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
摘 要: 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步伐的持續加快,人們對建筑設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保障建筑的功能性,確保工程施工質量滿足具體要求;另一方面,建筑設計應有效契合城市規劃理念,使城市發展特色得到凸顯,促進城市的健康發展。針對城市規劃視角下的建筑設計展開分析,介紹了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概念,探討了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并提出具體的設計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 城市規劃 建筑設計 生態環保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TU98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9-3567(2024)04-0041-03
Strategies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
CHEN Qiang
Qinghai Branch, Shanghai Rongji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Xining, Qinghai Province, 810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acceleration of the pace of urban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On the one hand, 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function of buildings and ensure that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projects meets specific requirements. On the other h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should effectively fit the concept of urban planning, so as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architectural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 introduces the concepts of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urban planning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design strategie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researchers.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隨著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人們對城市建筑設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城市建筑設計中應當體現出生態環保理念,與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相符合;建筑設計應當符合城市規劃的整體目標,等等。為此,本文對城市規劃視角下的建筑設計理念和策略進行分析,以期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1.1 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主要是指以城市為對象,合理部署經濟和社會發展,合理優化和利用空間布局,并完善具體的配套建設,做好具體的統籌安排。在城市規劃過程中,需要合理優化人類的活動區域空間,并動態協調不同的區域,在宏觀角度對城市空間區域進行規劃,以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創造良好的城市環境。
1.2 建筑設計
在合理規劃與布局城市空間的基礎上,還應制訂科學的城市規劃方案。在實際設計中,設計人員應對城市規劃充分了解,合理設計建筑物的空間組合型式,保證其構造和尺寸的詳細與完整,確保選材的合理性[1]。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周邊環境與建設規劃,合理設計超高層與高層建筑,以避免對附近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圖1為某建筑設計概念圖。
2.1 空間配置與規劃
在城市規劃過程中,當城市空間分配發生變化后,建筑設計也應隨之改變。例如:結合城市未來發展趨勢,為保障各項城市功能的合理發揮,相關人員需要將城市空間進行合理劃分,使其形成不同區域,并明確不同區域的建筑設計要求,包括確定建筑物的樣式、高度與密度。同時,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充分了解區域規劃設計要求,以此來有效協調建筑設計和附近環境。例如:對于城市中心區域,在建筑設計方面應著重考慮其審美和文化屬性;而對于城市的外圍住宅,應充分確保其緊湊性、舒適性與安全性。總之,在建筑設計工作開展中,應基于城市規劃展開設計工作,從而兼顧建筑設計的實用性和美觀性[2]。
2.2 保持城市形象與文化
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還體現在城市形象與文化等方面。建筑設計人員應當充分考慮城市發展的整體形象,結合當地優秀文化傳承與創新,促使建筑形象與城市形象相協調,以此來有效保證建筑設計效果。與此同時,在城市規劃期間,應對歷史文化遺產加大保護力度,確保在建筑設計中能夠充分體現出當地歷史人文、地理環境、民俗文化等特色。
2.3 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在城市規劃過程中,應全面考慮生態環保,并要保障當地的可持續發展,全面改善城市空間環境。在城市建筑設計中,不僅要考慮其應具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風條件,還要保障其節能減排的功能,并要使用更為環保的建筑技術與材料,確保將生態環保理念有效體現到建筑設計當中,從而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3]。
