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豐 郭思雨

摘 ? ? ?要:在新興業態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的按行業或部門劃分職責的政府風險監管模式有待升級。新興業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給政府風險監管模式帶來了新的挑戰,物流園區、大型商業綜合體等不僅涉及眾多行業和領域,還帶來了多重風險。在此背景下,良好的跨部門綜合監管是解決新興風險隱患的重要前提,破解風險監管的碎片化難題是提升應急管理效能的重要課題。只有打破部門壁壘,實現信息共享、資源整合和協同作戰,才能有效應對跨領域、跨行業的綜合風險。結合整體性治理理論,深入探討跨部門綜合監管的實現路徑。研究發現,跨部門綜合監管離不開明確的組織分工,要依靠合適的制度進行協調與整合,爭取推進整體性的風險治理,嚴密排查新興風險帶來的隱患,以應對新業態發展背景下的多重風險挑戰。
關 ?鍵 ?詞:協同治理;應急管理;風險監管;大型商業綜合體
中圖分類號:D630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8207(2024)06-0077-10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逐漸增強。以物流園區、大型商業綜合體、旅游景區以及大型綜合體育場館等為代表的涵蓋多種業務類型的新興業態迅速發展。這些新興業態涉及多個領域、多個行業,如物流園區包含倉儲、運輸、餐飲、住宿等業務,大型商業綜合體包含餐飲、演藝、體育項目、教育培訓、娛樂等業務,旅游風景區包含客運、餐飲、住宿、演藝、體育項目等業務。當下,傳統的按行業或部門劃分職責的政府風險監管模式已難以適應新興業態的發展,職責不清、分工不明等問題逐漸凸顯,難以應對新興業態帶來的多重風險,亟須探索出新的跨部門綜合監管的制度與機制。2023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的指導意見》,強調“進一步加強跨部門綜合監管”,解決“監管責任不明確、協同機制不完善、風險防范能力不強以及重復檢查、多頭執法等問題”。在此背景下,筆者以跨部門綜合監管為研究主題,以J省大型商業綜合體的風險監管實踐為研究案例,通過實踐案例與經典理論的有機結合,對以大型商業綜合體風險監管為代表的跨部門綜合監管難題進行深入分析,并通過分析實踐案例的演化過程嘗試勾勒出跨部門綜合監管優化的可能路徑。
國內外關于公共危機的協同治理研究各自呈現出鮮明的特征。通過梳理相關領域的文獻發現,國外公共危機的協同治理研究更多地關注政府及其外部組織間的協同關系,對政府、社區、公民及第三方組織等主體間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協作關系有著豐富的研究成果,而國內的相關研究更多地關注政府內部各職能部門間的跨部門合作。[1]如王洛忠和秦穎對我國危機治理跨部門協同機制的路徑選擇進行了分析研究;[2]孫迎春對澳大利亞整體政府改革與跨部門協同機制進行了分析,從多角度較為系統地闡釋了政府跨部門協同機制的國外發展情況。[3]我國公共危機管理的跨部門協同研究大體上呈現出兩種研究傾向:一是對跨部門協同機制優化的研究,二是對跨部門協同技術支持的研究。對跨部門協同機制優化的研究聚焦于公共危機管理中政府各職能部門間協同合作的有效機制,嘗試從組織運行與制度調節角度入手,找尋有效的跨部門協同路徑。如潘瀟和樊博以食品藥品安全聯合監管為例對應急管理中跨部門協同能力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4]劉紀達和麥強以議事協調機構為切入點分析了自然災害中應急管理職能機構之間的有效協同與配合。[5]對跨部門協同技術支持的研究則聚焦于各類硬件、軟件的優化與應急跨部門協同能力的關系,關注各類應急信息平臺建設、應急指揮與聯動應用的開發、智慧城市建設對應急管理的賦能及應急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優化。如陶振對我國智慧應急實踐的發展進行了梳理,并對智慧應急平臺的建設與優化路徑展開了分析;[6]錢曉軍和范冬萍分析了GIS技術及物聯網在城市物聯應急平臺構建中的應用。[7]隨著經濟的發展,集娛樂、商業、教育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大型商業綜合體蓬勃發展,其經營主體類別多樣,隨之而來的便是多種風險的匯集,亟須有效監管來控制其中的安全隱患,避免突發事件爆發造成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然而,此類多功能的大型商業綜合體涉及的監管部門數量眾多,協調困難,難以形成監管風險的合力。因此,應急管理領域也亟須探索出跨部門綜合監管與治理的有效協同機制。
二、大型商業綜合體跨部門綜合監管的現實樣態
