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全面振興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在推進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打造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先行地中強化黨建聚勢賦能,2023年以來,遼寧省委組織部在認真吸收借鑒以往經驗做法,總結沈陽、鐵嶺等市試點成果基礎上,謀劃和部署了“黨群共同致富”活動,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各地聚焦產業振興這個重中之重,強化黨組織引領作用,分層次、循序推進設置黨群共富責任區、推動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組建跨村產業聯合黨委工作,組織黨員、動員群眾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推動“黨群共同致富”活動全面開展,并取得初步成效。
發揮黨員帶富作用,
廣泛組建黨群共富責任區
各地在推進活動開展中,以農村網格(村民小組)為單位,以黨員致富骨干為牽頭責任人,由3—5名黨員致富骨干和若干群眾結成黨群共富責任區,結對帶領身邊群眾特別是脫貧戶共同開展生產經營,幫帶群眾發展產業、增加收入。同時,結合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承諾踐諾和志愿服務等活動,推動普通黨員在黨群共富責任區中做好政策宣講、結對幫扶、排憂解難等工作,切實把每名農村黨員都凝聚在責任區上,融入共同致富活動中來。
實踐證明,組建黨群共富責任區是在沒有產業基礎的地方,快速培育產業雛形的有效做法;在有一定產業規模的地方,通過分區組織生產經營,是提升產業發展規模和效能的有效載體。全省各地區組建黨群共富責任區4.6萬個,11.2萬名農村黨員致富骨干結對帶領66.6萬農戶(含7.9萬脫貧戶),采取技術指導、融資擔保、產銷聯動等方式,幫帶生產經營、發展產業,累計帶動村民增收近3億元。葫蘆島市積極推進黨群共富責任區建設,在充分發揮黨員致富骨干示范帶動作用基礎上,設置無職黨員“結對共富崗”512個,組織農村黨員入區定崗、履職盡責,幫帶群眾共同致富。
強化抓黨建促產業發展,
大力推動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
各地把推進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作為組織黨員、動員群眾共同致富的升級版,列為“黨群共同致富”活動的主推工作,指導村黨組織統籌利用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組織功能作用,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3144個。在此基礎上,統籌用好各類惠農資金、政策,同步配套健全完善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運營和分配機制,最大限度地動員組織黨員群眾、村內企業、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積極參與,保障社員合法權益,推動合作社健康發展,實現集體經濟增收1.2億元、村民增收2.9億元。比如,康平縣龍旭種植專業合作聯社采取村“兩委”班子牽頭、黨員帶頭、群眾自愿入股的方式,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轉、訂單生產、農機服務、土地托管”經營方式,近三年合作社盈余返還村集體265萬元,329戶社員分得803萬元。
各地區在推動村黨組織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踐過程中,主要采取3種組建及經營管理模式:一是由村“兩委”成員牽頭注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出資入股參與分紅,農戶作為社員參與經營。這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1156個,占村黨組織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的36.8%。二是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直接發起成立,利用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控股”,吸納村內黨員、農戶等參與入股分紅。這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1538個,占村黨組織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的48.9%。三是由村集體出資,投入村內現有經營穩定、經濟實力強、發展前景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入股經營,參與分紅。這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450個,占村黨組織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的14.3%。此外,各地區立足工作實際,著力破解國有農場體制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不具備產業發展條件地區“飛地”經營等問題,有針對性地研究推廣村黨組織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有效方式。比如,鳳城市在寶山鎮岔路村利用扶持資金形成小漿果產業優勢后,整合21個村資產資源,配套2330萬元獎補資金,建立“飛地園區”,項目主體年村均增收近10萬元。
