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鵬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企業發展,主持召開了一系列重要會議,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動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既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實現遼寧全面振興的現實需要。我們要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始終把企業作為遼寧的寶貴資源和財富,聚焦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堅定不移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鑄就全面振興的強大引擎,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遼寧貢獻。
回顧振興發展歷程,廣大企業在遼沈大地風雨兼程、高歌向前,參與國家建設,投身遼寧振興,書寫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發展華章,取得了令人矚目、濃墨重彩的輝煌業績,發揮了架海金梁、中流砥柱的支撐作用,作出的功績已經鐫刻在國家發展、遼寧振興的光榮史冊上。
一是勇挑重擔、實業報國,為維護國家產業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廣大企業始終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己任,干成了許多開創先河的大事難事,取得了許多壯我國威的成績成就,創造了1000多個我國工業史上的“第一”,為國家建成完整工業體系打下了堅實基礎,為遼寧贏得了“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共和國長子”的美譽。近年來,廣大企業心無旁騖做實業,苦練內功促轉型,為國家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了力量。全省3萬多家“四上”企業成群崛起,2000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風生水起,300多家“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異軍突起,一批領軍企業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保障了國家重點產業發展、重大工程實施。可以說,廣大企業堅守實業、深耕主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夯實國家產業基礎、維護國家產業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立下了汗馬功勞。
二是勇立潮頭、銳意改革,為繁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出了卓越貢獻。廣大企業在經濟發展大潮中,搏擊風浪、敢為人先,大刀闊斧推改革、優治理、拓市場、提質效,為市場經濟發展作出了有益嘗試、積累了寶貴經驗。一大批國有企業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從探索出承包制、股份制、企業上市等經驗,到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完成廠辦大集體改革,再到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不斷深化提升、做大做強。一大批民營企業在改革浪潮中應運而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變圖強,去年全省民營企業數量突破117萬家。一大批外資企業落戶遼寧,帶來了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境外市場需求,助推了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一大批金融機構聚焦服務實體經濟,加快轉型步伐,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為振興發展注入了金融活水。可以說,廣大企業引領時代潮流,用改革思維謀出路,用創新舉措促發展,披荊斬棘、攻堅克難,為經濟繁榮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三是勇攀高峰、開拓創新,為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卓越貢獻。廣大企業主動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腳踏實地、奮力攻堅,以創新驅動發展,積極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開辟了新賽道、塑造了新優勢。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日益凸顯,全省71%的研發投入由企業完成,67%的研發人員集聚在企業,49%的有效發明專利由企業創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近1.3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3.3萬家,“雛鷹”“瞪羚”“獨角獸”企業超5300家。一大批企業攻克了“卡脖子”問題,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大型盾構機、高檔數控機床、跨音速風洞主壓縮機等技術攻關成果國際領先。可以說,廣大企業創新發展路子越走越寬、核心優勢越來越明顯,活力充沛、動能強勁、生機勃勃,已經成為遼寧創新發展的主力軍。
四是放眼世界、開放合作,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作出了卓越貢獻。廣大企業堅持在開放中發展、在競爭中成長,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勇于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開拓市場,既走出去壯大自己,又引進來發展遼寧,為遼寧經濟發展增添了新活力、拓展了新空間。一大批企業揚帆出海、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投資海外項目,完善境外營銷網絡,擴大了全球市場份額,提高了國際競爭力。去年全省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達1.5萬家,遼寧商品已出口到全球217個國家和地區。各類企業著力招引外部資本資源,引進一批上下游配套企業,不斷壯大遼寧產業集群。可以說,廣大企業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贏得更大主動,闖出了一番新天地,已經成為遼寧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的中堅力量。
