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磊
摘 要: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男性家長尤其是父親的缺位是客觀存在的。本文以作者所在幼兒園為例,探討了沉浸式幼兒園男性家長助教活動的組織過程,并對活動進行了反思和總結。力求通過沉浸式幼兒園男性家長助教活動,讓幼兒接觸到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拓展其視野和思維方式,增進親子關系,讓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關愛和支持。
關鍵詞:沉浸式;幼兒園男性家長;助教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6-0075-03
家長與教師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兩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家園共育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方式受到越來越多幼兒園的重視。在這一背景下,一些幼兒園做出了新的嘗試和探索——開展沉浸式家長教育,即組織家長進校園承擔一日教師工作,以求進一步加強家園合作,助力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同時,讓家長全面體驗幼兒教師職業,以利于在角色轉換中實現共情。目前中國家庭中大多數男性家長參與幼兒學齡前教養活動的動力較弱,男性角色尤其是父親缺位嚴重,女性角色承擔了家庭中大量的教養行為。但科學研究表明,男性角色特有的性格特點對幼兒的人格特點、性格養成、生活習慣、人際交往等均大有脾益。同時,基于筆者所在幼兒園前15次家長助教活動數據統計,父親參與幼兒園助教活動次數為36人次,占總人數的10.2%,其他男性家長(爺爺、姥爺)參與助教活動為1人次,占比可忽略不計。這極大反映了筆者所在幼兒園男性家長對幼兒教養和家園共育活動參與熱情不足。
針對這樣的現象,沉浸式幼兒園男性家長助教活動尤顯新穎。通過男性家長的參與,為孩子們帶來更豐富、更多元的學習體驗,對傳統的幼兒園教育模式進行了創新。本文以作者所在的幼兒園為例進行研究,力求對“沉浸式”幼兒園男性家長助教活動組織的策略進行探討及反思。
(一)巧用節日,開展沉浸式男性家長助教活動
自建園以來,筆者所在幼兒園堅持以“開門納諫、聞過則喜”的家園合作思路,利用多種形式和多種途徑傾聽家長對“合作”“共生”的理解,基于暢通的家園共育管理思路,筆者所在幼兒園在短時間即贏得了家長的贊譽。其中一項典型做法就是充分利用各種節慶活動、主題活動等邀請家長委員會、家長代表走進幼兒園,走進學前教育,讓他們看見孩子成長的煩惱和神奇,讓他們感受幼兒教師的平凡和不凡,讓他們理解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和喚醒。
家長助教活動一直以來都是家園共育工作中最亮眼的存在,它讓家長從質疑到信任,從不解到理解,從抵觸到配合。教育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家庭中“不動如山”的父愛遷移到幼兒園,讓他們也稍微“活動活動”。當父親節即將到臨之時,幼兒園擬開展父親節專場沉浸式男性助教活動,只邀請男性家長來園。
(二)積極動員,調動男性家長參與熱情
基于之前15次組織家長助教活動的經驗,每次在下發活動通知的時候,班里的名額(每班兩名助教名額)通常會被媽媽們迅速“秒掉”,但爸爸參與幾率很低,即便勉強參與也多數是媽媽和孩子的“要挾”。所以在活動開始之前,我們對活動方案進行了修訂,第一,增開一次小范圍的“動員大會”,利用活動開始前一周孩子離園前的時間,組織班內家長進行非正式家長會,動員男性家長來園參加助教活動。第二,增設“驚喜”環節,在活動期間有孩子們準備的以愛為名的特殊“驚喜”送給參與活動的男性家長。第三,增加助教活動輔導課,在活動開始前五天,由筆者親自為男性家長講解活動流程,分享活動經驗,緩解焦慮情緒。第四,增加助教名額,由原定每班2人,增加到每班5人,能夠有機會參與的家長更多。第五,增加活動后父親節專場座談會,以分享活動感受、家庭教育中男性家長角色扮演、良好的親子關系構建等為主題,以分享和講座的形式展開。
