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宜均 郭玲玲


【摘要】目的 探討LED冷光源與常規藍光治療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癥狀改善及經皮膽紅素(TCB)測定、血清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內毒素(LPS)水平的影響。方法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克拉瑪依市獨山子人民醫院收治的58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分為兩組,對照組(29例,采用常規藍光治療)和觀察組(29例,采用LED冷光源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相關指標,治療前與治療后1周TCB及血清TBiL、DBiL、LPS水平,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兒黃疸消退時間、光療時間、胎便轉黃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光療次數較對照組少;與治療前比,兩組患兒治療后1周TCB及血清TBiL、DBiL、LPS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低;與對照組比,治療期間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更低(均P<0.05)。結論 與常規藍光治療比,采取LED冷光源治療高膽紅素血癥患兒效果更好,高膽紅素血癥消退時間更快,且能加快膽紅素降解,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利于預后。
【關鍵詞】高膽紅素血癥 ; 新生兒; 藍光治療; LED冷光源 ; 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722.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3718.2024.10.0004.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0.002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指新生兒時期出現的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也稱為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科常見的疾病,其病理機制涉及多個方面,如胎兒紅細胞代謝、新生兒肝臟成熟度不足導致的膽紅素代謝障礙及膽紅素腸肝循環增加等,通常表現為鞏膜、皮膚、黏膜黃染,病情嚴重會波及新生兒全身,嘔吐物、腦脊液也會發生黃染。相關研究顯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癥狀嚴重或長期未消較容易對人體多臟器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1]。在臨床中,光療被廣泛應用于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以促使膽紅素發生結構變化,進而增強其溶解性,使其能夠經由糞便、尿液及膽汁途徑從體內排出,從而有效減輕高膽紅素血癥癥狀。常規藍光治療可有效分解體內的膽紅素,使其更易溶于水,能夠迅速降低新生兒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并通過膽汁排出體外,通過降低血液中膽紅素的濃度,進而減少高濃度膽紅素對新生兒腦部和其他器官的損傷,且常規藍光治療為非侵入性的治療手段,對新生兒造成的不適較小[2]。LED冷光源利用特定的波長光線,通常是在藍光范圍內照射新生兒皮膚,可分解血液中的膽紅素,減少其積累導致的黃疸現象,此外,LED冷光源具有低熱輸出和高能效的優點,使得這種治療方法更適合長時間使用,而不會對嬰兒嬌嫩的肌膚造成熱損傷的風險[3]。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兩種光療技術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臨床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克拉瑪依市獨山子人民醫院收治的58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分組,對照組(29例)日齡3~26 d,平均(6.17±2.02) d;女患兒13例,男患兒16例。觀察組(29例)日齡3~27 d,平均(6.32±2.16) d;女患兒
14例,男患兒15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⑴符合《實用新生兒學(第4版)》 [4]中關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診斷標準;⑵總膽紅素(TBiL)濃度超過220.6 μmol/L,TBiL每日上升>85 μmol/L;直接膽紅素(DBiL):0~6.8 μmol/L,間接膽紅素(IBiL):1.7~10.2 μmol/L;正常值的參考范圍:TBiL:成人為3.4~17.1 μmol/L,新生兒(0~1 d)為34~103 μmol/L,新生兒(>1~2 d)為103~171 μmol/L,新生兒(>2~5 d)為68~137 μmol/L;⑶黃疸持續時間已超過24 h且有加重跡象。排除標準:⑴合并肝臟、腎臟功能異常;⑵合并溶血性疾??;⑶接受過退黃類藥物治療。本研究經克拉瑪依市獨山子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患兒法定監護人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藍光治療,使用新生兒黃疸治療箱[寧波戴維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浙食藥監械(準)字2005第2260262號,型號:XHZ-90]治療,箱內溫度設置在28~30 ℃,調整適宜濕度環境,將患兒放置在治療箱內,遮蔽其眼部和會陰部,進行間歇性藍光治療方案干預,照射時間:8~12 h/次,兩次照射時間間隔12~16 h,治療期間每3 h幫助新生兒翻身一次、更換尿布、喂奶。觀察組患兒采用LED冷光源治療,使用嬰兒藍光治療儀(鄭州迪生儀器儀表有限公司,豫械注準20222090074,型號:BL-50 D)治療,將患兒妥善放置在保溫箱內,遮蔽患兒眼部和會陰部,光源波長設定為460~470 mm,照射面積設定為40 cm×20 cm,操作期間需確保設備噪音不超過60 dB。照射時間:12 h/次,兩次時間間隔為12~16 h。治療期間每日觀察記錄患兒皮膚變化,監測患兒TBiL水平,若臨床癥狀基本消失,TBiL<205.2 μmol/L,可停止光療,繼續給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治療過程中需嚴密監測患兒情況,如出現嗜睡、反應下降、皮疹等情況應立即停止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相關指標。觀察比較兩組患兒黃疸消退時間、光療時間、胎便轉黃時間、住院時間、光療次數。⑵實驗室檢查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