五是飲水思源、回報社會,為增進民生福祉作出了卓越貢獻。廣大企業秉承家國情懷,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重、企業責任與社會責任兼顧,持續助力民生保障,在穩定就業、促進增收中勇于擔當,在節能降碳、環境保護中加大投入,在扶危濟困、社會公益中慷慨解囊,在抗災救災、抗擊疫情中伸出援手,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積極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各類企業累計創造800多萬個就業崗位,幫扶1400多萬人次。特別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廣大企業心系家鄉、聞訊而動、風雨馳援,展現了血濃于水的深情大愛,遼寧人民永遠銘記。可以說,廣大企業用一次次的善行義舉,樹起了一面面心懷感恩、回報桑梓的“旗幟”,釋放出了推動遼寧社會事業發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強大力量。
實踐充分證明,廣大企業對遼寧振興發展的卓越貢獻不可磨滅、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企業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一定是遼寧振興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和基石;企業家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一定是遼寧振興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和財富。我們要向企業的奮斗精神致敬,給企業的奮斗歷程點贊,為企業的奮斗成就喝彩。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對遼寧高度重視、深情牽掛、念茲在茲,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三次親臨遼寧考察,兩次參加全國人大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多次就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這是遼寧全面振興的總遵循、總綱領、總指針。我們堅定不移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一手抓高質量發展,一手抓全面從嚴治黨,奮力把總書記為遼寧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推動全面振興從“蓄勢待發”走向“譜寫新篇”,發生了突破性、轉折性、歷史性變化。去年,我們錨定打造新時代“六地”目標定位,以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為總牽引,狠抓10個方面突破、50項重點任務,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大抓企業、大抓園區,實現“四個重大轉變”,三年行動首戰告捷,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大關、增速十年來首次超過全國,呈現出多年少有的良好局面。今年一季度,全省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進中向好、好中提質,取得了首季開門紅,為打贏攻堅之年攻堅之戰奠定了堅實基礎。這個好態勢、好局面來之不易,飽含著廣大企業的拼搏奮斗和艱辛努力。遼寧已經走上了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全面振興時至勢成、宏圖正舉、未來可期。
現在的遼寧,戰略地位更加重要,為企業提供了寶貴發展機遇。遼寧承擔著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中發揮著龍頭和骨干作用,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去年9月,總書記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海內外更加關注東北、關注遼寧,遼寧迎來新一輪發展的春天。黨中央審議、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家部委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配套政策,為遼寧振興帶來了重大利好,也為企業發展帶來了難得機遇。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提出了打造新時代“六地”目標定位,這是國家所需、振興所系、遼寧所能、未來所向,也讓企業發展有了更加明晰的方向感、更為廣闊的大舞臺。我們堅信,遼寧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中重振雄風、再創佳績,將為廣大企業提供更為堅實的發展基礎、更加穩定的發展預期。
現在的遼寧,產業基礎更加堅實,為企業提供了有力發展支撐。遼寧是國家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擁有一批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在國家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們聚焦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新高地、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先行地、高品質文體旅融合發展示范地,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未來產業“生肌長骨”,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深入推進,4個萬億級產業基地和22個重點產業集群加快建設,一批牽動力強的重大產業項目落地開工,為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創造了條件、拓寬了路徑。我們堅信,日益雄厚的產業基礎、日趨完備的產業體系,將有力支撐遼寧經濟行穩致遠,也將為廣大企業茁壯成長、繁茂成林厚植土壤、夯實基底。
現在的遼寧,創新活力更加強勁,為企業提供了充足發展動能。遼寧科教資源富集,大學大院大所眾多,擁有高等院校114所、兩院院士61人,全國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9個,擁有8個國家級高新區、1300多個省級創新平臺,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豐厚的科學底蘊和技術基礎。近年來,我們著力打造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產學研融合力度持續加大,遼寧實驗室建設全面展開,沈陽渾南科技城、大連英歌石科學城、沈撫科創園建設加快推進,“興遼英才計劃”深入實施,全面振興的新動能正在集聚成勢。我們堅信,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最大增量”,遼寧將會加快動力變革和賽道轉換,也將賦能廣大企業創新發展、搶占先機、贏得未來。
