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領域的持續發展和變革,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更新。在這樣的背景下,“疑探”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疑探”教學強調以問題為導向,將學生置于學習的核心位置,教師則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將“疑探”教學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文章探討了在小組合作學習背景下,開展初中英語“疑探”教學的意義和策略,以供參考。
一、小組合作學習背景下開展初中英語“疑探”教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背景下,教師開展“疑探”教學,鼓勵學生對所學內容提出疑問,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疑探”教學,能使學生在提出疑問的同時學會傾聽他人的見解,從而展開更深入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逐漸學會如何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如何深入分析問題內容、如何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提煉出更有價值的信息。此外,“疑探”教學強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知識探究者。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可以在共同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對知識的質疑和審視態度,從而提高質疑能力。
(二)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疑探”教學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它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掌握知識,更要理解知識,并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協助者。教師通過設計各種有趣的問題和任務,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主動思考、自主探究,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背景下,“疑探”教學鼓勵學生在小組內積極交流,共同探討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每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也需要學會傾聽和理解他人的想法。這種互動不僅能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還能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例如,在探討英語文本內容時,學生可以集思廣益,共同分析問題,從而鍛煉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他們的責任感。此外,小組合作學習背景下開展初中英語“疑探”教學,需要學生分工合作,每名成員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這種分工合作的模式要求學生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共同實現學習目標,這個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與協調能力。
二、小組合作學習背景下開展初中英語“疑探”教學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加深學生對英語學習內容的理解
小組合作學習背景下,初中英語“疑探”教學的重點是加深學生對英語學習內容的理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英語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是一個故事、一則新聞報道或是一首詩等。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探討文本背后的深層意義,如作者的意圖、文化背景、語境等。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分析文本,挖掘其中的隱含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關于文本結構、詞匯、語法特點和寫作風格等方面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此外,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如“你認為作者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結尾”“這個單詞在不同文化中是否有不同的含義”等,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加深對英語學習內容的理解,還能提高英語運用技能和分析能力,為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這一句子的教學為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這個句子,并簡單解釋句子的基本含義。然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并提出“為什么作者選擇使用‘help to clean up’而不是簡單地說‘clean up’”“這個句子在不同語境中是否具有不同含義”“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意思相同的句子”等問題,鼓勵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查找資料、傾聽不同的觀點,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深入理解句子的語言結構和語義,掌握從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英語句子的方法,還能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傾聽并尊重他人的意見、如何在團隊中協作和溝通。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組合作學習背景下,開展初中英語“疑探”教學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進而開展探究活動。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介紹特定的英語主題或概念,并提出一系列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和理解這些概念。例如,在講解過去時態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為什么有些動詞的過去時態不是直接在單詞后加上‘ed’”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語言規則背后的邏輯。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組討論,讓各個小組的學生嘗試提出問題并找到相應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搜索資料,還要通過合作討論驗證結果。在驗證過程中,教師應充當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幫助學生將問題具體化,引導他們進行系統的探究。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從被動學習者轉變為積極探究者。他們不僅能學會如何提出問題、如何進行批判性思考、如何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還能提高對英語學科的興趣,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進而提高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以“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這一句子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的基本語法結構和意義,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如“這個句子中的‘don’t’為什么不是‘do not’”“為什么使用‘talk to’而不是‘speak with’”等,讓學生深入探究語法結構。接著,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讓各組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究,鼓勵他們查閱資料,比較不同的語法結構,并指導學生通過模擬對話的方式,檢驗不同表達方式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一定的英語語法知識和英語詞匯,還可以了解語言的多樣性和語境的重要性。最后,教師可以讓各個小組的學生在班級展示探究結果。由此可見,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還能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
(三)采取有效的評價策略,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
小組合作學習背景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疑探”教學的核心之一是采取有效的評價策略,并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以使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開展。首先,評價策略應當注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考深度,而不是僅評估學生答案的正確性。這意味著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提出的問題質量、思考問題的過程以及與同伴的互動情況。其次,教師應當及時提供反饋,這種反饋除了對學生的探究成果表示認可,還包括針對他們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供指導和幫助。再次,有效的評價策略還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通過自我評價,學生能夠反思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之處。相互評價則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幫助他們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從而開闊他們的思維視野。最后,教師應當根據評價結果及時優化和調整教學策略,以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教學活動能切實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因此,采取有效的評價策略是“疑探”教學成功的關鍵,它不僅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
以“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這一句子的教學為例。在這個探究活動中,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運用過去進行時來回答這個問題,并引導學生探究過去進行時的語法結構和使用場景。接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相互分享想法,并嘗試造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語法運用的正確性,并對學生的創造性表達給予鼓勵,還要關注學生參與探究的積極性。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如學生可以評價同伴的語法運用情況,并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通過這種互動,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掌握過去進行時的運用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反饋,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句子結構,更深入地理解語法規則。由此可見,教師在初中英語“疑探”教學中采用有效的評價策略,并注重過程性評價,及時提供反饋,鼓勵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還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結語
在小組合作學習背景下開展初中英語“疑探”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重視這種教學方式,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日照市五蓮縣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