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娜爾古麗·馬哈提
數字化時代,大學圖書館正經歷著從傳統到現代、從實體到虛擬的轉型。大學圖書館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圖書借閱服務機構和閱讀學習場所,逐漸成為知識交流、學術研究和文化體驗的重要場所。研究大學圖書館新閱讀體驗的發展路徑,既有助于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也有助于推動圖書館的創新發展。
大學圖書館新閱讀體驗的智能建構
交互式搜索導航。智能搜索引擎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技術,為用戶提供更準確、更智能的搜索服務。用戶在利用智能搜索引擎的過程中可以使用簡潔清晰的語言描述自己的需求,搜索引擎能夠“理解”用戶的檢索需求并向用戶提供相應的檢索結果。智能搜索引擎提供多維度導航功能,包括主題、作者、關鍵詞、學科分類等導航功能,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檢索維度,快速定位所需的信息資源。在用戶輸入檢索關鍵詞的過程中,實時反饋和聯想提示,幫助用戶更準確地表達檢索需求,提供相關的參考信息,引導用戶獲取更豐富的檢索結果。智能搜索引擎提供可視化檢索結果展示,例如使用詞云、知識地圖等形式,直觀地呈現檢索結果的相關性和分布情況,幫助用戶更快速地理解和選擇合適的資源。智能搜索引擎提供智能問答系統,讓用戶可以直接提出問題并獲取相應的答案或建議。系統能夠理解用戶的問題并從圖書館的知識庫中提取相關信息進行回答,提高用戶的檢索效率和滿意度。智能搜索引擎提供交互式搜索過濾器,按照主題、作者、出版日期、語言等進行搜索結果的篩選,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定制化的搜索過濾,快速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文獻資源。在圖書館室內部署智能導航系統,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或者終端設備獲取室內地圖,并且通過交互式地圖導航功能,快速定位到所需書架或閱覽區域,提高用戶在圖書館內的導航效率。
個性化圖書推薦。用戶畫像構建是利用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技術,根據用戶的借閱記錄、閱讀偏好、瀏覽歷史等信息,建立用戶的個性化畫像。基于協同過濾算法,將用戶與相似用戶或相似圖書進行匹配,從而向用戶推薦他人喜歡的圖書,可以幫助用戶發現與自己興趣相符的圖書,擴展閱讀領域。圖書館藏書的內容分析與關聯推薦,是利用自然語言處理和文本挖掘技術,從文本中提取關鍵詞、主題等信息,然后根據用戶的興趣偏好為其推薦相關的圖書。用戶行為數據的實時分析,不斷優化個性化推薦算法。根據用戶的實時反饋(如點擊、借閱、評分等行為),圖書館可以調整推薦結果的權重和排序,提高推薦的準確性和質量。個性化圖書推薦融入圖書館的多個渠道中,包括圖書館網站、移動APP、自助借閱機等,使用戶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夠獲得個性化推薦服務。考慮用戶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變化,圖書館可以采用時序模型為用戶提供動態的個性化圖書推薦。時序模型根據用戶的行為數據,預測用戶未來的興趣和閱讀需求,為用戶提供及時有效的圖書推薦。深度學習模型對用戶行為數據和圖書內容進行深度學習,提取更豐富、更準確的特征,為用戶提供更精準的個性化圖書推薦。深度學習模型可以通過對大規模數據的學習和訓練,挖掘數據中的潛在規律和特征,為用戶提供更精準的個性化推薦。
自動化借還流程。在圖書館內設置自助借書機和還書箱,配備圖書識別、RFID(射頻識別)技術等設備,使用戶可以自行完成借書和還書的流程。用戶只需刷卡或者通過手機APP進行身份驗證,即可自助完成借還書操作,提高借還書的效率和便利性。RFID技術應用于圖書標簽和讀者卡上,實現圖書的無線識別和自動記錄,以及讀者身份的快速驗證。通過RFID技術,可以實現圖書的自動識別和計數,讀者只需將書籍放置在指定位置或者通過RFID掃描設備,即可完成借還書操作。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構建智能借還書系統,可以實現自動化的借還書流程。該系統實時監測圖書館內圖書的借還情況,提供實時的借還書數據和統計分析,為圖書館管理提供數據支持和決策參考。用戶通過手機APP查詢圖書信息、借閱歷史、預約圖書、自助借還書等操作,隨時隨地進行借還書操作,提高借還書的便捷性和靈活性。智能提醒和催還功能,可以通知用戶借書到期或者需要歸還圖書,避免因忘記歸還而產生逾期費用,提高用戶歸還圖書的及時性。在圖書歸還流程中引入智能分流系統,根據不同的圖書類型和歸還渠道,自動分配歸還的處理流程。對于不同的圖書類型可以設置不同的還書箱,自動將圖書分流至相應的位置,提高歸還效率和服務質量。
大學圖書館新閱讀體驗的人文價值