為了能夠深入地分析跨部門協同中的協調與整合機制,筆者選擇公共管理領域解決“碎片化”問題的經典理論,即整體性治理理論。整體性治理的相關研究認為如果不同類型的職能部門在面對公共管理問題時“各自為政”,彼此之間缺乏溝通、聯動,那么“碎片化政府”便由此形成,政府的整體性政策目標在“碎片化政府”的背景下也很難實現。[8]對于傳統的行政體制而言,分工、各司其職以及層級節制是最基本也是非常顯著的特征。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及其帶來的社會特征的迭代、演化,在當今社會中許多不同于傳統業務模式的新業態逐漸發展起來。這些新業態不同于傳統產業的單一性,往往融合多個領域、多個行業,隨之而來的便是融合多領域、多行業風險特征的新型多重風險。[9]20世紀70年代末,新公共管理運動興起。新公共管理運動強調以“政府再造”來應對傳統行政體制的機構臃腫和效率低下等問題,其基本思路就是借鑒企業管理的方法對政府組織進行改造,通過競爭等方式來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公共服務質量。但新公共管理運動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管理分割”等問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其弊端日益顯現。整體性治理主張從破碎走向整合,著眼于政府內部機構和部門的整體性運作。[10]英國政治和公共管理學家、諾丁漢特倫特大學教授佩里·希克斯在2002年將整體性治理分為協調和整合兩個階段。[11]“協調”即政府機構間為發展聯合性和整體性工作,聯合信息系統、機構間對話、共同規劃和決策的過程,而“整合”則傾向于執行過程和實際行動。[12]因此,筆者構建圖1所示的研究框架,以J省大型商業綜合體監管的跨部門優化實踐為案例,從組織和制度兩個層面探尋協調、整合兩階段的實現。
(一)大型商業綜合體跨部門綜合監管現狀
根據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印發的《大型商業綜合體消防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安委辦〔2018〕21號)規定,大型商業綜合體被定義為: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含)以上的集購物、住宿、展覽、餐飲、文娛、交通樞紐等兩種或兩種以上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商業綜合體(不包括住宅和寫字樓部分的建筑面積)。由于大型商業綜合體集購物、住宿、餐飲、娛樂、展覽、交通樞紐等功能于一體,建筑體量龐大、空間設計復雜、功能業態多樣、人員活動密集且無序流動、火災載荷密度較大,各種安全風險交織疊加,一旦發生事故災難,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因此,我國大型商業綜合體的生產安全問題備受關注。這些大型商業綜合體不僅是公眾的購物、娛樂場所,也是人員密集場所,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往往會帶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近年來,我國大型商業綜合體生產安全事故時有發生。2021年,C市李氏婚紗夢想城“7·24”重大火災事故造成15人死亡、25人受傷。[13]2022年6月9日,H市臨平區杭州灣建材裝飾城18幢二層的H市冰雪大世界發生火災,事故造成4人死亡,2名消防員犧牲,建筑物過火面積600平方米。[14]這些事故的發生暴露了部分大型商業綜合體在安全監管方面存在較大的缺陷和漏洞。從火災防控到人員疏散,從安全設施到應急預案,稍有疏忽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因此,對于大型商業綜合體來說,加強安全管理、完善安全制度、提升應急能力刻不容緩。同時,政府和社會各界也應加強對商業綜合體的監管和指導,共同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影響大型商業綜合體監管效果的關鍵因素是大型商業綜合體的運營管理主體和各經營主體的監管涉及多個政府部門,協調管理難度較大。根據《國家統計局關于執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第1號修改單的通知》(國統字〔2019〕66號)中《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規定,大型商業綜合體運營管理單位的主營業務為物業管理(行業代碼7020)及房地產租賃經營(行業代碼7040),均屬于房地產業(行業代碼70)范疇。商業綜合體內部的主要經營單位所涉及的行業更是種類繁多,如商場和超市屬于零售業(行業代碼52),賓館和客棧屬于住宿業(行業代碼61),飯店和檔口屬于餐飲業(行業代碼62)等。[15]此外還包括消防、燃氣、消防、特種設備等。因此,大型商業綜合體為單一經營單位運營管理、多種行業經營單位從事經營活動的復雜業態。這種新興業態涉及監管部門多、管理難度大,風險隱患極為突出,亟須各職能部門進行橫向的資源整合,理順協調機制,形成監管合力以應對多重風險背景下的新業態風險監管難題。以大型商業綜合體為代表的新興業態,其風險多樣且融合,單一部門已經無法應對此類隱患,若不理順跨部門協調機制,構建更為流暢、高效的跨部門協作模式,則難以對此類風險隱患進行高效的預防與管理。
