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芳
隨著教學改革的持續推進,在現代化小學數學教學中倡導教師以互動引領課堂,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營造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打造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以此促進高校課堂的構建。本文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教學為例,從游戲互動、例題互動、探究互動和習題互動四個方面對小學數學互動式教學展開如下研究。
一、游戲互動,明確學習目標
“三位數乘兩位數”是基于學生已有的乘法運算經驗而進行延伸的運算知識。在新課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引入舊知,通過游戲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和運算過程,從而減弱學生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陌生感,以此明確學習目標,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
首先,教師借助希沃白板師生互動平臺向學生展示游戲規則:教師出示題目,由學生估算,估算完成后上傳自己的結果,前十位搶答成功積1分。
23×19≈ 42×28≈ 13×29≈ 54×29≈
教師指導學生參與游戲,并對學生的游戲表現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回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緊接著,教師提出驅動性問題:這是我們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該怎樣列豎式計算呢? 教師通過希沃白板師生互動平臺繼續向學生展示游戲規則:教師出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題目,由學生列豎式計算,計算完成后上傳自己的計算過程和結果,前十位完成的學生積1分。
23×19=???? 41×28=
13×56=???? 28×49=
基于學生的游戲表現,教師進行課堂小結:兩位數乘兩位數,先用第二個因數每一位上的數分別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積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對齊,再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通過剛才的游戲,大家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算法,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新的筆算方法——三位數乘兩位數。
二、例題互動,熟悉筆算算理
(一)學法指導
首先,教師為學生展示課堂例題:學校想要為每間教室購置一批新窗簾,已知一間教室需要12組窗簾,一共有145間教室,一共需要購置多少組窗簾?
教師引導學生分小組對題目展開分析,并以驅動性問題與學生互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師:題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生:通過讀題,已知一間教室的窗簾有12組,一共有145間教室,要求的是一共需要購置多少組窗簾。(學生積1分)
師:我們應該怎么計算結果呢?
生:可以列乘法算式——12×145,就可以得到結果。(學生積1分)
師:我們學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三位數乘兩位數應該怎么算呢?不如我們先用估算的方式來計算一下吧。(教師指名學生回答)
生:把145看作150,把12看作10,145×12≈150×10≈1500,大概需要購置1500組窗簾。(學生積1分)
師:很好,但是這個數據不是很準確,因為這是我們估算出來的,如果買多了或者買少了,就會導致窗簾用不完或者不夠用。所以,我們還是要通過豎式運算來算一算到底需要買多少組窗簾。
教師指導學生結合已有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經驗自主嘗試豎式計算,尋求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算理,小組合作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二)互學討論
教師展示驅動性任務:筆算145×12=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互學討論,并根據已有的運算經驗嘗試運算,尋求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算理。
1.自由猜想
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先觀察算式,然后猜想如何列豎式,如何進行豎式運算。
由小組長主持互學討論的環節,由第一名學生發言分享,其他學生依次補充,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小組內自由討論,最終整理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過程。
2.小組總結
教師鼓勵小組分享自己的討論成果,并對學生小組的表現進行積分評價。
教師展示如下算理知識,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討論成果填空。
①首先(? )數位對齊。
②先用兩位數(? )位上的數與三位數的每一位上的數依次相乘,所得積的末尾同(? )位對齊。
③再用兩位數(? )位上的數與三位數的每一位上的數依次相乘,所得積的末尾同(? )位對齊。
④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得到運算的結果。
教師指導學生補充上述空白處,并依照算理知識展示豎式運算的過程,學生回答積1分。
教師通過互學討論環節,將課堂氛圍推向高潮,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表現自我、互相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三)展學評價
基于上述互學討論的成果,教師引導學生對三位數乘兩位數豎式運算的過程進行口述。
學生口述: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2與三位數的每一位上的數依次相乘,所得積的末尾同個位對齊;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1與三位數的每一位上的數依次相乘,所得積的末尾同十位對齊;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得到運算的結果。(學生積1分)
在學生口述結束后,教師繼續為學生展示其他的運算題目,要求學生用口述的方式講述豎式運算的過程,形如“213×25 185×20 245×19”。