增強產業發展聚合力,
積極組建跨村產業聯合黨委
為破解農村產業發展單一、經營規模小、資源利用不充分、抗擊風險能力差等問題,各地注重選取黨建工作基礎好、集體經濟體量大、產業帶動能力強的村為中心,推動地域相鄰、產業趨同的村與村黨組織建立產業聯合黨委,組織各聯建村、合作社、農事企業等經營主體,組建一批聯營聯建產業項目,統一實施物資采購、技術指導、品牌打造、產品銷售等各產銷環節,增強區域鄉村產業聚合力,推動村與村實現共同致富。目前,全省各地區共組建棚菜、果蔬、花卉等種植業和畜禽養殖業等各類聯合黨委407個(其中規模較大、跨鄉鎮的縣域產業聯合黨委達到39個),輻射帶動1925個村聯建發展、規模經營。
跨村產業聯合黨委旨在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推動村村之間、村社企之間實現功能互補、發展互助,促進資源共享、抱團發展、共同致富。為此,同一鄉鎮的跨村產業聯合黨委書記一般由鄉鎮黨委副書記或分管農業工作的黨員副鎮長擔任,副書記和委員一般由聯建村黨組織書記、駐村第一書記、鄉鎮農業技術站所黨員負責人擔任;跨鄉鎮、規模較大的產業聯合黨委書記,一般由縣直涉農部門黨組織班子成員擔任,從體制機制設計上保證聯合黨委“統籌得起、指揮得動、協調得好”,促進經營主體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比如,鐵嶺開原市慶云堡鎮整合7個村和2家合作社資源,建立果蔬產業聯合黨委,把1550棟果蔬大棚打造成產業聯合體,實現了村集體增收220萬元。
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
著力打造推動共同致富的骨干隊伍
近年來,全省各級黨組織堅持把全面提升農村黨員、村干部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能力,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招,抓實選育管用各環節,著力把農村帶頭人隊伍建設成為致富骨干、帶富先鋒。一是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抓住2021年集中換屆契機,從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中選拔村干部3.1萬人、占村干部總數的49.0%,有力增強村“兩委”班子“雙帶”能力。開闊視野、因地制宜,組織實施“富民強村頭雁領航”“一村一名大學生”等鄉村實用人才培養工程,動態選優育好3萬名致富帶富能力強、敢闖敢拼的村級組織后備力量。撫順市連續20年實施以“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干部”為基礎內容的“三向培養”工程,近年來,“三向培養”對象牽頭實施集體經濟項目242個,幫帶4.1萬戶村民多渠道增收。二是深化鄉村振興主題培訓。將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合作社管理經營等作為培訓重點,通過實操實訓、案例教學、“書記講給書記聽”等方式,開展省級示范培訓、市級重點培訓、縣級普遍輪訓,每年對村黨組織書記輪訓一遍,農村帶頭人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提升。三是強化管理監督。開展換屆后村“兩委”班子運行情況“回頭看”和屆中分析,把存在“鄉村振興遲遲打不開局面”“帶領群眾發展致富能力弱”等問題的村干部作為重點整治對象,對不勝任不合格村干部及時調整撤換。嚴格執行村級事務民主協商和民主監督機制,凡是涉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等重大事項,全部執行“四議一審兩公開”議事決策程序。推動紀檢監察工作向村延伸,強化基層紀檢監察組織與村務監督委員會溝通協作、有效銜接,把監督觸角延伸到最末梢,堅決防范和整治農村“微腐敗”“蠅貪”,確保集體資產不被侵蝕、占用。
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推進,全省上下普遍感受到,深入開展“黨群共同致富”活動,是農村領域基層黨建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有力的切入點和實踐結合點,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得到進一步增強,抓重大任務落實能力顯著提升,戰斗堡壘作用有效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彰顯,發展特色產業積極性持續激發,帶富能力水平得到鍛煉提高,人人想創業、謀發展的精氣神有效提升;村級集體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增收渠道持續優化,逐步向以特色產業為支撐的穩定可持續的增長方式轉變,村級組織服務群眾物質基礎得到夯實;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的實踐,使農民群眾盼富致富的期許和熱情進一步激發,更加積極主動地團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堅定不移走產業興村富民發展之路。
“黨群共同致富”活動,是農村黨建工作服務農村中心工作、促進產業發展的有效載體和工作抓手,持續抓、強力推就會取得預期效果。下一步,要持續解決制約工作開展的突出問題,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扎實推動活動提質擴面增效,著力抓好經營主體規范運行,全面提升鄉村干部素質能力,強化資金政策支持保障,加強典型經驗總結宣傳,把黨建引領鄉村產業振興的“寫意畫”描繪成“工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