(二)跨部門綜合監管面臨的實踐問題
⒈安全生產責任劃分問題。跨部門綜合監管中部門安全生產責任劃分問題是制約監管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安全生產責任劃分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權責不一致,存在“一刀切”“為了分工而分工”的現象,使一些部門的安全責任超出部門職責權限,導致其監管“有心無力”,無法有效通過監管督促隱患排除。實踐中這些部門在執行監管任務時往往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既需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確保生產安全,但又因為本部門職責權限有限而感到力不從心,無法有效地通過監管手段督促隱患的排除。這亦使得這些部門在監管過程中既無法有效地行使權力,也無法完全承擔起應有的責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監管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權責劃分不清晰,尤其是基層部門對主管行業領域事中事后監管事權界定不清,導致基層部門在實際工作中有時難以準確界定自身的權力和責任范圍,如市縣級部門在明確本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方面往往是滯后甚至缺失的。
⒉商貿領域安全生產聯動機制問題。商貿領域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涉及政府多個職能部門,協同聯動成為有效監管以大型商業綜合體為代表的新業態的必由之路。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安全生產責任劃分存在不清晰、不一致的問題,這對商貿領域安全生產的聯動機制也產生了影響。部分責任商貿領域安全生產的相關部門對于“模糊地帶”的監管工作持回避態度,坐等其他部門的部署安排和牽頭組織,使得安全責任鏈條出現“斷點”。此外,在安全生產責任劃分問題之外,各職能部門之間也缺乏溝通協商,尤其是在以大型商業綜合體為代表的商貿領域安全生產監管中,基層各部門之間缺乏常態化、制度化的協作聯動機制,商務、應急、消防、市場、住建等部門信息不對稱、難共享,與屬地街道和社區的融合對接也相對滯后。
⒊安全生產監管力度問題。大型商業綜合體的安全生產監管涉及多個職能部門,并非單一部門的職責可以覆蓋的。商貿領域安全生產監管存在責任劃分不清晰、不一致的問題,使得該領域的安全生產監管難以流暢聯動。而且單一部門面對復雜的大型商業綜合體的安全監管普遍會感到吃力,多重風險疊加下的安全隱患早已并非單一部門的職責權限可以覆蓋,這使得以大型商業綜合體為代表的商貿領域綜合監管存在監管力度不足的問題,一些風險隱患長期存在。實踐中,由于商貿領域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劃分不清晰、聯動不順暢,一些風險隱患的整改效率難以提高,整改不徹底或虛假整改等現象時有發生,使得商貿領域安全生產監管的效率難以大幅提升。
三、大型商業綜合體跨部門綜合監管的優化進路
在跨部門綜合監管的實踐中,碎片化狀態使得各職能部門的風險監管行動如同散落的拼圖,各自為政,難以窺見全貌。從監管碎片化狀態到整體性治理的過程中,組織賦能和制度賦能成為兩大關鍵支柱。組織賦能可明確跨部門綜合監管的職責歸屬,打破部門間壁壘森嚴、權責不清的局面。通過設立專門的綜合監管機構或賦予現有部門新的職能,實現監管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制度賦能從協調與整合兩大視角構建跨部門綜合監管的制度規制,確保各項監管措施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協調監管機制,必須完善與跨部門綜合監管相適應的常態化監管制度規制。跨部門綜合監管的制度規制主要可分為協調與整合兩類,即以協調為目的的專人負責制度和調度通報制度,以整合為目的的督導檢查制度、齊抓共管制度和考核評比制度。這些制度不僅規范了各部門的監管行為,還促進了信息共享、協同聯動,有效避免了監管空白和重復勞動。組織賦能和制度賦能兩者相輔相成,從而共同推動碎片化的監管活動逐步實現協調與整合。由此,大型商業綜合體跨部門風險監管的優化可分解為三條路徑,即組織賦能監管、制度賦能協調和制度賦能整合。
