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下半年,市場分析機構和券商對A股后市保持樂觀,認為隨著宏觀經濟的修復、政策的推進以及市場風險偏好的回升,A股有望迎來年度級別上漲行情的起點。高股息策略、周期性行業和成長賽道的預期修復將為市場提供投資機會。
綜合來看,下半年市場有望在政策和經濟基本面的支撐下逐步企穩回升,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將轉向基本面和長期價值。
經過5月的盤整、6月的下探,行至年中,市場近期有什么特征?發出了一些什么信號?根據華夏基金的梳理,市場當前具有四個信號:放量探底、估值回歸低位、多項數據處臨界狀態、回購潮再現。
信號一:放量探底。近期兩市出現了放量下跌,(如排除托底資金的因素)這說明在市場持續調整的過程中部分資金的恐慌情緒被放大。本輪市場最大的下跌原因是缺乏信心。由于經濟復蘇斜率相對平緩,市場交易缺少增量資金的涌入,存量資金“抱團”的局面下,賺錢效應主要集中在大盤寬基指數與個別行業間。大盤指數一旦回調,尚未盈利的資金則會陷入恐慌,引發陰跌連帶止損盤。
盡管現階段市場的信心不足,美股、港股的虹吸效應也未見減緩,但放量探底回升也意味著本輪調整或有望接近尾聲。
回溯過往行情不難發現,市場在經歷一段時間上漲后,往往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調,所謂“進二退一”式的上漲。這種情況大多由于基本面還未完全穩固,市場在經歷了初期的悲觀情緒修復后出現一定程度的獲利回吐。
就歷史數據來看,根據海通證券的統計,歷次回吐過程中,上證指數平均下跌49天(剔除2019年),上證指數、滬深300、萬得全A、創業板指平均回撤14%左右、回吐前期上漲行情0.5-0.7左右的漲幅。(見表一)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6.28。注:若指數發布日至今不滿5年/10年,則采用全部歷史數據,指數歷史數據不預示未來
方正證券分析認為,保持信心,靜待反轉的信號,屆時大批觀望的資金有望入場,流動性風險也將得到化解。
信號二:估值回歸低位。在市場修復和回調之間,目前萬得全A的市盈率(TTM)是16.2倍,位于近十年的21.8%分位點,具備明顯的“低估”特征。再看A股主流寬基指數市盈率百分位大多處于近5年30%或以下的“低估”區域,也就是說仍然處于性價比較高、值得布局的水平。(見表二)
中金公司分析認為,指數多周連陰后資產估值偏低位,或反映今年預期最為悲觀時期可能已經過去。
風險溢價方面,當前萬得全A風險溢價已高達3.95%,觸及近10年97.65%的高位;而這一指標在2007年大A首次站上3000點時,僅有0.11%。風險溢價率顯示,當前A股進入歷史機會值區間。(見圖一)
信號三:多項數據處臨界狀態。東北證券統計發現,截止6月25日,當前A股上市公司破凈占比、本輪市場調整的時間窗口,多項數據均來到歷史臨界點。
一方面,A股破凈公司占比達到15%、PB在2倍以下的合計占比達55%。對比歷史底部的數據,PB小于2倍的公司占比已經多于2012年末和2018年末時的比例,僅次于今年2月低點時的62%;再從時間角度看,截至6月28日,滬指連跌6周,創下了6年以來最長的連跌周數記錄。
各項指標分析來看,當前正處于技術面引發超跌反彈的臨界時點,如同春節前成功救市前幾日的大跌。
信號四:回購潮再現。截至6月24日,超過1900家上市公司發布回購公告,其中超過1600家上市公司真金白銀投入市場實施回購,合計回購金額達964.28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并超過2023年A股市場全年的回購金額914.15億元。對于A股市場而言,回購金額的新高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它可能預示著市場底部的形成。
復盤2000年至今三次較大的回購潮不難發現,上市公司集中宣布回購均發生在市場調整或整體估值下行的階段,與大盤點位或估值的階段性底部均相距不遠。(見圖二)
過去幾輪市場大波動,政策推動和穩市訴求下A股上市公司密集發布股份回購預案,回購潮在托底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方面有著明顯效益,隨后指數迎來企穩回升。
對于下半年的行情,中信證券策略團隊用了“迎接大拐點”來表達他們的觀點。中信策略表示,過去3年壓制A股表現的經濟動能轉換,資本市場生態,中美戰略博弈這三大敘事都將迎來重大拐點,隨著政策、價格、外部三類信號逐步驗證,2024年下半年A股市場將迎來年度級別上漲行情的起點,政策起效與盈利質量改善是主驅動,A股下一階段的投資范式將是淡化規模、重視盈利,從景氣投資的PEG框架轉向自由現金流增長溢價,以高質量發展提升投資回報率的階段,建議把握戰略窗口迎接大拐點,配置重心從紅利低波逐步轉向績優成長。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06.28,指數歷史數據不預示未來
廣發策略則表示,全球長時序的經驗顯示,高且穩定的ROE對于資產回報率有著決定性作用,而目前中國與日韓國家的ROE普遍落在6%-8%(對應PB1-1.5倍)的低區。參考美、日、德經驗,龍頭公司能夠實現高且穩定ROE的兩個條件:①反內卷;②全球化。雖然很難,但這似乎是部分中國資產未來實現ROE層級躍遷的必經之路,在總需求缺乏大的β的背景條件下,也將對應著下一個時代的核心資產。據此,廣發策略對于權益配置的主要推薦思路:反內卷,行業格局正在改善的穩定價值類資產;全球化,海外滲透率提升的景氣成長類資產;科技創新,能夠出訂單的科創企業迎來階段性估值修復。
興證策略則表示,放眼全球,龍頭風格是今年真正的beta,今年大盤、龍頭風格成為A股重要的超額收益來源。那么往后看,大盤、龍頭風格這一時代的貝塔能持續嗎?興證策略認為才剛剛開始:第一,從風險偏好的角度,全球都已進入高勝率投資時代;第二,從盈利的角度,龍頭優勢或仍將延續;第三,從資金面的角度,大盤龍頭、核心資產統一戰線的重塑剛剛開始。因此,隨著經濟溫和修復、龍頭盈利優勢凸顯,在高勝率投資理念、統一戰線的加持下,今年紛亂的市場中,大盤龍頭風格仍將是超額收益的重要源頭。
華泰策略則稱,當前市場有三大主要矛盾(地產/供給/資金籌碼),前兩者需時間驗證,但A股估值或已計入相對充分的底部預期,市場重心/底部上移的判斷不變,行情的“提速”需財政/地產/美元的實質性變化。配置上,行業輪動持續較快,投資者思維“交易化”;華泰認為,最大的結構性預期差在于,市場對部分資產穿越周期的能力認知不足;一類是以A50為代表的產業巨頭,一類是以家電/食飲等為代表的消費龍頭,2021年以來地產投資深度調整,憑借公司質地的提升,上述資產ROE中樞高度穩健,成長為宏觀波動中的“定力”資產,但市場仍以ROE下行思維定價,這隱含了可觀的風險溢價下修空間。

來源:華夏基金

來源: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