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

李云澤。圖/IC
6月1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在2024年陸家嘴論壇上發表“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主題演講。他表示,將研究出臺推進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近期亦將會同上海市人民政府,出臺加快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
“今后將推動更多金融開放舉措在上海先行先試。”李云澤如是說。他表示,金融監管總局積極探索保險資金試點投資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合約及相關產品,鼓勵中保投資公司在滬更好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功能,支持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在滬落地等。
在保險業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方面,李云澤認為,在筑牢經濟安全網、社會保障網、災害防護網這三方面,都需要保險業高質量發展。他分析,從全球平均水平看,重大災害事故的損失補償中,40%左右由保險業承擔,而中國這一比例僅為10%左右。保險業在完善國家應急保障體系方面,完全有潛力、有能力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擁有全球最具潛力的金融市場,真誠歡迎更多外資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實現更好更大發展。”李云澤說,對外開放是中國金融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動力,將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堅定不移擴大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研究放寬非銀金融機構的外方股東范圍,鼓勵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參與各類業務試點,支持在華外資機構深耕中國、穩健經營。
在找準保險業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著力點方面,李云澤表示,首先,聚焦創新發展,精準高效服務新質生產力。金融監管總局將推動保險業圍繞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健全涵蓋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保險產品體系。完善“首臺(套)、首批次”保險補償政策機制,更好發揮集成電路共保體作用。加大保險資金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新型基礎設施以及創業投資等支持力度。完善綠色金融評價機制,推動新能源車“愿保盡保”,鼓勵保險機構加強綠色產業、綠色消費等方面的風險保障和資金支持。
其次,圍繞民生福祉,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目前,農業保險為1.64億戶次農戶提供保險保障,大病保險覆蓋人群達到12億人,保險業積累的養老準備金超過6萬億元、長期健康保險責任準備金超過2萬億元。金融監管總局將推動加快補齊第三支柱短板,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養老保障和財富管理需求。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提高商業長期護理保險覆蓋面,推動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深度融合。針對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市民群體和靈活就業人員,量身打造保險產品。積極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全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有效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第三,著眼安全應急,持續促進社會治理效能提升。去年京津冀等地特大洪澇災害發生后,保險業早賠快賠、應賠盡賠,全力幫助受災群眾和經營主體渡過難關,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年初,全國首單全災種的綜合巨災保險在河北正式落地。金融監管總局將推動健全多方參與的巨災保險保障體系,指導保險機構發揮風險管理專業優勢,做好事前防災、事中減災、事后救災。加快發展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領域責任保險,強化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損失補償和事故預防功能,通過市場化機制解決社會問題,助力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金融監管總局將推動保險業圍繞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健全涵蓋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保險產品體系。圖/視覺中國
李云澤表示,當前中國保險業正處于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總體看,中國保險市場潛力巨大、空間廣闊,我們完全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以改革增活力、以發展解難題,推動保險業開創新局面。”
首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實現降本增效。金融監管總局將推動保險業堅持內涵式發展、特色化經營和精細化管理,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規模向以價值和效益為中心轉變。引導保險機構樹立正確的經營觀、業績觀、風險觀,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經營管理效率。豐富產品供給,完善保障服務,推動供需更加適配。下大力氣改革銷售體系,開展保險中介清虛提質行動,持續推進“報行合一”,全面深化銀保合作,探索優質非銀金融機構保險代理試點,持續提升銷售服務的規范化、專業化、便利化水平。
其次,深刻把握發展規律,強化資產負債聯動。去年,金融監管總局針對行業共性問題,引導調整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優化償付能力風險因子,取得積極成效。金融監管總局將強化逆周期監管,完善償付能力和準備金規制,拓寬資本補充渠道。推動保險機構強化資產負債統籌聯動,將其貫穿經營管理全鏈條各環節。進一步健全保險產品定價機制,指導保險機構調整產品結構,有效防范利差損風險。推動保險機構堅持長期投資、穩健投資、價值投資,探索開展長周期考核,努力打造核心競爭力。
第三,著力夯實發展基礎,營造良好市場環境。金融監管總局將加快推動健全金融法治,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研究出臺推進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持續優化保險機構布局,加快高風險機構改革化險。大力規范市場秩序,堅決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