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征

大連市:黨員做給群眾看,群眾跟著黨員干——
去年以來,大連市廣大農村黨員成為黨群共富責任區里活躍的先鋒。他們積極宣講黨的方針政策,熱心為群眾排憂解難;協助群眾購置生產物資,籌劃經營策略,闖蕩市場,探尋銷售渠道;身先士卒,率先學習運用先進的科技知識,致力于科技普及,甚至通過網絡直播帶貨,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快速培育產業雛形
自成為本村民組黨群共富責任區負責人以來,大連市普蘭店區大劉家街道小山村黨總支書記劉文賢一直在調研考察致富項目。2023年初,劉文賢來到普蘭店區同益街道同益村學習考察。同益村結合水資源豐富、山區晝夜溫差較大的實際,通過科學選定發展產業、集中力量規模化經營,打造了硬件設施完備、交通條件便利、發展前景可觀的現代化香菇產業。
劉文賢發現小山村的自然資源稟賦和同益村非常相近,便將發展香菇種植的想法和村民商量,可是很多人提出質疑:“我們村從來沒種植過香菇,真能干成嗎?”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劉文賢決定由自己所在的黨群共富責任區帶頭搞香菇種植,并通過黨組織搭橋,與同益村合作發展香菇產業。
2023年4月,8.7萬個菌棒被引進到小山村的大棚。大棚栽培蘑菇對技術和管理有較高的要求,而村民在這方面的經驗相對匱乏,因此難以實現高產和優質的目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黨群共富責任區充分發揮黨員的幫帶作用,在對群眾進行技術指導的同時,實行統一的管理和經營。劉文賢不僅為群眾提供技術培訓等義務服務,還對整個種植過程進行全面質量控制,既當好技術上的“師傅”,又當好生產上的“管家”。
2023年7月初的一天清晨,已經穿梭在蘑菇大棚里的劉文賢接到了栽培戶鄒雪紅的電話。原來,鄒雪紅家蘑菇產量提不上來,特地向劉文賢求助。劉文賢通過找專家咨詢、自己觀察總結,終于幫鄒雪紅找到并解決了注水不均、溫度不適等問題。“因為有劉書記的幫助,去年我家栽培蘑菇的收益才能達到十幾萬元。”鄒雪紅感慨地說。
蘑菇栽培初戰告捷,劉文賢喜上眉梢:“由黨組織引領,推動香菇產業抱團發展,讓我們看到了產業振興、富民強村的美好前景,實現村集體年收入30萬元的目標不在話下。”2024年,在總結上年度經驗的基礎上,小山村探索了赤松茸等新品種栽培。
有效擴大產業發展規模
普蘭店區皮口街道石固社區花卉產業園內,數百座大棚整齊劃一。大棚內單瓣茉莉清香怡人、盆栽毛竹郁郁蔥蔥……目前雖是淡季,但溫室大棚里的各種花卉仍然銷售旺盛。
陳祥林是土生土長的石固人,他創業成功后返回家鄉投身花卉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石固社區已經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花卉生產基地,同時還是全國單瓣茉莉和盆栽毛竹繁育基地,產品占全國市場份額的90%以上,銷往全國各地,年產值數千萬元。
去年年初,石固社區黨總支安排陳祥林擔任大棚園區黨群共富責任區負責人。陳祥林不僅從種植技術和電商營銷等方面對群眾展開多次培訓,還組織開展花卉種植經驗交流,幫助廣大種植戶群體提升技術和銷售能力。與此同時,陳祥林還培養了3名花卉銷售網絡主播,通過推銷花卉產業基地中的優勢品種——盆栽毛竹和單瓣茉莉,帶動其他花卉產品的銷售。
2023年2月,群眾張君健由于缺少香雪蘭種植經驗,在不適合該品種的溫度下進行種植,花卉逐漸出現死亡情況。張君健趕緊去向陳祥林請教。正好,陳祥林學習過該品種種植技術,于是他及時指導張君健調整棚內溫度,花卉長勢轉好,張君健不僅及時止損,還增收10萬元左右。張君健高興地說:“多虧了陳大哥幫忙,我的花卉生意越來越好,去年已經還清了20多萬元欠款。”
從摸索經營到規模化生產,從“單打獨斗”到整個社區“聯合致富”,陳祥林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今年下半年,石固社區將成立合作社全資控股的綠化公司,進一步擴大花卉銷售渠道。“今年不僅要繼續開展技術培訓,還要引進月季花新品種,首批種植5萬株。如果能夠成功拓展銷售渠道,將會向百萬株種植規模邁進。”陳祥林表示,“作為一名黨員,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將繼續不畏艱難、勇往直前,這是我的責任。”
以責任區助力產業鏈
普蘭店區皮口街道大嶺社區的8個黨群共富責任區,根據自身特點,分別從事水稻種植、農資集中采購、農業種養培訓、農副產品外銷等,彌補了農機股份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產業鏈空白點。
大嶺社區黨總支副書記苗鋒是修后共富責任區的負責人。去年夏天,修后共富責任區肉雞養殖戶單連勝向苗鋒求助:“苗書記,我家的雞糞堆在院子里放不下了,這大熱天的味兒太大了,你給想想辦法。”苗鋒與單連勝一起研究琢磨,依托農機合作社創新種養結合模式,把以前處理不了的糞污進行有機處理,做成有機肥投撒到20畝試驗田,取得良好效果。
“今年我計劃在社區流轉土地100畝,由農機合作社負責托管種植。”苗鋒算了一筆賬,將社區的糞污“變廢為寶”,做成有機肥施用于100畝土地,預計每年能節省糞污處理成本5萬元,節省化肥成本1萬元。在解決糞污處理難題后,社區的養殖戶還可以加大養殖量,使肉雞年出欄量增加20萬只。
大嶺社區依托農機股份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優勢平臺,通過黨群共富責任區,將未加入合作社的群眾納入本社區的產業鏈,一方面用黨群共富責任區擴大了社區產業覆蓋面,另一方面也拓寬了群眾的致富渠道。
“我們的總體思路是,深入開展‘黨群共同致富活動,激發鄉村各級黨組織引領黨員群眾致富活力,促進鄉村特色產業不斷提質壯大。”大連市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開展“黨群共同致富”活動以來,大連市共組建了8967個黨群共富責任區,通過黨員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村黨組織新領辦創辦了35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村辦企業),大力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建立跨村產業聯合黨委56個、跨鄉鎮產業聯合黨委4個,增強鄉村產業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