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菲菲 西繞卓瑪 孫創



重大水利工程是防洪的堅固堡壘,是生態的有力維護者,是灌溉的源頭活水……承擔著造福兩岸人民的重任。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汛期,黃河河口管理局加足馬力、火力全開,“十四五”防洪工程和引黃涵閘改建工程建設開展得如火如荼,轟鳴的機械聲在空中回蕩,施工建設者的身影正不辭勞苦地來回穿梭……
大戰,在汛前打響。
涵閘改建夯根基
“黃河下游引黃涵閘改建工程和‘十四五防洪工程是國務院重點推進的重大水利建設項目,是事關國計民生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工程,只有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才能把效果圖變成竣工圖。”黃河河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裴明勝在黃河河口水利工程建設領導小組會議上再次強調,要將工程建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快馬加鞭,變圖為景。
鋼鐵巨臂起落之間,建筑工人揮汗如雨,工程車輛穿梭來往……5月4日,位于黃河下游的路莊引黃閘和羅家屋子引黃閘順利完成閘門吊裝工作。至此,黃河下游引黃涵閘改建工程(河口段)第二批的兩座涵閘均提前完成重要節點工程,為實現“6月20日前達到通水驗收條件”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汛情就是戰情。為了高質量完成汛前達標的節點目標,黃河河口管理局組織參建各方梳理工作量,明列清單、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放棄休假、編制施工方案、組織進場驗收,落實安全生產“六項機制”,全力推進閘門吊裝工作。該局多次派人赴生產廠家現場查看閘門加工情況,對材料、尺寸、除銹防腐等進行重點檢查,最終比計劃工期提前7天完成吊裝任務。
引黃涵閘改建工程將安全生產風險管控滲透到了工程建設的細節。“像這種混凝土表面乳皮、粉塵等,要及時清除;虛鋪厚度、碾壓遍數、含水率、碾壓方向等指標也要反復確認;防雨措施要到位,鋼筋、儲備土料要及時苫蓋,碾壓作業面雨后及時進行復碾及質量檢測。”項目辦張磊介紹說,“一場春雨一場暖,我們是一場春雨一場‘檢。”制定“三違”行為負面清單,共制定419條負面違規行為,消除安全隱患238個……參建各方用一組組數字共同推動著風險管控工作的有效開展和水利安全生產全鏈條、全方位的實時管控。
“別看這兩座引黃閘看起來規模不大,但關系到兩岸60多萬畝農田的灌溉,羅家屋子引黃閘還承擔著刁口河生態調水及河口部分地區農業用水。”涵閘項目辦總工張立河介紹道。路莊引黃閘和羅家屋子引黃閘采用原址重建方案,建筑物級別均為I級,水閘結構為一聯3孔鋼筋混凝土箱式涵洞水閘。引黃涵閘改建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要求高,黃河河口管理局以打造“五個工程”、錨定“大禹獎”、爭創“魯班獎”為目標,自我加壓,全力以赴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2024年春,氣溫回升明顯,農田土壤含水量較前期明顯下降,土壤墑情較差。為了做好施工期間的臨時供水保障工作,黃河河口管理局提前謀劃、及早著手,在保證施工進度和質量的前提下,積極配合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統籌考慮遭遇嚴重旱情等特殊情況,從最不利的情況出發,結合灌區實際,科學制訂引黃涵閘改建施工期臨時供水保障方案,合理組織機械和人力,修建臨時管道、安裝揚水泵站,全方位做好引黃涵閘改建期間臨時供水保障工作。
鞍馬未歇,奮蹄揚鞭。截至5月上旬,路莊引黃閘和羅家屋子引黃閘累計完成投資均已超過總合同額的80%,圓滿完成形象投資與資金支付“雙百”目標。不畏艱難的建設者們正在施工現場鐫刻下屬于他們的業績,向2024年6月主體工程完工的目標發起沖鋒。
防洪工程穩推進
走進黃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河口段)施工現場,寬闊平整的堤防道路沿著黃河蜿蜒向前,整齊的備防石排布在壩頭上。“預計6月30日前完成堤防道路工程水穩層施工工序,保證黃河汛期道路通行。”項目辦副主任姚玉平說。
