耳。勝利永遠不嫌多,砂同學在第一學期多次拿下了年級第一并獲得一等獎學金。
近乎完美的成績與灑脫的演講風格,讓很多人記住了他。然而,人怕成名,很多人都開始“研究”砂同學是如何成為學霸的。他“殺出重圍”的次數越來越少,其他同學的異軍突起也讓他不再像之前那樣耀眼。同時,他的學科短板也慢慢暴露出來,提到英語學霸,同學們想到的也不再是他。
能喚醒“沉睡”的“獅子”嗎
2020年9月,我開始接手砂同學所在班級的語文課。因為此前我沒帶過他們,所以高二伊始,學生們往往顯得比較拘謹,不太愿意互動。在“萬馬齊喑”的第一堂語文課上,砂同學是為數不多愿意開口且表現得很不錯的同學。他的文采也在另一名學生的作文中得到了印證——
總感覺砂同學兇兇的,對他的改觀,源于某節語文課上,他接了一句《人間詞話》中提及的句子。雖然沒背全,但那個瞬間,他和我初中時關系很好的一個朋友的影子重合了?!白x詩的小朋友,應該不會太兇吧?”于是,我接了他沒有背完的兩句,老師問了他的名字也問了我的名字,那一瞬間我受寵若驚。
開學一個月,我們調了座位,我和砂同學斜對著。某個午后的數學課上,風蓄力而來,掀飛了他放在桌角的一沓卷子,他在彎腰撿起那些卷子的時候輕笑了一下,說了句“吹皺一池春水”。“風乍起”,也吹破了我對他的固有印象。
砂同學在語文課上一直很活躍。某天,班主任劉老師說再給我安排一名課代表——砂同學。我以為是他主動“請纓”,結果劉老師卻告訴我,這樣安排是因為我是男老師,可以更好地幫助砂同學。看著劉老師欲言又止的神情,我頭腦中浮現出了一種猜想:他在學業情緒上可能出現了問題。不久之后,一篇《我所認識的砂同學》從側面印證了我的猜想。
上了高二,砂同學和一年前的狀態相差甚遠。他拼命想奪回“霸主”地位,但是意外頻發。盡管他依然那么認真、那么努力,但單科優勢已經不如高一明顯,他也不斷被其他同學超越。陸同學、蔡同學,這些新晉的學霸,多少讓他有點落寞。他被不斷質疑,被批評成績不穩定、答題不夠規范,等等。
砂同學從不將心事放在臉上,但他一定非常期待下一次的爆發。盡管他現在不再那樣光彩照人,但我依舊相信他可以重回巔峰。
出乎同學的意料,砂同學最終還是沒有回到真正的巔峰,一次次的挫敗之后,他選擇躲到虛擬的游戲世界里。還記得,他在區級古詩文大賽中輕松出線,拿到了市級參賽資格,當我把參賽證交到他手中時,砂同學卻拒絕了我,跟我解釋說他要利用周末時間備戰國家奧林匹克化學競賽,沖擊金獎。聽他這樣講,我覺得自己沒有理由“自私”地叫他“浪費”寶貴時間去參加古詩文大賽,雖然讓他參加區級古詩文大賽本就是為了鼓勵他重新找回自信。
某天,砂同學的母親來校求助,一個大大的謊言隨之被揭穿。那段時間,他并非在備戰什么化學競賽,而是打游戲上了癮。老師們在感到意外和震驚的同時,也紛紛表示會盡己所能地去幫助他。我曾幾次對砂同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他后來的表現不僅沒有改變反倒有愈發嚴重的跡象,也許他已然忘記自己曾如何淚流滿面、賭咒發誓保證要戒掉游戲。
空著的座位,終究未能等來它的主人
高三的九月,總有一種別樣的滋味,學生們都精神飽滿地早早來到教室,除了砂同學。前來替砂同學請長病假的母親,在老師們的關切和詢問下,難掩悲泣,哭著說他整個暑假幾乎都是不分晝夜地打游戲,怎樣勸說都無濟于事,現在索性房門一鎖,玩個昏天黑地。
有一段青春叫高三,有一種挑戰叫高考,有一種生活叫奮斗,有一類陪伴叫高三教師。就在我忙到快要“忘記”砂同學這個人的時候,某一天,他突然出現在了座位上,原來是在班主任劉老師和校領導反復家訪勸說后,他答應返校學習。欣喜之余,我鼓勵他時間還來得及,一定要努力學。我向他反復說著這些話,雖然聽起來有點空洞,但認為他能感受到我話語中真摯的期盼。
但是,半個月后,那個座位,又空了,直到高考。班主任一直努力勸說他回歸常態,但終究無果。砂同學的母親和學校說他會參加高考,但老師們在考場外等來的卻是她發來的一條短信:“他玩游戲到凌晨五點,剛剛睡覺,怎么叫也叫不醒……”
教育的最偉大之處是改變,但改變卻并非每次都能如約而至。面對教育的有限,恐怕沒有比真正熱愛教育卻又無力改變這一切的教師更有挫敗感的人了。我想對他說:“砂同學,你現在還好嗎?高考并非人生唯一出路,你可以放棄高考,但人生不應該就這樣躲在虛擬世界中,不是嗎?砂同學,你聽到老師們的呼喊了嗎?唯愿你‘歸來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自信、剛健、進取的大男孩!”
【讀編往來】
在“5·25”心理健康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收到了5月第二期《教育家》雜志。本期專題報道推出了“情緒——影響孩子學習表現的關鍵因素”一組文章,其中多篇著重強調了教師在為學生提供情緒價值方面的關鍵作用。
閱讀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情緒價值對學生的具體影響。例如:楊元魁老師的文章深入剖析了情緒影響學習心理的五個核心要素,讓我對情緒與學習之間的緊密聯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劉世宏副教授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闡述了理解孩子情緒背后的感受對于教育的重要性;而韓卓教授則強調應該接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反復與挫折,這對我理解并應對學生情緒變化具有極大的啟示。
一個積極向上的教師,能夠用自己的熱情和活力感染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教師的樂觀精神如同明燈,可以照亮學生前行的道路,使他們在遭遇挫折時仍能保持積極心態,堅信自己能夠戰勝困難。
在撰寫本期讀刊體會時,我深感作為一名教師所肩負的沉重責任與崇高使命。我們不僅要致力于知識的傳授,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全面發展。通過傳遞情緒價值,助力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堅定且快樂地前行。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自信陽光、快樂成長的學生,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安徽省安慶市華中路第三小學教師? ?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