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趙帥奇(1993—),女,河南鞏義人,助理農藝師,碩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
摘 要: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日益關注,綠色生產作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逐漸受到重視。綠色生產強調在食品生產過程中采用環保健康的原料、清潔的生產工藝和設備以及節能減排的措施,從而確保食品的安全性、健康性和可持續性。盡管科技發展帶來了許多便利,但食品安全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問題。可采取確保原材料的安全性、優化生產流程、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等措施,有效推動綠色生產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應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
關鍵詞:綠色生產;食品安全;環保;可持續性;高質量發展
一、綠色生產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環保理念持續深入人心,與此同時,綠色生產已逐步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趨勢。綠色生產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其內涵將不斷更新擴大。其通過優化生產流程、更新設備設施、使用環保材料,在降低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同時注重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是在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過程中產生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福祉和促進社會公平,同時實現經濟增效和環境保護的雙重目標。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對消費者健康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狀態。食品安全涉及食品的質量、營養、衛生等多個方面,其基本原則包括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據,它規定了食品的生產、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的要求和規范。
綠色生產通過全程質量控制確保食品的安全性,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健康、營養的選擇。同時,優質食品的推廣還能夠引導消費者關注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生產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參與和配合,包括原料的選擇、加工過程、包裝材料、運輸等,其通過一系列環保、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手段,有效地促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關注和環保意識的增強,企業的社會形象也日漸影響著消費者對食品的選擇。企業首先要有社會責任感。當企業承擔起社會責任時,會積極采用綠色、環保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選擇安全、無污染的原材料,以確保食品從源頭到餐桌的每個環節都符合安全標準。
綠色生產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推動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有助于提高消費者對該企業的信任度,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注重環保和食品安全的企業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還能夠贏得政府和社會的支持認可。這種競爭優勢有助于企業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和樹立良好形象還能夠促進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合作。供應商、投資者、合作伙伴等更愿意與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合作,這種合作關系的建立有助于企業整合資源、提高效率,進一步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質。
本文對綠色生產和食品安全性之間的關系進行剖析探討,解析其內在聯系,提出了綠色生產保障食品安全的具體路徑。
二、造成食品安全的可能情況
(一)食品原料受污染
在食品生產過程中,原料的安全性直接決定了產品的品質。在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中,為了追求高產高效,農作物種植多大量施用化肥、農藥,畜牧養殖過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濫用獸藥等,均可能導致農產品和畜禽類產品在種植和畜牧養殖過程中受到農藥、化肥、重金屬等污染物的影響。環境污染中的有害物質,如重金屬和有毒化學物質,可能通過水源、土壤等途徑進入植物體內,進而污染食品原料。如果原料受到污染或含有有害物質,這些污染物和有害物質可能通過生產過程傳遞到食品中,從而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例如,過量使用農藥和化肥可能導致這些有害物質在農產品中殘留,而畜牧養殖過程中不當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也可能導致這些物質在禽畜產品中殘留超標。
(二)生物毒素和污染物超標
生物毒素和污染物超標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生物毒素是由微生物或植物等產生的有毒物質,它們可能潛藏在食品原料中,或者在食品加工和儲存過程中產生。常見的生物毒素包括霉菌毒素、菌核毒素等,這些毒素一旦進入食品中,將對食用者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原料可能會受到食品添加劑、包裝材料等的影響而被污染。如添加劑使用不當、微生物超標、包裝材料含有有害物質等,這些有毒或有害物質可能通過包裝對食品產生污染,進而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污染物超標則主要源于環境污染和農業生產中的不當使用。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以及工業廢水和廢氣的排放,都可能使得食品中的污染物含量超過安全標準。這些污染物不僅影響食品的品質和口感,更可能對人體造成長期甚至不可逆的損害。
(三)運輸和倉儲環節受污染
在食品安全領域,運輸和倉儲環節受污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不良因素。在食品供應鏈中,這兩個環節極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從而導致食品受到污染。在運輸環節,食品可能因不當的運輸方式和條件而受到污染。運輸過程中,車輛、容器等若未經充分清潔和消毒,或運輸條件不當,如溫度控制失效,都可能導致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同時,運輸途中的顛簸、碰撞也可能造成食品包裝破損,進而使食品受到外部環境中的污染物的侵害。
倉儲環節同樣存在諸多污染風險。如果倉庫設施不足、管理不規范,或者溫度控制不當,都可能導致食品在存儲過程中發生腐敗變質。同時,儲存條件不符合要求,如冷凍、冷藏倉庫達不到規定溫度,也可能導致食品中的微生物繁殖,進而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三、綠色生產保障食品安全的具體路徑
(一)確保食品原料的安全性
