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昆
家園聯系欄通常設置在幼兒園班級門口,用來張貼教育理念、課程計劃、活動通知等內容。在網絡未曾普及的年代,家園聯系欄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是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的“門面”,也是幼兒園與家長的溝通途徑之一。然而,隨著時代發展與行業變遷,家園聯系欄逐漸被視為“雞肋”般的存在。在強調提升質量和降本增效的背景下,不論從家園共育還是環境創設的角度,我們都需要重新審視家園聯系欄的現狀、問題與變革。
家園聯系欄的應然與實然
兒童教育需要幼兒園與家庭協同合力,其前提是家園雙方積極、有效地信息交互與育兒交流??梢姡瑥膽唤嵌?,家園聯系欄是家園信息交互、育兒交流的重要橋梁;從實然角度,當前一些園所的家園聯系欄定位以及實用性與初衷有所偏離。
對家長而言,家園聯系欄的實際效用持續降低。2020年以后,很多幼兒園的入園、離園在校門口完成,家長進入班級并看到聯系欄的機會少之又少。與此同時,不少幼師和家長反饋,即使家長能入班接送孩子,駐足并關注家園聯系欄的家長也很少。如果家園聯系欄存在內容單一、時效性差、互動性差等問題,加上信息時代獲取資訊便捷,又會進一步影響家長對家園聯系欄的關注度。
對幼師而言,家園聯系欄是迎檢考核的指標與任務。作為班級環創的“理應存在”,幼兒園或上級行政部門會對家園聯系欄做“結果性”考察,例如有沒有家園聯系欄以及是否有規定內容等。但是,家園聯系欄作為家園溝通的橋梁,各類迎檢是否關注到其“過程性”質量及其核心價值的實現呢?根據教師反饋,一些檢查關注“教師是否按照聯系欄的周計劃開展活動”。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做家園聯系欄是為了家園共育,還是為了應付行政考核?是做給家長看還是做給檢查的人看?
家長關注度低、考評更關注結果、非過程性內涵等因素的疊加,使得很高比例的教師質疑家園聯系欄的價值與存在的必要性。在由筆者組織學前教育能量站的最新調研顯示,僅12%的幼兒園教師認為當前家園聯系欄有價值,其余的教師選擇了“有一點價值”和“沒有價值”。與此同時,62%的教師認為,基于當前的情況,家園聯系欄已沒有存在的必要。
家園聯系欄的創新與變革
當前,我國已邁進高質量學前教育體系建設的進程中。作為家園溝通的橋梁,家園聯系欄具有形式正式、位置固定、呈現有條理等優勢,也是班級文化與環境的一部分,筆者認為,它依舊有存在的必要。只是從家園共育出發,如何在信息時代做好家園聯系欄的變革與創新,是我們需要面對并探索的課題。
厘清家園聯系欄的目的與手段。在實踐活動中,目的指導手段的選擇和使用,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又直接影響著目的的實現。
在探討家園聯系欄如何做之前,我們需要思考“是什么”與“為什么”。家園有效溝通是目的,聯系欄是手段??梢姡凹覉@溝通”是目標與重點,“聯系欄”“聯系冊”等都是方法與工具。在教師時間以及精力有限的前提下,我們應力圖實現家園有效溝通的功能與目標,而不是在美觀等偏離目標的層面下功夫。目前,一些實踐者僅從班級環創切入,將重點放在家園聯系欄的外觀,忽視了其核心目標,這就是本末倒置,需要警惕。
家園聯系欄的創新實踐原則與路徑。首先,主體多元化。為了激發內部活力與資源,幼兒園建設要從“管理”走向“治理”。教師要把班級視為由教師、家長、兒童組成的共同體。兒童與家長既是家園聯系的受益者,又是共創者。
例如,設置“班級達人風采區”,邀請當周值日的小朋友將自己的照片、當值角色與宣言放入聯系欄,讓更多小朋友、教師和家長看見自己。又如,設置“家教智慧區”,向家長征集育兒經驗與智慧,張貼在家園聯系欄。這些家園聯系欄的素材可以留存,在家長會等場景中多次利用。
