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一》
讀書,永遠不恨其晚,晚比永遠不讀強。
——梁實秋《于是生活像極了生活》
所謂恩情,是愛加上辛苦再乘以時間,所以是有增無減,且因積累而變得深厚。
——余光中《長長的路我們慢慢走》
我們總喜歡拿“順其自然”來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荊棘坎坷,卻很少承認,真正的順其自然,其實是竭盡所能之后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
——莫言《晚熟的人》
文學確實是晦暗時刻的閃電,有一股穿透陰霾的力量。
——遲子建《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你若喜歡上一本書了,不妨多讀:第一遍可囫圇吞棗讀,這叫享受;第二遍就靜心坐下來讀,這叫吟味;第三遍便一句一句想著讀,這叫深究。三遍讀過,放上幾天,再去讀讀,常又會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賈平凹《看人》
焦慮的原因就兩條:想同時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其實就是沒耐心。耐心不是毅力帶來的,而是需要具有長遠目光。
——周嶺《認知覺醒》
逃避,就一直是輸家。唯有面對,才是要贏的第一步。
——劉同《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剝奪你對前途的希望,割斷你和別人之間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漸狹窄,對人生也越來越懷疑。
——羅曼·羅蘭《忙碌與進取》
學海無涯,活到老,學到老。人不管多大年齡都是應該學習和工作的。
——卡洛·科洛迪《木偶奇遇記》
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在閱讀時,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地接納多重世界。書本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紛繁雜蕪,層層堆積。書本并非逃避,它們本身就是一個出口。
——珍妮特·溫特森《重量》
一個人如果刻意逃避他所懼怕的東西,到頭來會發現自己只是抄了條近路去見它。
——羅納德·托爾金《胡林的兒女》
無論事態看上去多么令人悲觀,也必定在某處有突破口可尋。倘若周圍一團漆黑,那就只能靜等眼睛習慣黑暗。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當你想放棄時,再做五個:五分鐘,五頁,五步。然后再做五個。有時你可以突破并繼續前進,即使在未能突破的情況下,你也多做了五個。
——凱文·凱利《寶貴的人生建議》
《向鄧小平學習》
沈傳亮/主編 人民出版社出版
學習鄧小平智慧是全方位的,表現在求實精神、戰略思維、世界眼光、領導藝術、樂觀心態、大局觀念、情系民生、方法策略、調查研究、頂層設計等方面,這些智慧匯集了鄧小平智慧的方方面面,對鄧小平思想的形成、發展和完善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研究我國改革開放歷史的智慧集大成者。
《共產黨人和黨章的故事》
鄭權/著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
黨章的發展歷程真實地反映出了中國共產黨人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發展歷程。因此,講好黨章故事,是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的重要內容。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用真實的故事客觀地解讀黨章的發展史,是讀懂黨章的另一種方式。一個故事勝過一打道理。無論是歷史還是實踐,我們黨并不缺乏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歷史事件。黨員干部可以從本書中解讀中國共產黨究竟是什么樣的黨,讀懂為什么它能在中國長期執政并持續得到人民的支持。
《法治中國的文化根脈》
官蕊/主編" 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本書從“出禮入刑、隆禮重法的治國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理念,天下無訟、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的慎刑思想,援法斷罪、罰當其罪的平等觀念,保護鰥寡孤獨、老幼婦殘的恤刑原則”六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的智慧,為法治中國建設注入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