綠色生產強調在種植、養殖、加工等生產過程中嚴格控制農藥、化肥、抗生素和食品添加劑等化學物質的使用,使其滿足《食用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評價標準》《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有關規定,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和無污染,通過對生產過程的嚴格控制,使得食品的安全性更高,滿足消費者對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
原料的安全性直接決定了食品的最終質量。對于食品的生產來說,選擇優質、安全的原材料是確保食品安全的首要步驟。另外,原料的安全性還關系到食品的營養價值。優質的原料通常含有更豐富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這些營養成分對于人體健康至關重要。如果原料的質量不佳,不僅可能導致食品營養價值降低,還可能影響食品的口感和風味。原料的安全性還影響到食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消費者在選擇食品時,越來越注重產品的安全性和品質。如果食品的生產過程尤其是原料存在安全隱患,將嚴重影響消費者的信任度和購買意愿,進而影響到產品的市場銷售和企業的聲譽。
(二)確保食品生產達到更高的安全標準
生產工藝的改進有助于減少食品生產過程中的有害物質殘留。傳統的生產工藝使用的一些化學食品添加劑或處理劑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而現代化的生產工藝則更加注重使用天然、無害的原料和輔助材料,減少或替代化學制劑的使用。此外,先進的生產工藝還能夠采用物理或生物方法去除食品中的有害物質,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設備的更新換代也能夠提升食品的品質和安全性。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智能化、自動化設備已經在食品生產中得到應用,這些設備能夠精確控制生產過程中的溫度、濕度、壓力等參數,確保食品在最佳條件下生產,從而使人們可以享用最佳風味的產品。同時,自動化設備還能夠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誤差和失誤,進一步提高食品的品質和安全性。
生產工藝和設備的升級換代也對食品企業產生積極影響。一些環保的生產工藝和設備能夠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排放的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這不僅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還能夠減少食品生產過程中的污染風險,確保食品的安全性。同時,環保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還能夠促進食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企業應該不斷加大研發和創新力度,推動生產工藝和設備的升級換代,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營養的食品。
(三)確保食品包裝的安全性和環保性
在食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產品包裝不僅起到保護食品、延長保質期的作用,還直接關系到食品的品質和安全性。產品包裝應滿足《包裝通用準則》,防止有毒或有害物質通過包裝對食品產生污染。例如,包裝中含有的鄰苯二甲酸酯或雙酚A類物質會通過食品進入身體,從而影響到人們的健康。
環保性的包裝材料可以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傳統的食品包裝材料難以降解,給環境帶來長期負擔并造成污染,而綠色生產強調使用可降解、可回收的環保型包裝材料,能夠有效減少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此外,采用環保包裝還能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助于實現綠色生產和可持續發展。食品包裝材料的環保性和安全性還間接影響消費者對食品企業的信任度和購買意愿。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關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選擇環保、安全的食品包裝。采用環保、安全的包裝材料不僅能夠提升食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還能增強消費者的購買信心和提升購買意愿。
(四)確保食品在運輸和儲存環節的安全性
隨著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和環保意識的增強,綠色生產已經成為食品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食品的流通環節,運輸和儲藏對于保障食品新鮮度和質量至關重要,綠色生產理念的應用有助于減少食品損耗、保障食品新鮮度和質量,同時降低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運輸環節,綠色生產要求采用環保、節能的運輸工具,確保食品在運輸過程中的穩定性。通過優化運輸路徑、控制運輸時間和溫度,能夠降低食品在運輸過程中受到的振動和溫度波動,從而減少食品破損和微生物滋生的風險。同時,綠色生產還強調對運輸工具的定期清潔和消毒,確保運輸環境的衛生安全。
在儲存環節,綠色生產要求建立科學、規范的倉儲管理制度。通過控制倉庫的溫度、濕度和光照等環境因素,保持食品的儲存條件穩定。加強貨物的分類、標識和堆放管理,防止不同種類的食品相互污染。此外,綠色生產還倡導使用環保、無毒的包裝材料,減少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并確保食品在儲存過程中不受有害物質的侵害。
四、未來展望
為了確保食品的安全性,企業需要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從源頭抓起,嚴格篩選和把關原料。這包括選擇有良好種植、加工和養殖環境的供應商,對原料進行嚴格的檢驗和檢測。同時,不斷投入資金進行研發和創新以推動生產工藝和設備的升級換代,加強食品流通過程中的供應鏈管理,確保生產出安全、健康、營養的食品,滿足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需求。
綠色生產對保障食品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通過保障原材料的安全性、優化生產工藝和設備、促進包裝材料的環保性和安全性以及關注流通環節,綠色生產為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時,綠色生產還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形象,推動整個食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隨著人們對環保和健康的關注越來越高,綠色生產終將成為未來食品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因此,應積極推廣和應用綠色生產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
參考文獻:
[1]黃汝權,薛美貴,郭鵬飛,等.新鮮果蔬包裝儲運溫度溯源方案[J].印刷技術,2023(3):25-28.
[2]路輝.打造“最美”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J]. 中國農墾,2022(2):37-38.
[3]魏平霞.乳品加工廢水除磷工藝特征及其污染控制研究[J].現代食品,2023,29(2):106-108.
[4]伍劍,羅霞,陳杰,等.德陽市常見塑料包裝食品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殘留量檢測及結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23(21):3980-3984.
[5]蘇春梅,張榆琴.云南綠色食品冷鏈物流成本調查及控制策略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2,42(4):4.
[6]于溪洋.社會責任履行對綠色食品企業品牌價值的影響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24.
[責任編輯:李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