現在的遼寧,改革開放更加深入,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我們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先手棋、關鍵仗,堅決向破壞營商環境的人和事“宣戰”,全力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企業辦事更加便捷、獲得感更加明顯。經營主體突破520萬戶,去年營商環境滿意度達到95.9%,新增外埠來遼投資企業5.5萬戶、增長19.5%。我們狠抓法治遼寧建設,依法平等保護各類企業產權和合法權益,深入開展政府履約踐諾專項整治,法治環境、信用環境持續向好。我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對內合作并重,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全力推進向北向東開放,加快建設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成功舉辦遼洽會、首屆全球遼商大會等重大活動,人流、物流、資金流活躍度明顯提升。廣大企業用行動為遼寧投下信任票,“山海關不住、投資到遼寧”已經成為新的社會共識。我們堅信,投資遼寧就是投資未來,遼寧良好的發展環境一定會成就廣大企業贏得主動、塑造優勢、實現躍升。
現在的遼寧,政治生態更加清朗,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發展環境。我們把凈化政治生態作為推動全面振興的根本性問題來抓,以系統性措施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風清氣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正在加快形成,為企業在遼寧干事創業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我們堅持把激勵干部擔當作為與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各級干部增強市場意識、服務意識、紀律意識。開展“領導干部進園區進企業服務振興新突破”專項行動,從省市縣三級選派4.5萬余名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各類經營主體6.1萬余個,解決辦理問題訴求5.5萬余件。現在的遼寧政通人和、人心思進,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氛圍越來越濃厚。我們堅信,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將為遼寧全面振興提供更持久、更深沉的信心和力量,也將更好護航企業發展壯大。
企業是遼寧全面振興的堅實柱梁,必須把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基礎性、戰略性工程來抓。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全面振興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錨定維護國家“五大安全”、建設新時代“六地”,聚焦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踐行“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推進“三企聯動”“三資齊抓”,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引育一批具有行業引領力的頭部企業,壯大一批“四上”企業,發展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全力打造支撐全面振興的一流企業方陣。
我們要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深化與央企合作,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打造一批具有創新引領力、產業控制力、安全支撐力的國有大型企業。
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壯大民營企業。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實施民營企業提升工程和民營企業家培育工程,持續加大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支持,優化發展環境,加強政策供給,強化法治保障,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支持民營企業轉方式、調結構、換動能、提能級,走實走好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之路。
我們要堅定不移引育發展外資企業。把外資企業作為遼寧振興的重要力量,實施外資企業穩存擴增行動,健全外商投資權益保護機制,提高服務水平,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資,推動標志性外資項目落地,支持外資企業在遼穩定發展、加快發展。
我們要堅定不移打造現代金融機構。把金融機構作為遼寧振興的血脈源泉,堅持金融高質量發展和金融化險改革一起抓,完善金融機構布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優化融資結構,努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現代金融機構,為遼寧振興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通過不懈努力,到2025年末,企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企業數量和規模邁上新臺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盈利能力、治理能力明顯增強。到2030年,企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重大成果,實現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發展,培育出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企業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
遼寧是廣大企業值得依靠、值得信賴、值得投資的好地方,廣大企業家在遼寧完全能夠大顯身手、大有作為、大展宏圖。希望廣大企業和企業家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實現新飛躍,共同奏響遼寧全面振興的華美樂章。
一是希望大家胸懷大局,做全面振興的奮斗建設者。胸懷大局,才能決勝千里,才能成就大事。要自覺把企業發展同中國式現代化遼寧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踐行實業報國、產業興遼理念,以恒心辦恒業,全力打造一流企業,以“遼企之為”服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是遼寧當前最大、最緊迫的政治任務。要聚焦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打造新時代“六地”等戰略任務,發揮優勢、優化布局、精準落子,在助力全面振興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是希望大家守正創新,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力推動者。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要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搶占創新制高點,贏得競爭主動權。用好“興遼英才”政策,廣泛集聚創新人才。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摒棄傳統產業,而是依靠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瞄準高端化、加快智能化、追求綠色化、促進集群化,向新而行、以質取勝,不斷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攀升,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優勢轉化力、形成集聚爆發力。
