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蔓
打了多次“3000”點保衛戰后,很多投資者已陷入疲態。對比三年之前的牛市,悲觀的情緒逐漸在市場蔓延開來,部分人認為當前大環境已經沒有投資機會。
然而,復盤過往數據,會發現從長期來看,單邊行情并不常見,“震蕩市”才是常態。尤其對于新手頗多的基金投資群體來說,在市場起伏不定下,更要保持獨立,選擇合適的基金長期持有,而非在市場好時沖動入局,遇冷時又慌忙退出。
從數據來看,過往多年,投資者盈利雖會受環境影響,但和市場走向并不完全一致。
2019年是印象中“遍地黃金”的一年,當年上證指數上漲22.3%,滬深300指數上漲36.1%,31個申萬一級行業僅有兩個微跌。(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然而,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發布的《2019年度全國股票市場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有27.2%的受調查投資者股票投資虧損;盈虧持平者占比17.6%;盈利者合計占比55.2%。
2020年同樣是大眾心中的牛市,上證指數上漲13.9%,滬深300指數上漲27.2%,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25個板塊上漲。(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而據財聯社、騰訊新聞聯合推出的《中國股民行為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有26%的投資者虧損,基本持平的占14.9%,盈利者占比58.9%。
反之,“哀鴻遍野”的2018年,上證指數下滑24.6%,滬深300下滑25.3%,31個申萬一級行業全部下跌(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而據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數據,彼時盈利者比例也有24.9%。
2022年大市同樣不景氣,上證指數下滑15.13%,滬深300下滑21.63%,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僅有煤炭上漲(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據上海證券報調查數據,約37%的個人投資者在2022年獲得正收益。
可見即使在行情較為極端的年份下,投資者盈虧情況也并非“一邊倒”。市場板塊輪動起伏才是常態。
市場波動下,權益基金投資者想要不迷失,除了做好資產配置、保持耐心外,選擇“抗震”的基金產品也十分重要。穩健的基金,不僅會在一個長期時段內表現較好,而且中途各期均不會大起大落。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全國公募基金市場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2022)》調查數據顯示,總體來看,單只公募基金平均持有期為1-3年的個人投資者占比最大,為41.8%。
如果按照多數基金投資者持有時間段為1-3年來界定,哪些基金各期表現比較“抗震”?
我們以抗波動性難度最高的主動股票開放型基金(海通證券分類)為例,分別選取一年期、兩年期、三年期業績前10名進行評判:觀察上表得知,在三個階段中均在榜的基金分別為嘉實資源精選和景順長城滬港深精選。
管理兩只基金的基金經理有著共同的底色:一是都有較深的資歷;二是對市場、行業有自己獨立的認知,風格上都會做到相對均衡,不會激進跟風。
嘉實資源精選現任基金經理劉杰2006年就加入嘉實基金,歷任研究部分析師、機構投資部投資經理、基金經理。除了嘉實資源精選,劉杰管理的基金嘉實碳中和主題、嘉實全球產業升級同樣有著不錯表現,顯著超過同類基金收益水準。
如今周期資源股風頭正勁,而劉杰正好常年深耕制造行業的研究與投資,對周期資源相關產業洞悉頗深。他很早就挖掘了其中機會。在2023年基金半年報中,他就提到:“在弱復蘇的背景下,關注順周期龍頭公司的投資機會,聚焦在機械和化工行業。”
景順長城滬港深精選基金經理鮑無可更為大眾所熟知,他同樣是價值投資的擁護者,產品表現較為穩健。自2016年管理景順長城滬港深精選至今(2024.6.19),鮑無可任職回報達188%,跑贏同類基金119.3個百分點。(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鮑無可認為,自己對自己的能力要有清晰的認知,知道自己面對整個市場時是無能為力的,既要有所為,更要有所不為。看到某條賽道漲很多,別人賺很多,如果不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也不要心動,除非你能夠看得很清楚,才能考慮上車。
事實上,如果將視野拓寬到整個權益基金中,會發現長期跑贏市場的基金經理,大多都是在市場中歷練已久,且遵循的都是不盲從的平衡價值之路。比如目前市場認可度較高的中歐基金曹名長、大成基金徐彥、嘉實基金譚麗、工銀瑞信楊鑫鑫等。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投資者在投資基金前,需充分了解基金的產品特性,并承擔基金投資中出現的各類風險。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說明書和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體情況。

數據來源:海通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