1周采用經皮高膽紅素血癥測試儀(南京道芬電子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92070180,型號:DHD-A)于新生兒的前額、前胸及上腹部位采集數據,取3次采集記錄的平均數為經皮膽紅素(TCB)測定值,并抽取兩組患兒空腹靜脈血2 mL,離心處理(3 000 r/min,10 min),取上層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深圳市埃頓實業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52400662,型號:ES-420)檢測血清TBiL、DBiL及內毒素(LPS)水平。⑶不良反應。觀察記錄兩組患兒治療期間發熱、腹瀉、煩躁哭鬧、脫水、皮疹的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等于各不良反應發生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經S-W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兒黃疸消退時間、光療時間、胎便轉黃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光療次數較對照組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實驗室指標水平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后1周TCB及血清TBiL、DBiL、LPS水平均比治療前降低,觀察組患兒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治療期間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一種常見的病癥,其表現為面部、軀干、四肢、鞏膜等部位發生黃染,臨床中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高膽紅素血癥多發生在出生后2~3 d,于4~5 d達到高峰,7~14 d可自行消退[5]。病理性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可能在出生24 h內出現高膽紅素血癥,血清膽紅素水平超過正常范圍,持續時間較長或高膽紅素血癥迅速加重[6]。膽紅素的神經毒性效應可引發感覺神經性聽力功能障礙、運動障礙、牙釉質發育異常、眼動障礙等,嚴重時可對新生兒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7]。
常規藍光照射是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夠通過藍光照射促進膽紅素結構的轉變,使用膽紅素分子形成結構異形體、構型異構體和光氧化產物,促使膽紅素經由尿液、糞便途徑排出體外,或者經過膽汁進入腸道,從而有助于降低新生兒血液中膽紅素濃度,有效緩和相關臨床癥狀[8]。LED冷光源是一種非熱效應的固態光源,不會對嬰兒的皮膚和眼睛造成熱損傷,可以有效降低在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且能夠有效促進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泄,改善高膽紅素血癥癥狀,且LED光源發光效率高,在治療過程中能有效節約能源,并且無汞、無紫外線輻射,更加環保[9]。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兒黃疸消退時間、光療時間、胎便轉黃時間、住院時間均更短,光療次數更少,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更低,這提示了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采用LED冷光源治療臨床效果更好,患兒恢復更快,且安全性較高。分析其原因為常規藍光治療中紅外線、紫外線,對嬰兒恢復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且具有較低的光照強度,需經常測定燈管的光照強度,而頻繁的操作不僅增加了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降低了整體的治療效果[10];LED冷光源利用特定的波長,能更有效地降低患兒機體內血清膽紅素含量,且因其輻射熱能較小,與傳統藍光治療相比,能更好地降低因熱能較高對患兒產生的熱損傷,減輕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利于預后,治療效果更佳[11]。
TCB及血清TBiL、DBiL、LPS水平均為膽紅素相關指標,可反映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嚴重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1周觀察組患兒TCB及血清TBiL、DBiL、LPS水平均較對照組更低,這提示LED冷光照射能夠顯著促進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體內膽紅素的快速排泄,減少其在腸道的重吸收,進而有效降低膽紅素水平。分析其原因為LED冷光源藍光光譜波長范圍450~475 nm,其有效光照強度為42 μW(cm2·nm),是膽紅素轉化最佳吸收波長,其通過激發膽紅素分子發生光化學反應,將難以水溶的IBiL轉化為水溶性的DBiL,可以使未結合膽紅素的性質、結構和排泄途徑快速、有效地發生改變,從而打破膽紅素的肝腸循環,更有效降低膽紅素水平,有助于高膽紅素血癥癥狀的迅速緩解,這對保護新生兒重要臟器功能具有積極意義[12-13]。LED冷光源由輕型電源及塑料燈罩構成,能夠在移動臺車上做到垂直或者水平的組裝,且儀器還可移動,對于傳統藍光治療的區別在于局限性較小,能夠有效解決傳統藍光治療箱不可移動的局限性,且LED冷光源藍光燈產生的熱能較低,與傳統藍光治療比較,可以減少患兒體內液體喪失,減少紫外線輻射帶來的傷害,能夠降低對嬰兒皮膚的傷害,且不會影響喂養。
綜上,與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采用常規藍光治療比較,采用LED冷光源治療后患兒高膽紅素血癥癥狀消退更快,癥狀改善明顯,且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關夢潔, 劉雨露. 不同藍光照射頻率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應用效果[J]. 四川生理科學雜志, 2024, 46(2): 273-275
袁麗君. 新生黃疸患兒行LED冷光源與常規藍光光療的治療效果及其副作用[J]. 臨床研究, 2020, 28(1): 125-126.
黃水泗. 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聯合LED冷光源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效果分析[J].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3, 36(16): 2788-2790.
邵肖梅, 葉鴻瑁, 丘小汕. 實用新生兒學[M]. 4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 425-430.
周衛軍, 何益春, 李琴, 等. 新生黃疸患兒行LED冷光源與常規藍光光療的治療效果及其不良反應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9, 13(19): 42-44.
王海云, 萇俊明, 趙杰, 等.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血清總膽紅素、AST、ALT、ALB水平與藍光治療效果的關系[J]. 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 2024, 16(2): 379-382.
趙曉青. 不同方式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有效性分析[J]. 貴州醫藥, 2021, 45(1): 62-63.
劉婷, 韓梅, 曾淑娟, 等. 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聯合多次間歇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23, 16(23): 118-121.
王占暉, 丁明欣, 柴清華, 等. 不同冷光源光療法對新生兒黃疸療效、疾病轉歸進程的影響及不良反應分析[J].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23, 44(4): 454-458.
常媛媛, 朱艷萍. LED藍色發光二極管與傳統藍光箱對新生高膽紅素血癥療效對照[J]. 新疆醫學, 2019, 49(3): 298-299, 303.
吳靜漪. LED冷光源藍光聯合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對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分析[J]. 北方藥學, 2022, 19(8): 191-193.
馬利敏. 高亮度藍色LED燈箱照射聯合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對新生兒黃疸患兒黃疸消退時間的影響[J]. 哈爾濱醫藥, 2021, 41(2): 90-91.
王慧芳. LED冷光燈與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效果對比[J]. 中國保健營養, 2019, 29(25):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