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虹亞

【摘?? 要】職業體驗活動作為培養學生職業認知和職業規劃能力的重要手段,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為了深挖職業體驗活動蘊藏的豐富的育人價值,學校通過“設計課程內容,落實體驗課程,組織綜合評價”等策略,引導學生熱愛生命,提升個人的價值感。
【關鍵詞】生命教育視域;職業體驗;活動課程
當前,職業體驗活動作為培養學生職業認知和職業規劃能力的重要手段,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種體驗活動不僅關乎學生的職業技能發展,還與他們的生命成長息息相關。綜觀當前學校的職業體驗活動,可以發現,許多學校往往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忽視對職業價值的探索,缺乏對學生差異的關注,不符合生命教育的要求。如何在生命教育視域下深挖職業體驗活動蘊藏的豐富的育人價值,引導學生熱愛生命,提升個人的價值感,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設計課程內容,明確實施方向
職業體驗活動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不同職業,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潛力,為未來的職業規劃打下基礎。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凸顯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使職業體驗活動更有深度和廣度,成為重構職業體驗活動課程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不難發現,許多職業都與生命密切相關,涉及生命的誕生、成長、繁榮、消逝的過程。學校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多種職業,并進行梳理,從生命教育視域出發,重構課程,使其符合不同年段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具體如表1所示。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每年可以選擇兩個課程,體驗不同職業帶來的不同感受,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落實體驗課程,滲透職業內涵
相較于傳統的課程,職業體驗活動課程注重讓學生親身體驗各種職業,通過實踐操作、觀察學習和互動交流,深入了解職業特點、要求和未來的發展趨勢,體會蘊含在不同職業背后的意義,深化對生命的理解。
(一)打造真實場域,優化職業體驗
為了讓學生深入體驗各種職業,學校努力挖掘校內資源,打造多個體驗場域,設置多個崗位,讓學生分班輪流體驗。如學校打造了“小醫院”職業體驗室,深受學生喜愛。“小醫生”穿上白大褂,掛上聽診器,了解人體結構,學習繃帶包扎法、心肺復蘇技能,給前來就診的“病人”測量體溫和脈搏。在此過程中,學生學習基礎的醫學知識,感受生命的珍貴。通過服務他人,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自豪感,明白了醫生這一職業的價值。
此外,學生還穿上特制的職業服,變身育嬰師、交警、攝影師……他們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習職業知識技能,嘗試與他人交流。如:“小醫生”學習如何與患者交流,向患者傳遞正能量;“小交警”學習如何在指揮交通的過程中與司機高效地溝通。這樣的實踐愉快且有意義,學生由此獲得了寶貴的經驗。
(二)現場操練體驗,挖掘職業內涵
為了讓學生產生更真切的體驗,學校設立了“職業感知日”,讓學生跟隨父母去上班。學生觀察父母的工作,然后親身參與實踐,完成現場操練。他們當起了超市營業員、快遞員、幼兒園教師……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深切了解了每份職業背后的不易,理解了父母的辛勤付出。在寒暑假,學校組織“假日小分隊”開展“當一天社區服務者”“當一天城管”等活動,與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接觸。學生體會到不同職業的意義。在此基礎上,他們還對自己喜愛的職業進行了前景調查,分析了從業要求,對照自身的優勢進行了職業暢想。
角色體驗活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了自我。他們不但掌握了相關職業知識和技能,還挖掘了職業的內涵,明白了不同職業賦予人生的意義。
(三)應用數字技術,深化職業探究
依托數字工具開展職業體驗和探究活動,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對于實際活動中難以體驗的職業,可以發揮虛擬情境的作用,豐富職業體驗教育的途徑。
學校編寫了職業體驗活動課程教材,并設置了二維碼。每個職業的特點和要求、優秀的行業代表、實踐的過程……學生都可以掃碼學習,十分方便。教師組織學生通過網絡檢索、分析比較、采訪追蹤、拍攝剪輯等方式深挖職業內涵。同時,學校借助數字影像強化學生的職業認同,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如開展“育嬰師”職業體驗活動課程時,教師先播放紀錄片《生命的起源》,讓學生了解生命的誕生過程,感悟生命的珍貴和母親的偉大。接著,教師播放育嬰師照顧嬰兒的視頻,讓學生感受這一職業的神圣。此外,教師還播放了電影《緊急迫降》,讓學生感受空中乘務員在緊急關頭把乘客生命放在首位的高尚職業情操……影視劇中鮮明的形象讓學生直接、深入地感受到了不同職業的精神內涵。