(一)組織賦能監管:明確跨部門綜合監管的職責歸屬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給監管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整體政府中,各部門的職責具有明確的邊界,而非傳統公共行政中不同部門的職責存在著交叉和重疊。[16]在大型商業綜合體這樣的復雜場景中,監管對象涉及眾多行業和領域,需要多個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監管。為了確保監管工作的高效有序,明晰跨部門綜合監管中的各項職能部門分工成為一項重要任務。在大型商業綜合體跨部門綜合監管的優化中,組織路徑的措施重點在于推進權責劃分,明確跨部門綜合監管中各部門的職責歸屬,推進權責劃分,構建高效有序的監管體系。這不僅有助于消除監管盲區,還能有效提高監管效能,為大型商業綜合體的安全穩定運營提供有力保障。
具體而言,跨部門綜合監管的優化需要對現有的監管架構進行全面梳理,找出權責不清、職能交叉等問題,并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方案。在跨部門綜合監管優化的過程中,行業主管部門要會同相關監管部門依照法律法規和權責清單,逐項明確跨部門綜合監管事項責任分工。對行業主管部門不明確、監管邊界模糊、監管責任存在爭議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與之相關的各部門都要主動履職、密切配合,防止出現監管空白;同時,要按照領域歸口、業務相近原則和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主要行為特征,會同有關方面及時對其研判定性、明確監管職責。
以J省C市為例,2023年5月,C市人民政府開展十二個專項的安全生產百日攻堅行動,明確了安全生產跨部門監管的任務分工。堅決防止為了分工而分工,糾正個別地方把國民經濟分類“商貿行業”與商務部門主管“商貿行業”混淆的做法,科學界定安全監管與安全管理責任,有效解決基層商務主管部門安全責任分工混亂,對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行動疲于應對、應付對付,安全生產責任壓不實、工作不落實等現象。建立商貿領域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部門協作聯動機制,協調應急管理、市場監管、住建、交通、公安和消防救援等部門的協作聯動和與街道(社區)、鄉鎮的融合對接,主動協調配合,互通情況信息,開展聯合檢查,移送處理問題,推動形成安全生產協作聯動、齊抓共管合力。
優化跨部門綜合監管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面對日益復雜多變的監管環境時,任何單一部門都難以應對所有挑戰。因此,強化協作是優化跨部門綜合監管的重要保障,各部門必須摒棄單打獨斗的思想,積極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合力。在這一過程中,各部門的職責劃分便成了重中之重。在通過組織賦能跨部門監管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依法依規、明確責任、強化協作,不斷完善監管體系,提高監管能力,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對于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各部門更應主動作為。這些新興領域往往具有跨界性、創新性和快速發展的特點,給監管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需要各部門加強對組織賦能的前瞻性思考和創新性探索,促進溝通協調,確保不出現監管空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制度賦能協調:打通跨部門信息流動路徑
在大型商業綜合體跨部門綜合監管的優化中,制度賦能體現在對跨部門工作協調的優化上。傳統的跨部門協作往往存在著信息不暢、溝通不及時等問題,導致監管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出現監管漏洞。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打通跨部門信息流動渠道,消除信息壁壘。通過制度設計理順跨部門信息流動路徑,搭建跨部門信息共享平臺,實現更加及時的信息更新和共享,提高決策效率和準確性。在大型商業綜合體跨部門綜合監管優化的實踐中,專人負責制度和調度通報制度體現了制度賦能協調這一優化路徑。
