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璐



一、內容分析
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以“走近中國古典名著”為主題編排了四篇課文,分別是《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四篇課文在文學手法、文化內涵、情感價值等方面均有著不同的價值(見表1)。
二、學情分析
見表2。
三、教學目標
見表3。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篇:課前導學,夯實基礎
教師課前利用線上教學平臺發布導學任務單(如表4所示)。
(二)課中篇:多樣教學,了解主題
1.創設情境,布設任務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古典名著大單元教學在情境創設中應當從學生的所思所想出發,保證能夠通過真實的情感給予學生思想啟迪,所以根據本單元教學內容,可將教學主題確定為“古典名著之旅”。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短片《一分鐘了解四大名著及作者》。
師:在一個神秘的圖書館里,藏有通往不同古典名著世界的時空之門。你們作為“時空探險家”,需要收集名著中的線索,解鎖時空之門,與名著中的角色一起經歷冒險,從而深入了解古典名著的故事情節、人物特點和文化內涵。
多媒體展示任務內容(如表5所示)。
學生自行分組完成任務。
(設計意圖:上述三個任務分別從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創意與創造等方面開展,幫助學生架構新舊知識橋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名著背景,感受名著的文化價值和情感內涵。)
(二)明確活動,開展教學
【任務一:名著線索收集】
師:同學們,結合剛剛老師播放的四大名著簡介,相信大家對課文的背景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來請各小組同學搜集課文中出現的有關名著的信息,與我們分享。
組A:我們小組閱讀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選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文中主要人物有諸葛亮、周瑜、魯肅等,講述了諸葛亮如何巧妙地利用草船借得曹操的箭矢,成功完成了周瑜交給的三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
組B:《景陽岡》出自施耐庵的《水滸傳》,描述了武松在景陽岡上酒醉后,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兇猛的老虎的故事。
組C:《猴王出世》選自吳承恩的小說《西游記》,講述了孫悟空從石頭縫里蹦出來,成為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的故事,展現了他的機智、勇敢和本領。
組D:《紅樓春趣》選自曹雪芹的《紅樓夢》,講述的是寶玉、黛玉等人在大觀園里放風箏的歡樂場景,體現了他們無憂無慮的少年生活。
(設計意圖:在該項任務的引導下,學生通過瀏覽課文尋找細節對課文的故事情節做出梳理,也通過故事情節了解人物形象。)
【任務二:名著世界探索】
師:請大家再次閱讀課文,選出一兩句或一兩段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與同學們分享一下你喜歡的理由。
組C:我喜歡《猴王出世》里面石猴說的“我進去!我進去!”這一句表現出孫悟空的好奇心,也表現出他不畏艱險,勇敢地跳進水簾洞,探尋未知的世界的精神。這句話體現了探索精神和冒險精神的重要性。
……
師:分享得不錯!那請大家代入自身角色,假如你是在場的其他人物角色,你與諸葛亮、武松、孫悟空、賈寶玉或其他角色會產生怎樣的對話?能否與小組成員完成一場“時空對話”?
【例】
生(諸):我是諸葛亮,很高興能與你們進行交流。
生(驚訝地站起來):您……您真的是諸葛亮先生嗎?我們太榮幸了!
生(諸):不必多禮,孩子們。我聽說你們正在學習我的故事《草船借箭》,有什么疑問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嗎?
生:先生,您當時是怎么想到用草船借箭這一計策的?這太神奇了!
生(諸):哈哈,其實這并非神奇的計策,而是根據周瑜的計謀和我對天文、地理的了解,加以巧妙運用而已。當時,我預測到江面上會有大霧,而曹軍又不熟悉水戰,因此才決定利用草船借箭。
生:諸葛亮先生,您當時有沒有感到壓力很大?畢竟這是一項生死攸關的任務。
生(諸):確實,當時的情況十分緊張。但我深知,作為一位謀士,我必須保持冷靜和鎮定。同時,我也相信我的能力,相信我能夠完成這個任務。
(設計意圖:在此環節中,首先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學習任務深入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中的經典語句,分析語句妙用之處,隨后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代入課文情境,與人物進行對話,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其用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內心。)
【任務三:名著創作展覽】
師(布置課后任務):相信大家對課文已經有了深入的理解,請大家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學習任務三“名著創作展覽”。
(設計意圖:將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延伸至課后,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勇氣,完成跨學科學習任務。)
▲抓關鍵詞,深品課文
師:四篇課文分別是我國四大名著的經典節選,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己智慧的雙眼找找課文中的關鍵字、詞、句,并與其他同學分享其蘊含的深意。
(個人探究、小組討論)
生A:在《草船借箭》中,我認為“神機妙算”“委托”兩個詞是課文的核心詞匯,因為神機妙算形容諸葛亮驚人的機智和巧妙的計謀,他善于分析復雜的變化形勢,決定策略;委托則指的是將自己的事務囑托他人代為處理,這里指周瑜委托諸葛亮造箭。
師:請問將這兩個詞語放在課文中,有著怎樣的含義呢?
