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運金
2024年以來A股市場呈現資金減量的特征,多數投資者虧損較大,截至2024年7月5日,滬深兩市的漲跌幅中位數是-24.03%,這也就意味著今年半數的投資者虧損超過24%,筆者通過同花順的統計數據看,今年超過80%的股民是虧損的。
年內算上新股翻倍的股票只有17只,是近五年最少的。年內上漲的股票數量是763家,占所有股票數量的13.6%,值得關注的是上證50的股票上漲數量有31家,占62%。兩市市值前十的公司里面有9家上漲,僅有貴州茅臺年內下跌11.03%,中國海油年內漲幅達106.5%,中國神華漲幅66.18%,中國石油漲幅55%,中農工建四大行漲幅全部超過30%。在資金減量的背景下,資金向高股息股票抱團的趨勢開始強化。
從兩融數據來看,2023年底兩市融資余額是15793億元,2024年7月4日兩市融資余額是14424億元,融資余額年內下降1369億元。財政部統計的2024年1-5月證券交易印花稅是439億元,同比下降50.8%,那今年上半年印花稅至少超過500億元,同期券商收取的交易傭金也應該超過500億元,也就是說這一塊兩市至少流出1000億資金。今年IPO規模大幅縮減,德勤統計上半年IPO融資325億,同比融資規模減少84%。場內資金減量的趨勢十分明顯。
當場內資金減量的時候,那哪些股票會得到資金的青睞呢?肯定是分紅能力強的公司。上市公司分紅后,拿到分紅的投資者才有加倉的增量資金。這也是持有低估值高分紅公司相對其他投資流派的優勢所在,當市場低迷之時,只有高分紅的公司給投資者提供流動性,而得到流動性加持的公司由于有了賺錢效應,就吸引更多的場內資金參與,從而產生虹吸的效應。今年創歷史新高的公司基本上集中在低估值高分紅高現金流板塊。同時,這些現金流出色的上市公司還可以大手筆回購,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央匯金公司下場增持四大行,而國有四大行的股價今年漲幅也是遙遙領先的。除了國家隊護盤的大藍籌存在明顯超額收益外,港股市場上的互聯網龍頭依賴自身強大的現金流也在大手筆回購。
以港股的騰訊為例,今年上半年騰訊累計回購超523億港元(約為486億元人民幣),已超去年全年,且占港股市場同期回購總額逾四成,是港股中回購金額最大的上市公司。此外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公告,截至6月30日,公司以58億美元的總價回購了總計6.13億股普通股(相當于7700萬股美國存托股),公司在董事會授權的股份回購計劃下仍余261億美元回購額度,有效期至2027年3月。大手筆回購可以在市場低迷期,有效穩定公司股價,騰訊控股年內漲幅已達30.88%。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A股絕大多數公司雖然已經大幅下跌,但估值仍然很高,尤其是在量化基金重倉的微盤股崩盤后,監管層強化退市監管,也讓高估的中小市值股票加速泡沫出清,A股最終會與國際市場估值體系接軌,國際市場就是小股票估值比大股票估值折價,這與A股小市值股票有估值溢價是相反的,在A股上市公司數量超過5500家的背景下,小股票稀缺性不再,估值重心下移的趨勢仍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