專人負責制度即各相關部門確定1名副職領導、1名業務處(科)長專司此項工作,確定1名工作人員為本單位聯絡員,確保工作有效運行。專人負責制度作為一種管理方式,具有顯著的優點。一是專人負責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這種制度下,每個人都有明確的職責范圍,知道自己需要負責的任務。這使得工作中減少了不必要的溝通成本,提高了信息傳遞的效率。當遇到問題時,可以直接找到負責該事項的工作人員,避免了層層上報、多方協調的繁瑣過程。從而提高了整體工作效率,使各相關部門能夠更快地應對實踐中的問題,提高行政效率。二是專人負責制度有助于提高工作質量。工作人員對自己負責的工作有著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特長。專人負責制度要求工作人員對所負責的工作環節精益求精,這有利于提升工作質量。同時,專人負責制度使得每個工作人員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從而提高整個監管隊伍的工作效率。三是專人負責制度還可以有效地防止推諉、敷衍塞責等不良現象的發生,提升相關部門的行政水平。四是專人負責制度有助于提高決策效率。當遇到重大風險隱患時,可以迅速召集相關人員進行研討,提出專業性建議。這有助于提高風險管理的決策效率,使相關部門能夠更加迅速地應對新興風險的演化,提高風險監管效率。
調度通報制度即采取每日一調度、每周一匯總等措施,定期通報各成員單位工作開展情況,推動大型商業綜合體安全源頭治理各項任務落實。調度通報制度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工具,在我國的各個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將調度通報制度引入我國政府部門的風險監管工作是推動跨部門綜合監管的有效舉措。一是有助于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信息的發布、接收和處理都有明確的規定和流程,使得各類信息能夠迅速、準確地傳遞到相關人員手中。這對于風險監管的相關部門來說,意味著能夠及時掌握一線的情況,從而更好地進行決策,提高風險管理與隱患排查的有效性。二是有助于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各項工作進展、問題和成果都會被及時通報,使得各相關部門的工作狀態和工作進度都處于公開透明的狀態。這不僅有助于消除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監管難題,還能夠提高各部門間的協調能力與凝聚力。此外,調度通報制度還能夠促進各相關職能部門間的信任關系,使得各職能部門間的溝通與協調展現出更高的透明度和信任度。三是有助于提高各部門面對風險隱患的解決能力。當問題出現時,可以迅速找到相關人員進行處理。四是有助于組織能夠及時了解到風險監管工作的最新動態,從而調整自身的工作策略,提高風險監管能力。
(三)制度賦能整合:構建跨部門協同行動網絡
制度優化對跨部門監管的推動還體現在對組織間資源整合上,通過制度賦能整合構建各職能部門間的協同行動網絡。為了實現有效地跨部門監管,必須打破傳統的部門壁壘,促進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緊密合作。這就需要通過制度創新來構建各部門間的協同行動網絡,確保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監管的全面覆蓋。在大型商業綜合體跨部門綜合監管優化的實踐中,督導檢查制度、齊抓共管制度和考核評比制度共同推動了跨部門行動網絡的構建,從制度層面賦能了跨部門資源整合,形成更為完整的協同行動網絡。
督導檢查制度主要采取“四不兩直”、明察暗訪、“干部+專家”等方式,對各成員單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一是有助于防止各成員單位工作中出現漏洞和問題,提高跨部門綜合監管的工作質量,確保風險隱患得到有效排查。二是有助于提高各成員單位的風險監管能力,各成員單位會受到嚴格的監督和指導,對本部門的工作有著更高的要求。這使得各成員單位在風險監管工作中不斷學習和成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素質。三是有助于提高跨部門管理水平。在這種制度下,督導人員可以全面了解各成員單位的工作情況,及時發現并糾正跨部門綜合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齊抓共管制度通過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況通報、聯合查處、隱患移送等機制,形成大型商業綜合體安全監管合力。信息共享、情況通報以及隱患移送等通道是否順暢對跨部門綜合監管的有效與否至關重要。“齊抓共管”之下,信息流通順暢,風險隱患移送效率大幅提升,顯著促進了大型商業綜合體的跨部門綜合監管與隱患管理、排查。各職能部門共同參與風險監管,可以充分融合各方意見,提高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避免單一部門的盲目決策,降低決策風險;齊抓共管制度有助于強化責任落實。在這種制度下,各部門都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監管責任,確保風險監管目標的實現,從而提高風險監管工作效率,避免跨部門綜合監管工作中出現推諉和不負責任的現象。