生A:“神機妙算”是形容諸葛亮的詞語,它突出了諸葛亮驚人的智謀和精巧的策劃能力。在故事中,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成功地從曹軍那里借得了大量的箭矢,解決了周瑜軍隊箭矢短缺的問題。這一行動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和出奇制勝的策略。這個詞不僅讓讀者對諸葛亮的智慧贊嘆不已,還展示了諸葛亮作為軍師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而“委托”則是描述周瑜將造箭的任務交給諸葛亮的詞語。這個詞語的使用,體現了周瑜對諸葛亮的信任和期待,同時也展示了諸葛亮在軍隊中的重要地位。周瑜知道諸葛亮有智謀,因此才將這么重要的任務交給他。而諸葛亮接受了這個任務,也表明他有決心和信心完成它。這兩個詞語在整個故事中的作用,不僅在于描述人物的性格和推動情節的發展,更在于凸顯智慧和策略在戰爭中的重要性。它們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了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同時也傳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困難和挑戰面前,智慧和策略往往能夠戰勝一切。
生B:我們小組細讀了《景陽岡》,認為這篇課文中的關鍵字詞有“篩酒”“踉踉蹌蹌”等,“篩酒”是“斟酒”“倒酒”的意思,描繪了店家為武松斟酒的動作,也暗示了武松在上景陽岡前的飲酒行為。通過“篩酒”這個細節,讀者可以感受到武松豪放的性格和他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此外,“篩酒”也為后文武松醉打猛虎埋下了伏筆。“踉踉蹌蹌”形容走路不穩、跌跌撞撞的樣子,進一步凸顯了他飲酒過量的狀態,這種狀態為后文武松與猛虎的搏斗增添了難度和戲劇性,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這兩個詞語在《景陽岡》一課中通過描繪具體場景、刻畫人物形象、營造緊張氛圍以及引導讀者思考,共同發揮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作用。
生C:我們小組讀完了《猴王出世》這篇課文,認為課文中“天真地秀”“喜不自勝”等是其關鍵詞。“天真地秀”形容天地間的靈氣。在課文中,“天真地秀”既是對花果山美景的描繪,也是對石猴出世背景的鋪墊。這個詞通過展現花果山的靈秀之氣,為石猴的出世和成長創造了一個神奇而美好的環境,也暗示了石猴將來會有非凡的成就。“喜不自勝”則是形容非常高興,自己都覺得受不了。課文中,當石猴發現水簾洞后,他“喜不自勝”,這充分展現了他天真活潑、好奇探索的性格特點。同時,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因為石猴的這份喜悅促使他決定住進水簾洞,并因此成為眾猴之王,開始了他的猴王生涯。“天真地秀”和“喜不自勝”兩個詞在《猴王出世》一課中共同塑造了石猴的形象,展現了他的性格特點和成長環境,同時也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生D:我們小組完成了《紅樓春趣》的閱讀,認為“鉸”“忌諱”“飄飄飖飖”是課文的關鍵字詞。“鉸”是剪的意思。通過“鉸”這個動作,我們可以想象到風箏線被剪斷后,風箏隨風飄去的情景,進一步感受到放風箏的樂趣和自由自在的感覺。“忌諱”指因風俗習慣或畏懼權勢而對某些不吉利的語言或舉動有所顧忌,這個詞反映了古代社會的道德觀念和禮儀規范,也展示了當時社會對兩性問題的敏感和避諱。“飄飄飖飖”形容隨風飄動搖擺,用來描繪風箏在空中的狀態。通過“飄飄飖飖”這個詞,讀者可以想象到風箏在天空中自由飄飛的美麗畫面,感受到風箏的輕盈和靈動。三個關鍵詞不僅描繪了具體的場景和人物形象,還豐富了文本的表達效果和讀者的閱讀體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字詞閱讀課文、分析課文,從而達到深度品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理解認知的目的。)
五、教學反思與優化構想
(一)教學反思
此次教學存在以下兩點不足:第一,課容量大,學生思考時間不足;第二,未能突出大單元群文教學特色。
從第一點而言,本單元四篇課文均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內容節選,無論是單篇閱讀教學還是大單元閱讀教學均存在課容量較大的問題,但是此次課例時間明顯不足,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充分,部分語文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對學習任務快速反應,但是對于部分學習基礎水平不足的學生而言,思考時間不足,無法快速進入課堂活動;從第二點而言,雖然學習任務群存在課堂教學活動、課中、課后教學聯系,但是單篇課文講解時間不充足,未能發揮大單元群文閱讀教學優勢。
(二)優化構想
針對上述教學不足,建議從以下兩方面優化:第一,分解學習課時及任務;第二,凸顯學習任務群下的大單元教學特色。
從第一點而言,針對課容量大的問題,在后續的教學中可將學習任務進行細分:任務一:粗讀課文,了解大意;任務二:聚焦細節,品味細讀;任務三:比較閱讀,感受對比;任務四:創新演繹,感受任務。
四大學習任務中,任務一、任務二可占據一個課時,任務三、任務四可占據一個課時。而針對如何凸顯學習任務群下的大單元教學特色,教師可首先突出群文閱讀教學特色,充分整合各類教學資源,除了上述可為學生展示的短視頻資源之外,也可展示教材、教輔、影音、圖書館資源等,形成豐富多樣的資源庫。除此之外,在學習任務群的引導下也可著重開展讀寫結合訓練,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通過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將閱讀所得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和思想。最后,為了發揮現代化教學方法的效能,教師也可組織開展課后實踐活動,如鼓勵開展課外閱讀、整本書閱讀、網絡學習、社會實踐等多樣化活動,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和學習路徑。此種方式需要注重學習空間及活動形式的多樣性、互動性和開放性,鼓勵學生通過互動合作促進各自語文學習水平提升,實現個體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