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贇


在單元整體框架下,怎樣進行單篇課文的設計呢?現以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為例進行說明。這篇課文聚焦思辨性學習任務群,結合此任務群的特點,探究設計情境、任務、活動的路徑和方法,使學生在結構化的學習中明晰概念,提升高階思維能力與語文核心素養。
一、教材分析
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人文主題是“科學精神”,在閱讀方面要達成的語文要素是“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首先拎出本單元核心任務“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根據單元人文主題、語文要素,在大概念下確立了以下四大任務群:任務群一“讀古人科學故事,探尋科學精神”;任務群二“讀科學故事,表達科學觀點”;任務群三“讀兒童科學故事,發現科學奧秘”;任務群四“創作科學故事,建構科學思維”。本課教學屬于第二個任務群?!墩胬碚Q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本單元的第二課,課文通過三個科學發現的具體事例,闡述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個觀點,直指單元閱讀要素。學習本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學會“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的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遷移運用,舉一反三,同時學習科學家的精神。
二、學情分析
學生之前已初步接觸過“圍繞中心意思發表看法”,但才剛剛接觸議論文體,本課還要著重引導學生進一步掌握表達方法,進而引導學生在互動表達、小練筆中鞏固運用。對部分學生來說,這一訓練點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練習中,教師應適時講解注意要點,給學生創造更多自主練習、展示的機會,多練才能提升思維能力、表達能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仿寫練習,學會先提出觀點,然后用具體的事例說明道理,最后總結觀點的寫作方法。在師生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掌握語言表達方法,訓練其語言運用能力。
2.在閱讀后深入思考,在各項學習活動中將低階思維推進到高階思維,學會概括課文及閱讀鏈接《詹天佑》并給出材料中的事例,體會文段是用了什么事例及怎么用事例說明觀點的,從而學會提煉觀點,找尋例證,總結觀點。
3.在搜集學者故事的過程中,在了解許多科學家的故事后,談自己的感受,激發對科學家的敬佩之情,從而培養積極進取、勇于探索的科學品質。
4.通過讀科學家的三個事例,收集科學家勤于鉆研、有所成就的故事及閱讀鏈接內容,感受科學探索的魅力,體會科學家善于觀察與思考、探索真理的決心,從而堅定學習科學家精神的決心,受到精神洗禮。
四、實施
(一)收集資料,展示入課
1.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科學家的資料,以圖片、視頻形式分享。
生1:今天我要帶大家認識的科學家是……,這是我在科學家紀念館拍攝的一張照片……
生2:今天我要帶大家認識的科學家是……,這是我去博物館拍攝的一段視頻……
生3:今天我要帶大家認識的一位科學家是……
2.師:今天這節課咱們一起來學習作家葉永烈的文章《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看看文中寫到了哪幾位科學家?本課又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二)探究課文,習得方法
1.了解課文中心論點,梳理課文基本結構。
中心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課文基本結構:提出觀點(1~2)—論證觀點(3~5)—總結觀點(6~7)
2.引導學生概括文章列舉的3個事例,用“誰發現了……”句式說一說。
生1:第1個事例是“波義耳發現植物酸堿反應并發明石蕊試紙”。
生2:第2個事例是“魏格納觀察地圖提出‘大陸漂移學說”。
生3:第3個事例是“阿瑟林斯基發現腦電波的變化與做夢有關”。
3.指導學習,理清思路。
默讀第3自然段,思考:波義耳是怎樣一步一步發現真理的?在相應地方做批注,寫下自己的感受;再引導學生交流,弄清楚發現真理的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得出真理。
4.合作學習,學法運用。
默讀第4、5自然段,按照學習事例1的方法學事例2、事例3,完成學習任務單(見表1),學生交流并分享。
5.比較學習,習得方法
師:3個事例有什么共同之處,課文是如何一步一步論證中心論點的?
生1:都是從細微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然后提出問題,接著實驗探究,最后找到真理。
師:誰能結合課文內容總結用具體事例論證中心論點的方法?