黃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河口段)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9處險工、控導工程164道壩改建、續建,北大堤加高幫寬和堤頂硬化44.631千米、南防洪堤堤頂硬化27.735千米,新建3處控導工程防汛路5.6千米,工程建設概算投資4.76億元,施工總工期36個月,分為八標、九標、十標3個施工標段。從最上游的利津丁家控導改建工程,到最下游的墾利清四控導續建工程,黃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河口段)單程距離在120千米左右,點多、面廣、戰線長,工期緊、任務重、標準高。
面對硬骨頭,項目辦選擇迎難而上:統籌調度更“勤”、督查考核更“準”、風險防范更“嚴”,項目建設更“實”。為解決永久性征地影響河道工程開工問題,黃河河口管理局向東營市政府作了重點工作匯報;與墾利區、利津縣政府就“土地遷占”等工作多次溝通協調,督促相關工程抓緊開工。在確保工程度汛安全的前提下,3個施工標段大大加快工程進度,按下工程建設快進鍵。
科學調度,合理運行;人機協調,壓茬推進。為克服今年較往年水位高、流量大對施工帶來的不利影響,各施工標段根據地形科學合理安排各壩頭的施工順序,利用原有地形掩護快速推進其下游側土方水中進占施工,減少河水沖刷帶來的土方流失。防汛搶險的相關知識技能在此次施工中得到了“跨界”應用。
迎難直上,力克難關。在第八標段項目部的一個臨時指揮處,項目部副經理呼磊回憶當時的緊張程度,依然感慨萬千:“這邊運輸車輛進場卸料,那邊挖掘機打場堆放,還需要無縫銜接石方進占和土方進占。”8個壩頭水中進占施工時期,呼磊形容自己是“四手聯彈”的鋼琴演奏者。由于場地條件有限,石料裝卸遇到了重重困難,每天都有超過1500噸石料等待卸車。“那時候,項目部人員吃住都在簡易房,但大家都睡不著,根本睡不著!”也是在去年冬天最忙碌的那一個月里,他日均接打電話逾150個,平衡人工和機械的運轉,安排進場和出場的次序,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30余天,第八標段完成了8個壩頭的水中進占,為今春工程建設倍速前進打下了“關鍵一戰”。
穩步推進,劍指防汛。截至5月初,河道工程 19 處險工、控導 164 道壩已經全部完工,年度重點建設任務北大堤堤頂道路按計劃穩步推進,防汛路計劃6月底前全部完工。3個標段累計完成總合同的72%,項目進度穩中有進,依照計劃完成防汛備戰建設,為直面汛期大考做好準備。
新質生產力注活力
“新質生產力”在“十四五”防洪工程建設和引黃涵閘改建中得到了更多體現,推動著項目建設的進度如乘奔御風高效,又如壘土成塔一樣扎實開展。
“要樹立創新意識,創新爭優見突破。錨定科技創新、數字賦能、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做好新質生產力文章。”裴明勝在黃河河口管理局工作調度會上強調。
“進入山東黃河工程建設智慧管理平臺,通過工程直報、施工日志、安全管理等模塊可以提交和查看各標段安全、質量、進度等數據,項目建設情況一覽無余;變更管理方便了設計變更的報送審批;通過智慧平臺可直觀了解河口3個標段在省局的排名情況。”項目辦的王鑫一邊操作系統一邊介紹情況。
在項目建設施工中,路莊引黃閘項目部充分利用了“新質”生產工具——無人機,其傾斜測量技術可以協助技術人員查明工程項目建設地點的地層土壤巖性、地質構造以及水文條件,對建設內容進行實景三維建模,還原施工現場原始地貌,精準定位施工現場的各個關鍵部位。據悉,“智慧工地”已經滲透現場施工的方方面面,AI智能分析能夠識別高清視頻監控,配合實名制通道,能夠迅速鎖定未正確佩戴安全帽行為。智能臨邊防護網監測、環境監測、智能物料、塔吊安全監控、智能廣播安全預警等功能已在項目中投入使用。在新技術的加持下,路莊引黃閘施工開啟了倍速前進模式。
新生力量融入新質生產力。今年是李林成上班的第三年,“十四五”防洪工程建設項目是他參與的規模最大的工程,在此之前,他的施工經驗并不多。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為了迅速成長起來,李成林抓住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全速前進,迅速學會多種測量設備使用,熟練操作無人機,提升 CAD 畫圖等能力……為水利工程建設注入了新的能量。
黃河河口水利工程建設者們以實干篤行筑起防洪工程,護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