考核評比制度以“賽馬”機制督促重點任務落實,根據考核指標,以工作量對各地各部門工作進行排名。整體性治理理論認為,責任感是實現整體性治理最重要的功能性要素,管理層面的有效考核如績效評估等可確保責任感,從而使跨部門網絡關系得到有效整合。[17]考核評比制度是一種對組織內部各項工作進行評價、排名和獎懲的管理工具,在提升行政效率上具有優勢。一是各成員單位為了獲得更好的績效和排名,會主動提高自身風險監管能力,從而推動跨部門綜合監管整體績效的提升。二是考核評比制度鼓勵各部門之間的良性競爭,促使各部門不斷優化風險流程、提高風險監管效率。三是考核評比制度有助于促進風險監管方式、方法的創新,鼓勵各成員單位追求更高的績效與排名,創新管理方法,探索更為有效的風險監管方式,從而推動跨部門綜合監管能力的整體性提升。
四、討論與展望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產方式的轉變、生產力的提高,一些新業態、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發展以及一些新的生產組織和管理模式的變化,都給安全生產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和機遇,在新興業態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應急管理工作面臨新的戰略機遇、任務、階段、要求和環境,這也對跨部門監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通過調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跨部門綜合監管是對傳統的部門職責和工作機制的優化創新,涉及府際關系和利益格局的深度調整,必須統一思想認識,牢固樹立整體性治理的理念。黨的二十大報告立足總體國家安全觀,圍繞完善公共安全體系,部署推進“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應急管理領域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體現的就是整體性安全觀,與大安全大應急理念一脈相承。跨部門綜合監管將倒逼應急管理理念和組織模式的革新。
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風險監管工作首先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安全發展理念,始終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政治責任感。監管部門主動上前一步,扛起部門安全生產責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隱患,全力以赴做好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整治。要積極研究破解風險監管過程中發現的深層次矛盾問題,理順跨部門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在風險監管中的作用,整合各職能部門的優勢能力與資源,確保有效高效地查大問題、除大隱患、防大事故。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集中精力研究破解風險監管中部門監管職責邊界不清、行業安全管理不到位和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的矛盾問題。通過跨部門協調的進一步推進,推動相關部門安全監管能力的建設,規范風險隱患監督檢查程序,有效解決檢查和治理方面的頑疾,徹底排查整治各領域重大安全風險隱患,堅決防范遏制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新興風險隱患的應對需要整合各職能部門的優勢資源與能力,形成風險隱患監管的合力。應急管理工作要在政府的主導下整合各方力量,充分發揮第三方組織機構的優勢與積極性,致力于構建跨部門綜合監管的新格局,助力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提高政府監管效能。
【參考文獻】
[1]周芳檢.大數據時代城市公共危機跨部門協同治理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4.
