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前,我懷揣著“要做就做最優秀體育教師”的夢想,堅定地走進綠茵場,成為一名體育教師。30年來,我始終堅守賞識教育與愛的教育,努力走進學生的心田,做學生的“大朋友”,成為深受學生喜愛的好教師;30年來,我潛心做科研,靜心寫論文,成為遼寧省基礎教育研究型名教師;30年來,我深耕課堂教學,專注課程改革研究,成為遼寧省體育教學名師;30年來,我投身指導培訓,積極輻射引領,成為遼寧省姜軍名師工作室主持人。30年在綠茵場上的摸爬滾打助力我成為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教學名師;30個春夏秋冬的兢兢業業,使我被遼寧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遼寧省教育廳評為“遼寧省優秀教師”。2021年,我晉升為正高級教師。
一、致力科研教研,提升業務素養
1.鐘愛學科研究,執著論文寫作
作為一名教師,我始終恪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原則。工作之余,我經常查閱、收集、摘抄各種體育文獻資料,記得剛參加工作不久,偶然在體育組看到《體育報》,被其中關于體育課堂教學、課外訓練、課間活動等文章深深吸引,自此以后我遇到對自己工作有幫助的文章,就拿剪刀剪下來,分類別地粘貼在幾個筆記本上。那幾年,我參考《體育報》撰寫了多篇論文,并陸續獲獎。20世紀90年代,我一邊教學一邊研究,將初中各項教材編成口訣、順口溜、謎語,又根據每節課內容的不同,以卡片的形式編寫成30多套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簡卡。2000年,我開始訂閱《中國學校體育》雜志,并對每一文章細品慢酌、摘抄記寫,至今從未間斷。通過潛心鉆研,我在2005年第4期《中國學校體育》雜志上發表了《初三年級(水平四)健美操單元教學計劃》一文。2006年12月,我建立了個人新浪博客,并加入《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的博客圈。我在博客圈里請教有經驗的教師,撰寫的博文《適時示范一激 蕩起千層浪花》等5篇發表在《中國學校體育》雜志“博客沙龍”欄目。此后,雜志社又建立了“學體部落”讀者QQ群等板塊,我積極參與每期話題研討活動,主持了“草根爭鳴”欄目總第88期和總第110期話題研討,共撰寫16篇“草根爭鳴”研討總結發表在《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網研集錦”欄目。如今,我已經在《中國學校體育》等雜志發表文章60余篇。這一路走來,《中國學校體育》雜志伴我成長,促進了我教學研究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升,2009年,我被評為“遼寧省首屆基礎教育系統研究型名教師”。
2.把握大賽機會,勇于挑戰自我
為了抓住參與各級各類體育教案、說課、論文、上課等活動的機會,教師在平時就應該夯實基礎,做“有準備的人”。1995年10月,我參加了營口市教師進修學院組織的現場書寫教學設計比賽,比賽要求參賽教師在現場抽簽,在一個半小時內完成自己抽到的教學內容,那時我還是一名教學“新兵”,心中雖然有些忐忑不安,但我依然鼓足勇氣,敢于嘗試,用自己研發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參賽,最終獲得一等獎。1998年10月,我以第一名的身份代表區里參加了營口市首屆體育說課比賽。在《中國學校體育》雜志上的《說課的兩種形式》《怎樣說課更深刻生動》等多篇文章的啟發下,我認真撰寫、反復修改、面對鏡子背誦,最終榮獲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績。1999年3月,我面向全市500多名中小學體育教師做了20分鐘的《魚躍前滾翻》說課表演,受到與會教師的一致好評。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成績的獲得雖離不開我勇于挑戰的勇氣和決心,但更離不開我日常的學習和積累。2005年,我參加了由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舉辦的全國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優秀教案征集評選活動。回首參賽組稿的日子,我常常挑燈夜戰,經過5個月的研究,萬余字的《健美操單元教學計劃》成稿,并榮獲一等獎。同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全國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優秀單元教學計劃選編(水平四初中三年級)》一書中。
3.引領學科教研,潛心課題研究