歷史認知與學術研究。大學圖書館收藏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古籍與手稿等。通過新的閱讀體驗,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歷史的脈絡、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感受到歷史文化的厚重與價值,從而加深對歷史的認知。大學圖書館匯聚了各個學科領域的豐富文獻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術視野。通過新的閱讀體驗,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前沿的學術研究成果、思想理論與學術觀點,拓展自己的學術視野,提升學術素養。大學圖書館中還收藏著大量的學術期刊、專著與論文,涵蓋了各個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學生可以通過新的閱讀體驗,深入學科研究,探索自己感興趣的學術領域,積極參與學術討論與交流,提升學術研究能力。大學圖書館作為學術殿堂,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培養人文情懷的場所。通過新的閱讀體驗,學生可以感受到書香氣息的浸潤,體會到知識的魅力與人文的情懷,培養自己的人文素養與情懷。大學圖書館是學術精神的代表與傳承者,弘揚著學術自由、求真務實的精神。通過新的閱讀體驗,學生可以感受到學術精神的力量與魅力,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與追求,推動學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審美情趣與文化素養。大學圖書館內珍藏了大量的藝術、文學、歷史等領域的經典文獻與藝術作品。學生在新的閱讀體驗中,通過欣賞這些文獻、藝術作品,可以領略到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審美特色與風格,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大學圖書館內的閱讀空間經常采用精心的設計,融合現代建筑、藝術裝飾等元素,營造出具有藝術氛圍的閱讀環境。學生在新的閱讀體驗中,不僅可以沉浸在書海之中,還能夠感受到閱讀空間的美學魅力,提升自己的審美素養。大學圖書館匯聚了豐富的文化素材,包括文學作品、藝術品、歷史文獻等。學生在新的閱讀體驗中,可以通過閱讀與研究這些文化素材,深入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傳統與精神內涵,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大學圖書館內收藏了大量的文學藝術作品,又是學術與人文交流的重要場所,學生在新的閱讀體驗中,可以通過與他人交流討論,分享閱讀感悟與心得,拓展自己的思維視野,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懷與文化素養。
思想交流與公共服務。大學圖書館是學術與思想交流的重要場所,促進學術進步與交流。大學圖書館作為知識的寶庫,提供了豐富的圖書、期刊等文獻資源,為學生和社會公眾提供了廣闊的知識與信息來源。通過新的閱讀體驗,學生可以獲取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知識資訊等,促進知識的傳播與分享。大學圖書館的公共服務功能不僅向校園內部開放,還向社會公眾開放。通過新的閱讀體驗,大學圖書館可以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服務,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例如開展社會教育活動、提供社會文化服務等,促進社會公眾的文化素養提升和知識獲取。大學圖書館可以通過舉辦各種文化活動、講座、展覽等形式,為學生、社會公眾等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和社交空間,促進人文交流與共享,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和社會文化生活。大學圖書館提供豐富的圖書和知識資源,為學生提供了提升信息素養和科學素養的機會。通過新的閱讀體驗,學生可以主動獲取各種知識和信息,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和科學素養,增強對社會、科學和文化的認知能力。
大學圖書館新閱讀體驗的沉浸賦能
虛擬現實閱讀環境。基于虛擬現實技術,學生可以沉浸在一個虛擬的圖書館環境中,仿佛置身于實體圖書館中一樣,感受到圖書館的氛圍和氣氛,增強閱讀的沉浸感,提高閱讀的參與度。虛擬現實閱讀環境可以提供實時的交互功能和導航系統,學生可以通過手柄或者頭戴式顯示器進行交互操作,自由瀏覽圖書館內的書籍和資料,快速定位到所需資源。虛擬現實閱讀環境可以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定制,例如根據用戶的閱讀偏好推薦相關的圖書和文獻;同時可以結合增強現實技術,將虛擬的圖書館環境與真實的場景相結合,為用戶提供更豐富、更真實的閱讀體驗。