[2]王洛忠,秦穎.公共危機治理的跨部門協同機制研究[J].科學社會主義,2012(5):121-123.
[3]孫迎春.澳大利亞整體政府改革與跨部門協同機制[J].中國行政管理,2013(11):94-98.
[4]潘瀟,樊博.應急管理中跨部門協同能力的影響因素研究——以食品藥品安全聯合監管為實證背景[J].軟科學,2014(2):52-55+60.
[5]劉紀達,麥強.自然災害應急協同:以議事協調機構設立為視角的網絡分析[J].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2021(3):54-64.
[6]陶振.邁向智慧應急:組織愿景、運作過程與發展路徑[J].廣西社會科學,2022(6):120-129.
[7]錢曉軍,范冬萍.GIS技術及物聯網在城市物聯應急平臺構建中的應用[J].現代電子技術,2015(24):69-71+75.
[8]Perri,Diana Leat,Kimberly Seltzer&Gerry Stoker.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The New Reform Agenda[M].London:Palgrave Press,2002:39.
[9]蔡立輝,龔鳴.整體政府:分割模式的一場管理革命[J].學術研究,2010(5):33-42+159.
[10]竺乾威.從新公共管理到整體性治理[J].中國行政管理,2008(10):52-58.
[11]曾凡軍.論整體性治理的深層內核與碎片化問題的解決之道[J].學術論壇,2010(10):32-36+56.
[12]Perri.Joined-up Government in the Western World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 Preliminary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loration[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4(1):103-138.
[13]吉林長春公布致15人死亡的“7·24”火災事故調查報告[EB/OL].新華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0998536849014811&wfr=spider&for=pc.
[14]杭州臨平火災,涉事企業責任人被控制![EB/OL].新華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5237600147
034767&wfr=spider&for=pc.
[15]關于執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第1號修改單的通知[EB/OL].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s://www.stats.gov.cn/sj/tjbz/gjtjbz/
202302/t20230213_1902779.html.
[16]王文嬌.地方政府跨部門協同的生成邏輯及路徑優化[D].長春: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3:15-16.
[17]張玉磊.整體性治理理論概述:一種新的公共治理范式[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5(5):54-60.
Analysis on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Cross-departmental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in Large Commercial Complex
Liu Shuangfeng, Guo Siyu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business forms, the traditional government risk supervision model of dividing responsibilities according to industry or department is no longer sustainable.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emerging business forms have brought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o the traditional government risk supervision model. Logistics parks and large commercial complexes not only involve many fields and industries, but also bring multiple risks. In this context, good cross-departmental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solving emerging risks and hidden dangers, and cracking the fragmented problem of risk supervis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Only by breaking departmental barriers and realizing information sharing,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operations, can we effectively deal with cross-field and cross-industry comprehensive risk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holistic governance theory, deeply discusses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cross-departmental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By combining classical theories and practical cases, this paper build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rom both organiz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levels, and explores how to realize cross-departmental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represented by large-scale commercial complexes. The study found that cross-departmental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a clear division of labor, and secondly, it must rely on appropriate systems for 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 so as to achieve overall risk management,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hidden dangers brought by emerging risks, and cope with multiple risks and challeng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business forms.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emergency management; risk supervision; large commercial complex
(責任編輯:劉劍明 ?助理編輯:劉 ?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