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錦繡 孫佰剛 王燕琴
《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要推進幼兒體育發展,引導建立幼兒體育課程體系和師資培養體系。為轉變“重智輕體”的教育觀念,解決幼兒身體素質下降,幼兒園體育活動開展不規范、不科學的問題,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機關幼兒園依托課題研究,通過教學改革與創新,逐漸形成“靈動·智趣·和樂”的幼兒園單元式體育課程。
我園單元式體育課程經過實踐打磨和完善,已經形成“層次化”目標、“結構化”內容、“多樣化”實施和“多元化”評價的完整體系,其中前兩者以課程大綱、活動方案的創編為主要目標,后兩者則強調實施過程的科學性與評價方式的客觀性和標準性。在理論指導、實踐應用、反饋調整的系統循環中,單元式體育課程能夠滿足3-6歲各年齡階段幼兒的發展需求。
理念更新,滋養“靈動”生命
助力教師,“整合連通”的兒童體育教育理念。為了更新幼兒園教師的體育教育觀,更好地實現學前階段的“體教融合”,我園提出“整合連通”的兒童體育教育理念。既使幼兒體育活動盡可能涵蓋所有基本動作,又注重各類動作數量的均衡;既考慮到動作從粗略掌握到運用自如需要反復練習、同一動作在不同的階段應該重復出現的情況,又包含了動作之間的交互連接。
助力家長,家園社協同共育。我園圍繞社會關注、家長關心的幼兒體育熱點問題和話題, 定期邀請幼兒體育領域的專家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家長沙龍、家庭教育咨詢等活動。一方面科學普及“以體育人”的長遠、積極影響,另一方面,解答家長的育兒困惑和焦慮,扭轉家長過于注重智力開發、忽視體育教育的教育傾向。
促進發展,開啟“智趣”童年
強密聯合改善幼兒體質。我園重視將體育活動與幼兒一日生活緊密結合,以體育游戲為載體,通過早操、晨間鍛煉、民間體育游戲等多種形式,確保幼兒在園活動量。為確保運動負荷與幼兒生理承受能力相匹配,我園通過記錄幼兒的臉色、出汗情況和呼吸特征,并通過活動前、中、后的心率記錄,得出幼兒的最高心率和平均心率,以此評測活動強度。通過計算幼兒練習的時間與整個活動總時間的比例,對體育活動密度做出專業客觀的結論。
學練并進培養意志品質。除了單元式體育課程,幼兒還可以參與體適能、足球等多樣化的體育活動與趣味比賽。這些互動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增強身體適應性和耐受力,促進大腦發育;另一方面通過奔跑、拼搶,可以磨煉幼兒的意志和毅力、提高自信心、培養幼兒對運動的熱愛并塑造積極的自我形象。
課題構建,培養“和樂”兒童
我園圍繞幼兒體育課程建設的關鍵問題,以課題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將體育教育教學中的困惑轉化為研究重點,聯合高校專家、體育學會和骨干教師教研團隊,開展合作研究,探討單元式體育活動如何有效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并建構出一套科學規范的幼兒體育課程體系。
“一庫一綱”課程內容架構。經過多年的體育教學實踐,我園形成了由23個動作大類組成的幼兒動作資源庫,并細分出涵蓋各年齡段的171個具體動作,其中小班51個、中班65個、大班55個。為確保教師高效使用幼兒動作資源庫,我園給每個動作設計了動作示范指引。示范指引由素質分類、動作分類等八個模塊構成。
由于幼兒基本動作技能發展呈現非線性、螺旋形的特點,幼兒園課程團隊考慮到幼兒動作教育全面性、關聯性、均衡性和連續性的特征,將動作序列劃分為動作單元組塊,以學期為單位做好整體規劃,形成體育活動大綱。體育活動大綱包括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將每個年齡段的動作劃分為20個單元組塊,每個單元組塊活動時間為一周。以體育游戲為載體,一周內開展多次分解動作的體育活動,讓幼兒學習正確的動作規范。待幼兒熟悉后,再開展兩次完整動作的體育活動進行組合練習。
“兩段十步”活動設計方法。單元式體育活動倡導采用先整體后部分的活動設計方法,即先開展動作單元組塊設計,再設計具體體育活動的方案,分兩段共十步。通過系統性思維,確保活動實施的有效性。
動作單元組塊設計主要包括五個步驟。第一,確定動作類別,需考慮幼兒當前的動作發展水平和身心發展特點、動作習得效果和幼兒興趣。第二,分析動作要素。教師需明確動作組塊中的重點動作和難點動作。第三,編制單元目標。針對動作單元組塊,教師既需考慮整體目標,又需思考如何將整體目標分解到每個活動方案中。第四,分配單元內容。針對動作單元組塊,教師選擇適宜的活動內容、組織策略和方法,如身體鍛煉、技能訓練、體育游戲和趣味比賽等,確保幼兒有著較高的參與度。第五,開展多元評價。在評價形式上,本階段主要采用教師自評和同行互評,同時鼓勵家長參與評價;在評價內容上,主要關注動作單元組塊對幼兒社會適應、情緒情感等方面的影響。
方案設計同樣分為五個步驟。第一,確定活動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分解動作和完整動作。前者重點在于正確示范動作,讓幼兒掌握正確的身體姿勢、動作技能和運動技巧,避免錯誤動作對身體造成傷害;后者則在正確習得動作基礎上,通過科學設計活動內容,逐步增加活動難度,同時控制活動時間和強度。第二,明晰活動目標。目標應與幼兒的身體發育水平和動作技能水平相適應,并能有效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和體能發展。第三,選擇學習方法。初級階段應選擇講解法、教師示范法、分解法,改進階段適合局部訓練法、對比法、糾正法,提高階段采取循環法、組合法。第四,調整運動負荷。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科學處理好運動強度和運動密度的關系。第五,開展縱向評價。主要包括對幼兒的表現、體能水平和活動開展質量的評價。對幼兒表現的評價主要包括幼兒是否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活動、遵守體育活動規則、與同伴合作完成運動項目等,對幼兒體能水平的評價主要包括測試幼兒的心率、肺活量等指標,對活動開展質量的評價主要包括幼兒基礎體育知識的掌握情況,運動技能的習得情況、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情況等指標。
自集團化辦學以來,我園培養了大批既熟知幼兒發展規律又掌握體育教學理論的優秀體育教師,每學期輸出專職教師達70人次,將單元式體育優質課程輻射到周邊其他園所,擴大了優質資源覆蓋面,提高了區域學前教育保教水平。同時,我園已面向全區超過200名教師開展了體育教研現場展示活動,形成了一批幼兒體育活動原創課例。除此之外,我園還將單元式體育課程建設和課題研究相結合,顯著提升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和水平。
單元式體育課程作為一種新型幼兒體育運動方式,呈現出廣泛的應用前景和潛力。在未來的課程建設中,我園將致力于把單元式體育課程進一步融入社區和家庭,重視多元化和個性化學習,努力構建出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幼兒園體育示范標桿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