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鈞 張林肖
在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中, 心理類特色課程群處于基礎地位,在達成培養目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谠撜n程群仍存在的一些問題,特提出以下優化策略:
課程的頂層設計是對學校課程藍圖的總體勾勒。做好課程群的頂層設計首先要處理好以下三種關系:第一,基礎性與發展性的關系。第二,選擇性與有效性的關系。在每門學科知識中最高效地選擇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所需的心理學知識并整合起來。第三,學習借鑒與特色創新的關系。既要借鑒其他優秀課程群建設的做法,又要考慮到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專業特點、學科本身的特性與自身辦學特色,創造性地處理好借鑒與創新的關系。
每1~2年動態調整該課程群的具體課程,保證課程的及時更新與迭代,即使保留的課程也要因時而動,及時調整該課程的具體內容。
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大框架下,凝練出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心理類特色課程群的目標——除《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規定的小學職前教師心理類課程群的目標外,還增加了提升小學職前教師的積極心理品質以及培養小學生積極心理素養的能力的目標。
根據《教師教育課程標準》中課程設置建議模塊要求,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心理類課程群應包括三大塊,即兒童發展、小學生認知與學習、小學生心理輔導。教師應考慮專業特色和課程群特色,結合相關理論優選一些近年來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心理類課程前沿教學內容。
從教師的角度看,小組合作、翻轉課堂、體驗式教學等形式教學效果比較好,從學生的角度看,練習法、實踐法、角色扮演法等具有趣味性和實踐性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更有吸引力。此外,教師應多運用多媒體教學,以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
課程群建設是一個多課程、多學科深度融合的過程,這一過程離不開具有交叉背景的教師團隊,以保證知識體系的交叉和協同。具有交叉背景的教師團隊能保證在該課程群的實施過程中進行系統協同,達到課程間、學科間、學習者與教學內容之間的深度融合。
有效地教學要有科學的評價體系作為保障。以該課程群教學目標為依據,建立并完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心理類特色課程群的評價標準。
基金項目:山西大同大學教改項目(項目編號:XJG2020217)。
(作者單位:山西大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