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道


為深入落實北京市“實施學校體育數字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行動”核心任務,促進體育教師新課程實施能力和學科育人能力提升,產出適用于首都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化資源,3月23日,受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委托、由北京教育學院承擔的2024年北京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場景式育人課程教學資源開發項目,在北京教育學院黃寺校區舉辦開班典禮。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處長冷傳才;北京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永凱,副院長湯豐林,體育與藝術教育學院院長潘建芬;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體育教研室主任樊偉,及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有關領導、各區體育教研員、體育特級(正高級)教師、市級學科帶頭人和市級骨干教師、各區校優秀體育教師代表300余人參加開班典禮。開班典禮由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周志勇主持。
張永凱在致辭中表示,北京教育學院緊跟基礎教育發展形勢,總結傳承70年辦學經驗,不斷探索干部教師培訓新思路、新方法,在國際交流合作、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評價改革等方面持續發力,構建了從新任教師、青年教師到骨干教師、卓越教師的分層分類分崗的教師培訓體系。學院的體育學科團隊形成的“北京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場景式育人課程教學資源開發項目”,在“1+1+13+N”專項模式下突顯了“場景真、任務實、方法新”的特征。針對此次培訓,他進一步提出3點要求:一是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將新的研修方式、新的組織形式、新的教學理念轉化為實踐成果,創生出能夠輻射帶動區域體育教師發展的課程資源,做好成果的宣傳推廣應用;二是實現教學能力提升——將項目培訓與崗位練兵活動、全員實訓活動有機融合,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撬動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助力首都中小學生健康全面發展;三是善于運用科技賦能——把握住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機遇,讓新技術、新模式在場景式教學中去驗證、迭代,實現以智助教,以智助研。
項目負責人潘建芬教授,從項目主題、項目目標、項目內容及項目進度安排與成果展示要求等方面對項目方案進行了解讀。她指出,項目將圍繞“場景式育人課程教學資源開發”,聚焦“雙新單元”和“日體能”主題,以解決真實情境中體育教學實際問題和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問題為導向,逐步探索拓展體育教學應用新場景、新模式,推動新時代首都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其后,健身操舞班學員陳佳、跨學科主題學習工作坊特級教師魏敬,分別代表專題班學員和工作坊學員作了發言。
冷傳才在總結講話中對北京教育學院體育學科團隊通過前期調研、數據分析、方案論證,最終形成的“北京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場景式育人課程教學資源開發項目”給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北京市把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將全面提升學生健康素養納入高質量教育體系,通過體育撬動其他“四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此次場景式教學是一種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探索,需要培訓者在教學中總結經驗、探索規律、挖掘案例,在教學中豐富體育和健康課程內容,將體育生活化、將鍛煉習慣化。期待培訓者通過培訓學有所獲、學為所用,讓學生們自覺地、隨時隨地的動起來、練起來、快樂起來。
開班典禮后,湯豐林教授以《新時代好老師的時代要求和素養提升》為題作開班第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