三是希望大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做深化改革的探索先行者。高水平公司治理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是企業賴以生存的“軟實力”。公司治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需要大家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改革的思維、開放的視野、創新的辦法破解發展難題。要完善公司治理體系,優化法人治理結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加強精益管理,持續提升穩健經營管理能力,實現蓬勃發展、基業長青。
四是希望大家誠信守法經營,做市場秩序的堅定維護者。誠信守法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底線,更是企業長久發展的生命線。業無信不立,商無信不興。要始終秉持以誠立業、以誠興商理念,誠實、依法、合規、守信經營企業。要把誠信融入企業經營全過程、各方面,打造誠信示范企業。要依法經營、依法治企,嚴格守法、不越雷池,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企業發展。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一流的企業離不開一流的企業文化。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道德之光、筑仁義之企、取良心之財,引領文明經營新風尚。
五是希望大家勇擔社會責任,做共同富裕的積極促進者。企業無論大小,都是社會的企業,都應該把社會責任扛在肩上。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穩定就業崗位,關心員工健康,讓職工分享企業發展成果。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助力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社會治理,回報社會、回饋群眾,樹立好口碑、提高美譽度。
企業興則遼寧興,企業強則遼寧強。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是黨委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各地區、各部門要千方百計保護和激發企業發展活力,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最好服務、創造最優環境。
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視服務企業。遼寧振興,首先要企業振興。重視企業就是重視發展,服務企業就是服務振興。要牢固樹立企業為重、企業為先的理念,發自內心對企業高看一眼、厚愛一分,全力支持各類企業發展壯大。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企業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做好用地用能、招才引智等全要素服務保障。要一視同仁支持各類企業發展,健全公平競爭制度機制,堅決破除市場準入壁壘,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
二是政策上要精準有效服務企業。政策給力,企業努力,發展才有活力。省委、省政府將制定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推出一批超常規政策舉措。同時,要對現有惠企政策優化整合,建立目錄清單并向社會公開。要大力推進降本減負增效,加快減稅降費、創新激勵、技改獎補等各項政策直達快享、免申即享、應享盡享,讓企業真正得實惠。金融是企業發展的“血液”,要常態化開展政銀企對接,為企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三是溝通上要及時主動服務企業。良好的溝通協商,才能政企雙向奔赴、同向發力。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和聯絡機制,定期召開政企懇談會、座談會、早餐會等,開通政企溝通“直通車”,讓政府掌握企業訴求,讓企業了解政府決策,政企同心、同向同行。要持續開展“雙進雙促”專項行動,深入企業和項目一線了解需求、聽取意見、解決問題。要發揮政府的“撮合”作用,搭建企業間溝通交流平臺,促進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做大產業鏈、擴大“朋友圈”,以政府的“牽線搭臺”實現企業的“牽手合作”。
四是行動上要規范高效服務企業。企業圍著市場轉,政府圍著企業轉,服務企業必須以企業滿意為標準。要開展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專項行動,提高標準、拉高標桿,讓馬上辦、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更加好辦易辦,讓各類企業放心投資、安心創業、順心發展。要開辟服務企業家和企業人才的綠色通道,加強看病就醫、子女入學、交通出行等服務便利化。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要依法平等保護各類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以良法善治穩定企業預期、促進企業發展。
五是交往上要親清統一服務企業。與企業家交往,親則兩悅,清則相安,親清則事成。要制定出臺全省政商交往行為清單,從制度層面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領導干部要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把企業的朋友交好,把企業的事情辦好,真誠交往而不逾規矩,熱情幫助而不謀私利。要講好企業故事,傳播企業聲音,推動全社會尊企、重企、親企、安企,讓企業家在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有禮遇、發展上有機遇、生活上有待遇,加快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良好局面。
新時代遼寧振興前景光明,新征程企業發展前途廣闊。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政企一心、攜手奮進、共向未來,堅定不移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不斷開創振興發展新局面,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遼寧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