其次,內容差異化。如何提高家長對家園聯系欄的興趣與關注度呢?家園聯系欄呈現的內容要有差異性,應區別于互聯網以及幼兒園新媒體平臺的普適性推送,并實現內容差異化互補。具體來說,家園聯系欄保持內容專業科學和信息及時更新很重要。
第一,內容專業性。幼兒園應引導家長理解教師工作對幼兒成長的價值,通過多種途徑向家長宣傳科學的育兒理念和知識。因此,家園聯系欄的內容必須具備專業性。例如,設置“育兒科普區”,將兒童在該年齡段的學習與發展特征、關鍵經驗等張貼在聯系欄,也可以基于教師的研究重點,將具體的兒童發展知識與科學育兒理念張貼于此。比如,兒童的人格發展、兒童游戲、兒童的社會學與情緒、兒童的大腦發育、回應性養育、正面養育等,幫助家長系統、深入地了解兒童發展以及科學育兒知識,這也是建立家長對教師的專業形象與信任的良好契機。第二,信息及時性。作為信息交互、育兒交流的媒介,為了讓家長持續關注家園聯系欄,信息及時更新很有必要。例如,教師以四季為線索,從氣候、飲食、養育重點等方面做時令性分享,信息更新及時會讓家長倍感暖心。與此同時,如果有結合節氣做課程的班級,相關活動也能以此為線索更新于此,家長也會對幼兒園開設活動的緣由有一個側面的理解。
再次,形式交互化。如果家園聯系欄僅是教師通知、家長被動接受,它就是一個“通告欄”,家長的關注度和積極性自然不高。當我們將家園聯系欄視為家園溝通的一個環節,就應進一步意識到,雙向溝通才有意義,需要提升家園聯系欄的交互性。例如,可以設置“家長信箱”等欄目,鼓勵家長通過多種方式與教師交流,家長的參與度與信任感都會隨之提升。另外,我們可以把系統的專業知識、資源做成數字化材料或網頁,在家園聯系欄貼上二維碼,家長掃描即可獲取更多內容。總之,家園聯系欄的設計與內容能激發家長“動起來”,使家長和教師形成雙向交流的交互機制,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系也會隨之加強。
最后,呈現靈活化。我們需要探索家園聯系欄的靈活化呈現,以提升家長閱讀的便利性與可能性。
第一,家園聯系欄的位置選擇。當前有些園所是請家長在園門口接送幼兒,家園聯系欄的位置可靈活調整到園所門口及其墻面,可以根據年級、班級或其他線索呈現內容,這樣家長接孩子的等待時間就有機會閱讀。這種舉措不僅可以增加家長了解幼兒園理念與課程的機會,還能拓展幼兒園宣傳園所文化和科學育兒知識的渠道。
第二,增添家園宣傳頁或聯系冊。除了固定在墻面的板報形式,幼兒園可以增加宣傳頁,定期更新并放置在方便家長取閱的位置。另外,可以增加家園聯系冊,每一位小朋友單獨一個小冊,教師可以與家長通過小朋友的聯系冊交互具體信息。
第三,利用信息化工具提升家園溝通效率。身處信息化社會,除了紙質類家園聯系欄,我們也可以利用微信、官網等信息化工具以及專業的家園共育平臺,分享活動素材,實現兒童觀察評價的信息互通與共享。信息化素材與紙質宣傳欄、宣傳冊之間也可以相互轉化,形成合力。
創設積極的環境,為教師落實有意義的家園聯系欄。雖然家園聯系欄的設計者與落實者是教師,但它體現了幼兒園的整體質量與園所文化。我們要為教師的實踐變革創設積極的環境。
一方面,幼兒園管理層以及教育行政部門需要自上而下整合工作,減少教師在形式主義工作層面耗費的時間與精力,讓教師有精力投入關乎教育過程性質量的工作上來。另一方面,家園聯系欄的頂層設計與“民間創意”相互激發。小到家園聯系欄、大到家園共育,幼兒園管理層需要基于園所文化、現狀與師資隊伍規劃頂層設計與框架,并通過教研、巡班等途徑支持班級做個性化的創新實踐。此外,幼兒園管理層可以通過各種形式挖掘值得借鑒的“民間創意”,讓喜歡且擅長做家園聯系欄的教師發光發熱,也讓更多教師有學習的榜樣。
家園聯系欄看似是家園聯系的載體,實際上蘊含著家園共育、環境創設、過程性質量、組織管理變革等深層次議題。我們不妨以家園聯系欄為切口,共同探尋教師能把控的學前質量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