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作業設計旨在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技能水平,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然而,當前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設計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作業量過多、作業形式單一、作業內容針對性不強等。這些問題導致英語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的學習能力難以提高。因此,如何合理設計英語課后作業已成為初中英語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筆者探討了初中英語課后作業的設計策略,以期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優化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設計的重要性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范。”在此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通過優化課后作業設計,不僅能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還能提高教學質量。
在傳統的英語作業設計中,部分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導致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不高,而且作業完成質量不高。“雙減”政策下,教師在設計初中英語課后作業時,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認知能力,設計多層次、多樣化的作業,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和自信心。例如,教師可以在設計初中英語課后作業時融入趣味性元素,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投入地完成作業,從而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作業量過多
作業量過多是當前初中英語作業設計中面臨的首要問題。具體來說,部分英語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仍以“刷題”為主,如要求學生大量書寫英語單詞和句式,反復記憶語法等,學生則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才能完成作業。這不僅使學生承受了沉重的課后作業壓力,還可能對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在這種作業量過多的情況下,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也難以保證。
(二)作業形式單一
設計初中英語課后作業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提升學生的英語技能。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作業設計形式存在單一化的問題。例如,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常常布置英語習題冊上的作業,或要求學生反復抄寫單詞、句式。這類作業過于注重知識點的機械記憶和訓練,可能會讓學生產生倦怠心理。還有部分教師設計的作業形式多為填空、選擇和翻譯等題型,缺乏多樣性和創新性。此外,部分教師在設計初中英語課后作業時思維固化,忽視了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只關注課本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不夠緊密。這種單一的作業形式導致學生缺少思考和實踐的機會,甚至會使部分學生產生抵觸情緒。
(三)作業內容針對性不強
初中學生在思維能力、語言發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這會對他們作業完成的進度和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部分教師在設計英語課后作業時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的作業內容針對性不強。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這樣的作業過于簡單,缺乏挑戰性,無法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限制了他們在學科知識上的進一步提升和拓展。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這樣的作業有一定的難度,可能難以完成,從而產生過重的學習壓力。
(四)作業評價方式單一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部分教師在進行作業評價時主要考查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的情況,并以結果作為唯一的評價準則。這一評價方式局限于教師批改、打分和簡單評語,如教師在作業上打勾或寫“閱”字等。這種方式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但無法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此外,傳統的英語作業評價方式缺乏互動性,學生多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未能參與其中。此外,部分教師在開展作業評價時,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動態跟蹤和實時反饋,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
三、初中英語課后作業的設計策略
(一)合理評估作業量
作業量過多會給學生帶來壓力,甚至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合理評估初中英語作業量尤為重要。教師在評估作業總量時需要綜合考慮多個維度,如課程目標、教學進度安排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等。同時,教師要將作業的完成時長作為評估作業總量的核心要素。為了確保評估的準確性,教師應詳細記錄學生完成英語作業所需的時間,并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及時調整作業設計策略。此外,作業的完成時間會因學習任務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但是,教師應在整體上控制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長,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
例如,在設計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的作業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花5~10分鐘完成相關詞匯和語法練習題,鞏固基礎知識,并布置一篇限時10分鐘完成的閱讀理解題。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完成合作對話作業,讓學生相互探討有關“movie theater”的話題,并設計相應的聽力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這一設計中,教師合理評估作業量,確保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每天不超過40分鐘,從而調動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增強了教學效果。
(二)創新作業形式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在創新初中英語作業形式時,教師應遵循多樣性、趣味性、實用性和個性化原則,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深刻體驗英語的魅力,充分領悟英語的實際應用價值。
首先,教師可以設計創意寫作作業,讓學生圍繞課題內容,完成故事寫作或英語歌曲創作等作業,并鼓勵學生在此過程中合理運用課本知識,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在設計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的作業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首英語歌曲,并要求學生在課后翻唱這首歌曲。
其次,教師可以設計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實踐性英語課后作業。實踐性作業是初中英語教學中重要的作業形式之一,它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的英語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學生深入理解英語的文化內涵。例如,在設計英語課后作業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vacation”為話題進行采訪,讓學生詢問其他學生或家長在假期有什么安排,并整理采訪結果,將其撰寫成英文采訪報告。教師還可以設計英文海報制作作業,讓學生用英語書寫海報標題,設計海報內容。
最后,英語是溝通的語言,為了提高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初中英語教師可設計合作類作業。例如,在設計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九單元“Can you come to my party?”的作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進行英語對話練習,并將對話練習的內容記錄下來。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對話過程中相互指出對方的語法錯誤,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提高他們的英語應用和表達能力。
(三)提高作業內容的趣味性
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設計應注重趣味性,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英語的魅力,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此,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并在作業設計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基于初中生好奇心強、喜愛游戲活動的特點,教師可以將傳統書寫作業改為游戲作業,為學生設計英語配音、英語歌詞填詞和英語漫畫翻譯等作業,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實現寓教于樂。
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給某個動畫短片配音,并將配音過程以音頻的形式記錄下來,發布在線上學習平臺,與其他學生或家長進行分享,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知,還能提高作業內容的趣味性,增強學生完成作業的效果。
(四)設計分層作業
每名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基礎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設計分層作業已經成為一種有效的作業設計方式,其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需求,設計個性化的作業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劃分為學習能力較弱、學習能力一般、學習能力較強三個層級,并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在設計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的課后作業時,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書寫課文中的基本單詞,用英語描述香蕉奶昔的味道和外觀,以幫助他們鞏固基礎知識;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根據材料內容,用簡單的英語句子描述制作香蕉奶昔的步驟,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寫一篇英文短文,表達對制作香蕉奶昔的看法或經驗,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
(五)豐富作業評價形式
作業評價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優化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重要途徑。在評價作業時,教師不應只注重結果,而是應量化考核標準,關注過程考核、態度考核以及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的內容,以鼓勵學生勇于嘗試、表達獨特觀點。
英語作業評價的主體不應只有教師。在評價作業時,教師可以引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價等,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交流、分享學習經驗,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身優點和不足,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結語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設計必須切實落實“雙減”政策的要求。教師通過評估作業總量、創新作業形式、提高作業內容的趣味性、設計分層作業內容、豐富作業評價形式等方式,可以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初中英語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調整作業內容,靈活設計作業形式,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
巴馬瑤族自治縣第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