職業體驗活動課程內容由淺入深,融知識性與技巧性、實踐性與體驗性于一體,從手工制作到烹飪美食,從財經知識到新興科技……體現了課程的專業性、豐富性和探究性。
(四)多方聯動實施,提升綜合效果
職業體驗活動課程涉及多個方面、多個主體。為了提升教育效果,可以實行多方聯動,做到融合推進。
1.與學科學習融合,發揮綜合價值
學校努力把職業體驗活動與學科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教師結合語文、數學、勞動、音樂、科學、道德與法治等課程教材,為學生創設職業體驗的機會。如:在語文課上,學生扮演主持人,主持演講比賽;在數學課上,學生扮演超市營業員,計算賬單;在音樂課上,學生扮演演員,表演故事;在勞動課上,學生扮演園藝家,開展園藝實踐;等等。
六年級數學教學中包括“打折”這一內容。學生要掌握折扣、原價、現價等的計算方法。基于此,教師編寫了職業體驗活動課程教材《打折的奧秘》,帶領“小小營業員”了解打折的不同手段及其優勢。通過比較不同的促銷手法、優惠力度,學生發現了商家打折的奧秘。這樣的聯動,真正做到了學科教學與職業體驗活動課程的有機融合。
勞動課程與職業體驗活動課程的融合同樣值得關注。盡管勞動教育并不等同于職業啟蒙教育,但是二者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關聯。勞動是職業的本質,職業是勞動的分工,二者的目標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將勞動教育與職業體驗活動融合,能使學生發現自身的特長,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
2.與德育實踐融合,提升道德素養
職業體驗活動中蘊含著誠實守信、刻苦勤勞、理想志氣等德育內容,是塑造學生良好品行的重要資源。學校統整職業體驗活動資源,挖掘各類職業中蘊含的人文價值,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
如:“小媒體人”開展了“調查校園周邊環境”的實踐活動,提出“小販賣的燒烤很不衛生,不健康,不應購買”等意見,并在學校的電視臺發出倡議。這樣的職業體驗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問題,幫助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
學校還將職業體驗教育與班隊活動、學生自我管理活動融合,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揚主人翁精神,成為學校管理工作的積極參與者,且都能在自己喜歡的崗位上盡情地展示自己的特長,收獲成長的喜悅和快樂。
三、組織綜合評價,整合課程效果
評價能夠全面衡量課程對學生成長的作用,需要從多維度入手。職業體驗活動課程的評價既關注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又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緒體驗,旨在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其中,評價指標應包含學生對不同職業的理解深度、對職業價值的認同度、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對生命的尊重程度。評價手段一般包括日常觀察記錄、同伴評價、作品展示等。教師運用多樣化的方法,結合定性和定量分析,全面了解學生的行為表現和內心變化。
每學期末,學校都會組織開展職業體驗活動課程“嘉年華”。如:“小導游”帶領他人游覽學校及家鄉景點;“化驗師”帶領他人走進微觀世界;“創客設計師”帶領他人探索3D打印的奧秘……學生或展示作品,或發表演說,或提供服務,盡情享受職業體驗帶來的快樂。
新時代的職業體驗活動課程對教師能力、家校社協同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協同各個主體,依托數字技術,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資源數據庫,保證資源的實時更新和有效分配,確保每項體驗活動都能精準對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
職業體驗活動課程的意義得到了教師、學生、家長的廣泛認可,但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諸多挑戰。如生命教育與小學生職業體驗活動課程如何銜接這一問題就值得深入探討。學校還須不斷探索提升學生生命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實施路徑。
參考文獻:
[1]吳曉.基于體驗學習圈的小學生職業體驗活動設計研究[D].溫州:溫州大學,2019.
[2]陳丹.小學生生涯認知教育實施的調查研究:以長沙市為例[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9.
[3]朱永新.中小學應該系統開展生命教育[J].在線學習,2021(4):75.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藝術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