男性家長的熱情被調動起來了,名額常常被爸爸們一掃而空,甚至有些班級增加到了7人。關于目前國內男性家長參與教養的研究結論,如果僅以數據收集、分析、總結的形式呈現,那總是會缺少了一些情感因素,他們這最樸素的情感鏈接應該就是父子、父女的親子依戀,而這份情感的微妙就在于,不可言。
(一)明確活動規則,教育返璞歸真
活動開始前,幼兒園做了充分的準備,包括一日活動流程安排、集體教學組織、區域游戲指導、戶外體育活動、安全注意事項等方面,并向所有報名參加活動的家長做了深入淺出的說明,下發了流程時間軸,活動方案及備課表。我們強調“跳出教育做教育”,所以最后重點強調一個字—玩。家長們小時候是如何跟小伙伴嬉笑游戲的,活動當天就忘記自己的工作和社會屬性,以歸零的心態找回自己的童年,與孩子們玩到一起。
(二)通過男性視角和教學方式,拓展孩子的學習領域和視野
活動當天,眾多男性出現在幼兒園,但是當天他們只有一個統一的職業—幼兒園老師。這些“老師”紛紛施展了自己的十八般武藝,他們是解放軍、職員、醫生、大學教授、外賣員、警察、建筑工程師、企業家、出租車司機、相聲演員、自由職業者,甚至還有常年航行在索馬里海域護航的船員……他們帶著孩子站軍姿、踢正步,他們教會孩子安全自護,他們告訴孩子良好的生活作息就會少生病,他們還從哲學的角度讓孩子思考人生,外賣員風餐露宿、工程師揮汗如雨、船員們為國護航……他們每個人自身的職業屬性在此刻都熠熠生輝,孩子們看向自己的父親的眼神更是寫滿了自豪。這樣的沉浸式教育,家長和幼兒園做媒介,將孩子的學習與社會真正的鏈接起來,讓孩子在真實的環境中感知世界,豐富學習體驗。
家長自己進行了基礎分工,對學前教育進行了一定研究,他們在用孩子們自主游戲的分工方式,分配了主班、配班和保育員的崗位。保育員通常在幼兒園承擔孩子們生活照護的工作,當人高馬大的父親們戴上帽子、口罩,系上圍裙為孩子們盛飯添菜,滿眼柔情的抱起孩子舉高高,一絲不茍的消毒清潔,甚至完成了榮升父親職位以來第一次為孩子清洗帶著糞便的褲子,而這個褲子也并不屬于他自己的孩子。此刻,有一種光芒萬丈在這些畫面定格,那是家長接納孩子、理解老師并與幼兒園深度融合之后的意切情真。
(三)激發深厚情感,體會父親柔情
關于父親參與教養,國際和國內概念界定較多,但尹霞云(2012)強調父親參與教養是指父親在情感、認知、行為等方面對幼兒發展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的活動,包括支持與規劃、日常照顧、鼓勵與表揚、管教約束四方面[1]。筆者尤其贊同該研究將情感因素放在首位,孩子作為父親血脈和靈魂的繼承,他們之間的默契是心靈深處共鳴的交響曲,當他們面對孩子時,即便是他的鐵骨也并不錚錚。
那份以愛為名的小“驚喜”把當天活動的情感目標提高了一個等級,教室內大屏幕上鏡頭緩緩打開,孩子們稚氣又溫暖的描述著自己的“老爸”,“我老爸可厲害了,他能抓壞人。”“我的爸爸住在1901,他愛睡懶覺。”“我爸在很遠的地方上班,他過年才回來,我很想他。”“爸爸會縫襪子,哈哈哈。”“我的爸爸,是最好的爸爸,因為他娶了最好的媽媽。”“我想對爸爸說,你可以這周末帶我去動物園嗎?”“我想對爸爸說,我愛爸爸。”“我想對我爸說,別跟媽媽吵架了。”“我想對爸爸說……”視頻結束,有泛紅的眼角,有抽動的嘴唇,有滴落的熱淚。
活動結束后,因為場地原因,家長與老師席地而坐,開始活動的分享與總結。
“我很感謝幼兒園組織了這樣活動,讓我有機會以這樣的方式陪伴孩子的幼兒園生活,因為工作的原因,早出晚歸,所以我有時候一周都跟孩子說不了幾句話,我今天看到孩子眼睛,他的那種滿足,讓我覺得很震撼,我以后一定多抽時間陪伴他……”
“平時其實我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很多,但是并沒有有效的溝通,所以也就談不上有效的陪伴,之前園長一直講高質量的陪伴,我覺得都太虛無飄渺了,但是今天,我頓悟了,所謂高質量的陪伴不就是你蹲下來跟孩子一起構思搭建一座城堡、解決過程中的困難嗎?不就是他躺在你身邊,你聲情并茂講的大灰狼的故事嗎?不就是旅途中的相對無言,但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的默契嗎?”