虛擬現實閱讀環境可以融合各種多媒體資源,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為用戶提供更豐富、更多樣化的閱讀內容和資源,提升閱讀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虛擬現實閱讀環境可以突破時空限制,讓學生在虛擬的圖書館中穿越不同的時代和空間,獲得不同歷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的閱讀體驗,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在虛擬圖書館環境中,集成交互式的文獻檢索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手勢或語音等方式進行文獻檢索,快速定位到所需的圖書或文獻資源。另外,虛擬導覽和講解功能可以引導用戶瀏覽圖書館的各個區域,介紹圖書館的歷史、藏書特色、服務設施等信息,豐富用戶的閱讀體驗。
增強現實閱讀引導。AR圖書館導覽是通過AR技術,將圖書館的信息、書籍位置、重要設施等實時疊加到用戶的視野中。用戶可以通過移動設備或AR眼鏡在圖書館內漫游,同時實時獲取有關圖書館的信息和進行導航,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的書籍和資源。在圖書館的書架上設置AR標簽,用戶通過掃描標簽,即可獲取關于書籍的詳細信息,包括書籍簡介、作者資料、相關閱讀推薦等,幫助用戶更快速地了解書籍內容,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讀物。用戶可以通過移動設備或AR眼鏡與虛擬導游進行實時交互。虛擬導游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導覽服務,引導用戶探索圖書館的不同區域、介紹重要的藏書和資源、解答用戶的問題等。AR閱讀輔助工具可以提供更豐富、更直觀的閱讀體驗。用戶在閱讀書籍時,可以通過AR技術在書頁上顯示相關的多媒體內容、交互式圖表、動態模型等,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AR互動閱讀應用程序為用戶提供與書籍互動的沉浸式體驗。用戶可以利用應用程序,通過移動設備的攝像頭拍攝書籍封面或特定頁面,獲得與書籍相關的虛擬內容,如動畫、音頻、視頻等,實現互動閱讀,這樣可增強用戶的閱讀體驗,促進用戶對內容的深度理解。
數字展覽閱讀空間。虛擬現實技術構建數字展覽空間,一般以虛擬展廳的形式展示各類數字展品,如藝術作品、歷史文獻、科技創新等,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閱讀體驗。虛擬數字展廳中展示豐富多樣的數字展品,并提供互動功能,如點擊、拖動、放大、縮小等,使用戶可以自由瀏覽和探索展品,豐富用戶的閱讀體驗。用戶可以通過虛擬現實眼鏡或者電子屏幕欣賞數字展品的多媒體內容,增強閱讀體驗的沉浸感和互動性。數字展覽空間中集成文獻資源檢索功能,用戶可以通過關鍵詞檢索或者分類瀏覽,快速找到所需的數字展品和文獻資源,并進行閱讀和欣賞。數字展覽空間中提供展覽導覽和講解服務,為用戶解讀展品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通過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為用戶提供豐富的展品解讀和評論,增強用戶對展覽內容的理解和欣賞。交互式的數字展覽應用程序,為用戶提供與展品互動的體驗。用戶可以通過手勢、觸摸屏或語音等方式與數字展品進行互動,如放大縮小圖片、翻閱書頁、播放視頻等,增強用戶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數字展覽閱讀空間幫助大學圖書館將珍貴的文化遺產數字化,使之得以保存和傳承。
結語
隨著用戶對閱讀體驗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大學圖書館需要借助智能技術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務,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大學圖書館也承擔著傳承文化、促進思想交流、提升公共服務等人文使命。這一研究背景下的探索將為大學圖書館提升閱讀服務水平、滿足用戶需求、推動圖書館功能轉型提供重要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作者單位:新疆農業大學圖書館
參考文獻
[1]牛珊,王智麗.社交媒體在高校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基于文化傳播視角的考察[J].編輯學刊,2023(04).
[2]胡希琴,汪聰,別立謙,等.高校圖書館閱讀服務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以北京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23,67(06).
[3]文佩丹,楊新涯,唐孝云,等.大學圖書館閱讀推廣的轉型與突破——以重慶大學第一課堂“文明經典”課程支持服務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23,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