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艷潔

大河日夜流,浩蕩滿目新。
河南黃河河務局堅持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為指導,錨定幸福河建設目標,大力推進安瀾黃河、生態黃河、美麗黃河、富民黃河、文化黃河“五河建設”,全面落實“六抓六促”(一抓思路引領,促戰略落地;二抓能力提升,促路徑實施;三抓創新發展,促數智賦能;四抓隊伍建設,促加快發展;五抓基層基礎,促規范管理;六抓正風肅紀,促黨的建設),著眼于保障黃河長治久安,加快實施水利工程提升,完善防洪減災工程體系,為新階段河南黃河保護治理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打造標桿
走在全河前列
標準化管理成效顯著。全力開展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評價工作,防洪工程干凈整潔、綠化完善,管理庭院設施齊全、環境優美,防汛倉庫管理規范、井然有序,工程管理信息化、現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河南黃河河務局所轄工程通過標準化管理,共計有20家單位被水利部評為國家級水管單位,創建率達77%,處于全國領先位置,水利部專家組對河南黃河標準化創建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
“三基四化”建設成果豐碩。河南黃河河務局聚焦建設一流工程、打造一流管理、培育一流隊伍、鍛造一流作風、創造一流業績的目標,建成“三基四化”班組26個,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現代化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基層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幅增強。
防洪工程生態防線持續向好。持續完善防洪工程生態防護體系,搶抓有利時機開展植樹綠化,落實全流程把關,加強愛綠護綠宣傳教育,強化巡查管護,全方位、多舉措保障植樹成效。10年來,河南黃河河務局累計植樹550余萬棵,由臨河防浪林、堤肩行道林、背河生態林組成的綠色長廊不斷優化美化,被水利部專家組稱贊為“綠色長城”。
數智成果迭代升級。開發優化河務通App,全面覆蓋河務主業,工程數據、業務數據一次采集錄入,打造數據共享平臺,實現多條線和多系統共享應用,顯著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系統預警能力。河務通App已成為應用范圍最廣、使用人數最多、覆蓋業務最全面的黃河保護治理業務系統。
工程建設
筑牢安瀾屏障
圓滿完成建設任務。黃河下游“十二五”防洪工程、金堤河干流河道治理工程、渠村分洪閘除險加固工程、沁河下游防洪治理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十三五”防洪工程全面完工,引黃涵閘改建工程、“十四五”防洪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序時進度適度超前,工程建設進度居全河前列。
堤防面貌蝶變升級。渠村分洪閘除險加固、新鄉機動搶險隊建設等工程通過竣工驗收,沁河23座改建涵閘完成通水驗收。高標準建設鄭州花園口、開封新區、開封黃河大堤等“綠色長城”,基本形成了寬200米左右、長數百千米的防護林帶。
零缺陷管理深入人心。制定工程建設零缺陷管理意見,確定在建工程零缺陷管理示范點13處,推動參建單位將零缺陷管理貫穿工程建設全過程,建設出并維護好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精品工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工程、讓人民滿意的安全工程、讓黨放心的廉潔工程。
工程運行
安全平穩可靠
夯實安全運行基礎。扎實推進工程管理范圍內監管事項排查整治,全面落實害堤動物隱患應急整治,按時完成維修養護實施方案技術審核,如期開展汛前安全普查、堤防隱患探測和安全評價、水閘安全鑒定、工程管理考核等,保障工程完整安全運行。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實工程管理安全責任制,落實堤防河道工程、水閘工程巡查技術指南要求,及時發現、報告、處置洪水期間的各類險情隱患。增強安全意識,壓實安全責任,健全分工明確、責權清晰的管理機制,建立汛期與非汛期并重的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安全運行措施。
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堅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不斷壓實責任、強化舉措,特別是在2021年,防洪工程經受住了大流量、長歷時洪水考驗。
綜合管理
實現跨越發展
狠抓工程質量監督。按照“重點工程重點監督,一般工程巡回監督”的原則,派駐質量監督項目站,充實質量監督隊伍,實現在建工程質量抽檢全覆蓋,確保了河南黃河防洪工程建設質量零事故。
注重信用體系建設。督促河南黃河河務局局屬水利建設市場主體參加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評價,組織局屬企業申報水利市場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實時更新市場信用信息。連年開展河南黃河工程建設違法轉包分包、拖欠農民工工資專項整治等違法行為專項檢查,助力水利市場公平有序發展。
聚焦綜合管理治理。注重規范涉河項目建設管理,對濮陽、鄭州、開封、新鄉、焦作、濟源等市(區)的涉河項目招標報告進行審查備案,涉河項目建設規范有序。組織開展預防未成年人溺亡事故專項督導檢查,加強工作力度。
舉一綱而萬目張。今后,河南黃河河務局將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零缺陷管理,著力抓好在建工程質量監督、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三基四化”建設等重點工作,為推進新階段河南黃河保護治理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