“我是視頻中告狀說跟媽媽吵架的那位爸爸,今天當著大家伙兒的面我說一下,我以后不會再給我孩子告這樣的狀的機會了。”
“不瞞大家,我之前對于幼兒園和老師有很多的不信任,因為現在社會上關于幼兒老師的負面報道太多了,但是今天我觀察了一天,我想說,我真的放心了,因為我看到孩子們的狀態,他們在這個環境中的輕松、自由、自主,老師跟孩子相處的那種感覺,都讓我覺得安全感滿滿。我想說感謝,感謝園長和老師們。”
“剛才那位爸爸說的很對,我今天真的是痛并快樂著,跟孩子們相處很快樂,但是做幼兒園老師真的是太辛苦了,嗓子炸裂,神經緊繃,一刻不敢停歇。我想代表所有的家長,請園長考慮給老師們漲工資。”
家長們或動情動容或感謝感恩,筆者也并不認為在這樣一個場合中,情真意切的表達而淚眼婆娑是有失男人氣概。甚至筆者更加確信,提高親子關系質量,或將男性家長拉入參與幼兒養育隊伍中來本就不應該通過誰的定量研究、某場大咖講座、名師家長會來完成,家長和孩子們作為獨立的個體,這世界上哪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教育方法呢?蒙臺梭利說:“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沉浸式男性家長教育其實只需要把家長的年齡和閱歷歸零,在把他們視作孩子的前提下讓他親身感知,讓他親自來做,讓他們真正心無旁騖的相處,以情感為導線讓他們的內心對親子關系和家園共育從接納到悅納,他們自然也就會有屬于自己的親子相處之道,以及對家園共育的深刻理解。
活動結束后,反饋表上密密麻麻記錄了各位家長參與活動的心路歷程、感受心得。根據統計,“感謝”“收獲很大”“增加此類活動”作為高頻詞出現次數較多,這充分說明家長對活動組織滿意程度較高,基本達成了利用家長助教活動促進家園合作,為孩子的成長形成合力這樣的活動目標。
(一)活動開展需更注重細節
通過反思,都認為活動有提升空間,可以更注重細節。首先,在活動宣傳和引導階段更加明確分工,讓家長充分了解助教職責。其次,對助教家長進行活動前培訓,要求以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完成助教流程,同時提供簡單的互動指令、教育引導技能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技巧等,緩解家長參與活動的焦慮情緒。再次,對家長準備的教學內容由班級教師進行預審,確保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最后,更加完善活動組織流程,為家長提供更多的專業和技術支持,以確保助教活動的順利進行。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長身上蘊含著豐富的顯性和隱形家庭資源,這些資源融入助教活動中可以彌補幼兒園教育資源的不足[2]。每年父親節的專場男性家長助教活動也成為家園共育工作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男性家長與老師們一起為孩子提供了更好的學習資源和不一樣的成長體驗。
(二)活動開展需更豐富多彩
單純的助教活動僅局限于家長進入園內的教學活動,還是比較單一,沉浸式教育還需要組織更多有層次有內涵的助教活動。
1.以節日為依托策劃執行助教活動。在幼兒園年度及學期計劃中,各種活動策劃也讓老師們倍感壓力,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邀請有活動策劃能力和經驗的家長分擔園內某一項或多項的活動策劃及執行工作,以家長的視角去策劃和組織個體或群體性的家長活動,充分調動家長參與組織和管理的積極性。
2.教育培訓的助教活動。該活動需要發揮園內具有教育經驗和知識水平的家長資源,特別是從事安全工作、衛生保健工作、教育管理和研究的家長,開展面向教職工的理論、實踐教育培訓,提升教師保教能力。
3.家長志愿服務助教活動。時間較為自由的家長,可充分參與幼兒園的志愿服務,如幼兒入、離園期間安全值守;幼兒餐食的家長陪餐;幼兒園安全隱患排查等。豐富多彩的家長助教活動以其獨特的組織形式,必定會為家園共育搭建一座連心橋,讓家長與幼兒園立于同側,為孩子的發展同力同行。
(責任編輯:張玲玲)
[1]王婭婷.家長參與幼兒園助教活動的現狀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22.
[2]尹霞云,黎志華,楊新華,蘇林雁.父親參與教養問卷(中文版)的信效度檢驗[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07):557-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