學生口述: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5與三位數的每一位上的數依次相乘,所得積的末尾同個位對齊;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2與三位數的每一位上的數依次相乘,所得積的末尾同十位對齊;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得到運算的結果。(學生積1分)
學生口述: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0與三位數的每一位上的數依次相乘,所得積的末尾同個位對齊;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2與三位數的每一位上的數依次相乘,所得積的末尾同十位對齊;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得到運算的結果。(學生積1分)
學生口述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引導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運算算理。
教師通過展學評價的過程,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學生的口述結果能夠使教師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知識,以此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三、探究互動,對比算理本質
(一)學法指導
教師為學生展示兩個乘法運算的題目:145×12 45×12
教師指導學生先通過豎式運算計算出結果,并自主整理兩道題在算理方面有哪些不同,鼓勵學生自由發言,并針對學生的發言表現予以積分評價。
(二)互學討論
教師展示驅動性任務:筆算145×12 45×12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互學討論,并根據已有的運算經驗嘗試運算,總結三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區別。
1.思維碰撞
小組長主持互學討論環節,由第一名學生發言分享,其他學生依次補充,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小組內自由討論,最終總結三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區別。
2.小組匯總
由小組長主持,對小組成員的發言進行匯總,主動分享自己的討論成果,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積分評價。
學生小組:三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除了因數的(位數)不同外,計算方法和注意事項都是一樣的。
(三)展學評價
教師為學生展示三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題目,引導學生進行豎式運算,從而對上述發現進行驗證。如:
245×24???? 45×24
125×27???? 25×27
105×67???? 15×67
教師要求學生小組內進行運算,同時指名幾個學生上講臺在黑板上進行運算,并要求上臺運算的學生簡單陳述三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過程。
學生:125×27,先用兩位數的個位7與三位數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積的末尾同個位對齊;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2與三位數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積的末尾同十位對齊;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學生積1分)25×27,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7與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積的末尾同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2與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積的末尾同十位對齊,再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學生積1分)
教師引導:可見,不管是三位數乘兩位數,還是兩位數乘兩位數,都是用一個數的每一位與另一個數的每一位相乘,用哪一位乘得到的結果就與哪一位對齊,再將所得的結果相加。這里提醒大家,在我們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時候,為了計算更加方便,在列豎式時一般將三位數寫在上面,將兩位數寫在下面。
教師展示驅動性拓展任務:計算123×123模仿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列豎式計算三位數乘三位數的結果,進一步體會兩個數相乘的計算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乘法算理的理解。
四、習題互動,提高運算能力
在課堂講解完成后,教師通過習題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同時以習題引導學生互動,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習題如下。
【基礎達標】計算小練
1.58×163的積是(??? )位數,積的個位上是(? )。
2.152與最小的兩位數的積是(? )位數,最大的兩位數與118的積是(? )。
3.列豎式計算下列各題。
54×125??????? 21×144??????? 319×36
383×26???????????? 184×59????????? 226×47
【能力提升】判斷題
1.三位數乘兩位數,積不可能是三位數。(? )
2.486×52中4與5相乘代表4×5=20。(? )
3.三位數乘兩位數,積最小是四位數,最大是五位數。(? )
【綜合運用】應用題
1.笑笑假期前買了一個背包和一個旅行箱,背包的售價是114元,旅行箱的售價是背包的16倍,旅行箱的售價是多少元?
2.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駛42千米,用了5小時,返回時只用4小時,這輛汽車返回時速度是多少?
3.李老師從體育用品商店買回7副乒乓球拍,一共花了420元,平均每副乒乓球拍需要多少元?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互動式課堂具有突出的實踐意義。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課程知識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與學生互動,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針對上述數學運算領域的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引入新課,降低課程知識的理解難度。同時以探究性的互動引導學生熟悉算理、掌握算理,從而促進學生全面掌握運算知識。另外,教師以習題互動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