在城市規劃視角下展開建筑設計工作,應采取有效的策略。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建筑設計人員應當充分了解和熟悉城市規劃方案,明確建筑設計風格、形象等。同時可利用現代先進技術手段,優化建筑設計過程。例如:設計人員可以運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術,利用數字仿真模擬建筑物的真實信息,把握設計細節。通過應用BIM技術進行建筑設計,可基于建筑的基本信息,如采購信息、構件造價以及材料傳熱系數等,借助數字化技術手段,有效構建建筑模型,以此來了解建筑設計效果,確保其與城市規劃理念充分契合。
3.1 改變建筑設計理念,提升建筑價值
從城市規劃的視角出發,建筑設計效果直接影響城市的整體形象。因此,建筑設計人員需要持續更新理念,充分圍繞城市規劃方案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優化設計內容,從而提高建筑價值。
3.1.1 根據城市規劃確定設計理念
在建筑設計期間,設計人員應根據具體的城市規劃要求,明確建筑的使用功能,確定基本設計理念。并總結以往的設計經驗,汲取有益經驗,圍繞城市規劃主題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和改進。同時,為確保建筑設計工作的高效開展,相關設計人員需對最新的城市規劃成果加大關注,深入研究各類城市規劃文件內容,提煉與借鑒成功的建筑設計思想,確保建筑設計理念能夠充分符合當前及未來的城市規劃需求。
3.1.2 不斷更新設計理念,優化建筑設計方案
相關設計人員應不斷更新自身的設計理念,并對現代化建筑設計理念進行深入理解,按照城市規劃方向合理優化建筑設計方案。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持續提升,綠色低碳理念不斷突出在城市規劃中日益受到重視,這正契合了城市發展的當前需求。因此,在城市規劃方案中需要針對綠色建筑設計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和分析,圍繞建筑用途創新設計方案,以此合理構建綠色建筑區域,推廣和應用節能設施等,從而符合綠色城市、海綿城市等發展趨勢[4]。
3.1.3 應用BIM技術
在建筑設計最初階段,相關設計人員需要充分考慮場地信息,其對建筑設計決策具有直接影響。應通過分析場地來準確評定各種因素,包括景觀規劃、交通流量和環境現狀等。通過應用BIM技術,可以在結合地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充分分析和處理擬建建筑物的相關數據,并應用BIM技術有效實現虛擬成型,為設計工作開展提供數據支持,以此來合理優化建筑布局和場地規劃[5]。
3.2 創新建筑設計行動,實現協調統一
綜合考慮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應當合理對建筑風格、形式、朝向等進行協調設計。例如:相關設計人員應在遵循建筑設計標準框架的基礎上,結合城市規劃理念和方向進行創新,凸顯城市特征的同時,體現出建筑風格的獨特性。
首先,設計人員應擺脫自身的思維局限,經常性地采風,創新自身的設計理念,收集城市中的人文素材,從而為設計工作開展打造豐富的素材庫,創新建筑設計方案。在建筑設計領域,可結合先進的計算機設計軟件,按照城市規劃方案和當地文化氛圍設計建筑形態,使其與周邊環境具有統一性和協調性。
其次,通過應用BIM技術,合理構建建筑信息模型,采取參數化設計,當信息改變后可以及時反饋,以此來合理優化建筑方案設計。應用BIM技術,可以確保設計的多元化,并且增強設計的邏輯性。即使面對結構和外觀極為復雜的建筑,BIM技術也能夠有效地提供指導和支持。例如:BIM技術可以通過修改參數改變建筑形態,并將形態不同的方案一一列出,對其加以設計和對比,深入分析其性能,幫助設計人員從中挑選出最優方案。
3.3 細化處理建筑設計評價,加強設計審核
為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設計人員應當在建筑設計中注重提升其功能性和實用性,同時要與人們的審美觀念相符合,從而創造獨特的建筑風格。因此,在當前新時代下,應當對具體的建筑設計進行合理評價和審核,確保設計方案符合城市規劃理念和使用需求。
第一,設計人員需要充分考慮城市的發展和建設規劃要求,有效統一建筑的內外結構。例如:設計人員應正確運用BIM技術,全面分析建筑性能,對建筑設計當中的安全、能耗、布局以及照明等方面問題展開評價,以此來判斷建筑設計是否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符合。
第二,設計人員應對建筑設計方案的選擇和完善加大重視。設計方案當中往往包含了許多元素,不同方案的元素分布也存在差異,設計人員應對不同的元素組合展開評價,充分觀察與分析建筑空間結構,從而對建筑風格和特點做出更為準確的評價,確保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能夠具有更加全面的參考指標。
第三,設計人員需要從建筑整體角度出發,總結建筑自身特點,明確周圍環境情況,確保建筑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在具體開展設計工作時,設計人員應充分了解建筑設計的空間性和地域性等特點,并對城市規劃方案展開研究,對不同的功能分區做出科學合理地劃分,設計合理的建筑物的空間格局,使建筑可以和周圍環境保持協調。
第四,在展開協同設計時,設計人員應當采取流程組織方式,合理展開設計工作,借助CAD文件的外部參照,確保不同工種間的數據。除此之外,還需要有效構建網絡數據庫,確保各地設計人員能夠獲得統一標準,發揮出網絡管理軟件的輔助作用,以此來有效保證設計結果的唯一性和實時性。
綜上所述,在城市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為了合理優化建筑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城市規劃,合理創新建筑設計理念,使建筑的使用價值和綜合性能得到提高,因此建筑設計工作應不斷創新,以有效保證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協調與統一。相關設計人員應創新設計理念,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從而使建筑設計水平得到提高,促進城市的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芮.城市規劃視角下的建筑群方案設計策略與實踐[J].規劃師,2019,35(S1):22-26.
[2]齊奕,鄭相壹.全球視域下當代木構建筑發展趨勢分析[J].建筑學報,2023(9):1-10.
[3]王銳,周鑫,孫英博.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海林市鄉村空間優化研究[J].低溫建筑技術,2023,45(4): 21-25.
[4]張揚,趙穎,樓峰,等.低碳視角下的上海農村住宅建筑設計策略探究[J].住宅科技,2023,43(4):33-42,60.
[5]韋邦寅.城市規劃視角下的建筑設計[J].新材料·新裝飾,2021(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