生1:在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時候,事例的表達要敘述嚴謹。
生2:在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時候,事例的選擇要緊扣觀點、典型充分。
(三)引用材料,遷移運用
“科學發現的機遇,總是等著好奇而又愛思考的人。”在課前的資料收集中,學生了解了許多科學家,在課上,我們又學習了“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的方法,那現在就來進行一場以“科學精神”為主題的交流競賽活動吧。
活動1:科學觀點我表達
師:同學們,首先進入“科學觀點我表達”環節,現在請大家運用學到的方法,練習用具體的事例來論述一個觀點。
第一關:研判觀點和事例是否符合。(答對得2星)
(1)最能說明“勤能補拙”這一觀點的是( B )
A.魯濱遜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回到了英國
B.梅蘭芳每天俯視水底,練習眼神。經過不懈努力,他的眼睛終于變得靈動、有神
C.法拉第經過近十年的不斷實驗、無數次失敗而毫不氣餒,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D.周恩來少年時便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志向,最終成為一代偉人
師:回答正確。為什么選擇B?說一說你的理由。
生:梅蘭芳每天刻苦練習,補了他眼神不好的問題。A沒有一個中心觀點,C是在講法拉第搞科研有恒心,堅持不懈;D是在講周恩來從小立志。
第二關:展示不同的3個事例,引導學生判斷是否能論證中心論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并說明理由。
事例1: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謝皮羅教授敏銳地注意到每次放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向左,也就是逆時針的!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題不放,并反復研究與實驗,證明水的漩渦旋轉的方向與地球自轉有關。
事例2:阿基米德原理,是阿基米德在一次洗澡時發現的。有一天,阿基米德正浸泡在浴盆里洗澡,看見盆中的水面隨著自己身體浸下去而升高,經過反復研究與實驗,從中悟出了阿基米德原理。
事例3:談遷是明朝末年的窮秀才,他歷盡千辛萬苦,花費27年時間,寫出了一部關于明朝的史書,并將其定名為《國榷》。
學生根據已選定的觀點進行表達。(根據回答得2~4星)
學生回答,事例1能論證中心論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事例2和3沒有很好地體現追根求源、不懈探索這個意思。
第三關:“玩也能玩出名堂”“有志者事竟成”兩個中心論點,結合收集到的材料,任選一個中心論點進行說明。
提出觀點:“玩也能玩出名堂”。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總結觀點:
提出觀點:“有志者事竟成”。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總結觀點:
引導評價:你認為他寫得怎么樣?誰來評一評?(見表2)
活動2:科學人物我來評
師:為了同學們能更好地對科學家進行評價,老師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位鐵路方面的科研專家。知道他是誰嗎?——詹天佑。同學們已經自主閱讀了文后的“閱讀鏈接”,現在再快速地瀏覽一下,想一想詹天佑是一個怎樣的人?你的依據是什么?(評價正確得2星)
1.學生評價人物,教師適時引導
師:詹天佑是一個怎樣的人?文中有一句話進行了概括總結。這句話就是文章的觀點,那作者用了哪些具體的事例來論述觀點的呢?(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之字形線路)
師:誰能結合具體的事例評價一下詹天佑?
2.生自由評價
教師小結: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他排除萬難主持修建了我國第一條鐵路,他的所作所為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自豪。
活動3:科學精神我學習
師:科學家身上的科學精神是我們需要學習的。競賽活動繼續。
第一關:“開火車”說一說有關科學精神的詞語(回答正確得1星)
第二關:在眾多科學家中,讓你敬佩的科學家肯定有很多,請抽選科學家,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說說體現的科學精神。(回答正確得3星)
第三關:受到啟發,踐行科學精神(回答正確得2~3顆星)
師:那些科學家及詹天佑的事跡,對你有什么啟發呢?在遇到難題時,你會怎么做?對身邊的問題和現象你會不會多問幾個為什么?
教師小結:如果你能像詹天佑及那些科學家們一樣見微知著、善于思考、鍥而不舍,相信你也能將“?”拉直為“!”。
(四)課后拓展,科學實踐
師:圍繞“科學”這個主題,我們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表達科學,學會了圍繞一個觀點用具體事例進行說明的方法,課后給大家留兩項實踐活動:
1.請繼續運用學到的方法去搜集整理“科學家的故事”,再用具體的事例贊一贊你最欽佩的科學家。將你的分享拍成視頻發布在班級釘釘圈,到時評出“科學故事”優秀分享之星。
2.小練筆。圍繞觀點選擇具體的事例進行論述。
觀點一:功夫不負有心人;觀點二:成功在千萬次失敗之后;觀點三:細節決定成敗;觀點四:勤能補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