在參加工作的第6年,由于表現突出,我被任命為體育教研組組長,深感肩上的擔子重大。為了抓好學校的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我每天至少用1節課的時間和組內其他教師共同操練初中體育教材里的運動技能項目,既保證了技術動作的規范性,又增強了身體素質。此外,為了提升組內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我每周利用2節課的時間組織組內教師共同探討當前體育教育教學新動態、如何抓好大課間體育活動、如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等核心問題,從而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多年來,我帶領組內教師敢打敢拼,積極帶隊參加各級各類大賽,屢次為學校捧回獎杯,2013年榮獲遼寧省優秀體育教研組,2016年榮獲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示范校。由于體育組的出色表現,學校先后承辦了國家級、省級、市級體育教學改革現場會。30年來,我帶領組內教師主持過多項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國家、省、市級一師一優課、精品課等錄制工作,市級微論壇等活動,這使我和體育組以及姜軍名師工作室所有成員的專業素養都得到了提升。
二、深耕課堂教學,專注課改研究
如何把學生教好,能否做到學生愿意上你的體育課,我認為關鍵在于體育教師是否有獨特的教學藝術魅力。我的教學藝術在于每節課都能讓學生達到“身順心亦順”的效果,讓學生從自我學習中產生對體育的興趣,完成“要我健身—我要健身—我會健身”過程的轉變。
工作之初,我著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和正確的體育態度,把“快樂體育”思想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隨著工作實踐的積累,我開始探索“情知互促式”體育教學實踐。即在課堂上,我通過提升教學內容的游戲性,增強和學生的溝通,使學生的情感和認知相互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同時又學到知識。1998年10月,我借鑒《中國學校體育》雜志上的《如何讓學生盡快掌握魚躍前滾翻》等文章,在營口市中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現場會上完成了《魚躍前滾翻,身體素質練習》示范課,并榮獲“遼寧省一等優秀體育課”。2001年,隨著基礎教育改革開展得如火如荼,我潛心鉆研新課題,認真思考“教什么”“為什么教”和“如何教”。在2001年遼寧省中學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現場會上,我在《中國學校體育》雜志《健美操趣味教法》等多篇文章教學觀點的引領下,上了健美操、排球示范觀摩課;在《中國學校體育》雜志《不妨在課堂開設超市》等多篇文章的啟迪下,在初中體育課堂實行選項教學。2002年,在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現場會上,做了校園曲棍球、動感街舞、快樂籃球、明星網球體育教學改革優秀示范課,受到來自全國各地2000余名體育教師的一致好評。回顧開展示范課的經歷,我經常加班查找資料、撰寫材料,埋頭在辦公室里制作體育課堂所需的器材。一路走來,我收獲了教學改革成果,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合格率和優秀率連年上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明顯提高,身體機能不斷增強。
多年來,我在教學路上從未止步,克服年齡越來越大的困難,不忘初心,繼續堅守教學一線。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日報社曾先后兩次刊登了我的教學經驗,2018年9月和2020年9月教師節,鲅天下電視臺先后2次專題采訪報道了我的教學工作事跡。在2014—2019年教育部舉辦的“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活動中,我積極主動探索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方法,我執教的15節課先后榮獲國家、省、市級“優課”。此外,我多次被營口市教育局聘為“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活動評審專家。2021年以來,在教育部舉辦的基礎教育精品課活動中,我執教的《踢毽子的基本方法》和《雙搖跳》課榮獲“遼寧省基礎教育精品課”。2013年,我被遼寧省教育廳評為“遼寧省體育教學名師”。2019年,我被遼寧省教育廳評為“遼寧省中小學教學名師”。
三、投身指導培訓,傳道授業解惑
吾生有涯,學海無涯。從步入執教生涯的那天起,我就下定決心要做一名好教師。對此,我與時俱進地關注學校體育發展動態,及時歸納總結成文,并培訓體育同仁并肩前行。我先后5次為教育部“國培計劃”吉林省中小學體育教師1000余人做培訓講座,指導教師撰寫體育教育教學案例,以及體育課程微視頻的設計與制作;2019年,為參與教育部“國培計劃”的200余名體育教師和體育教研員做《武術:少年劍術》微講座,共同探討、學習體育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的教學策略;先后為遼寧省中小學鄉村教師和大連、本溪、沈陽、營口市等地的2500余名體育教師做多次培訓講座,指導教師錄制《一師一優課》、開展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體育教學、體育教學案例撰寫技巧、撰寫學術論文等。在教育部“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活動中,指導30余名教師榮獲部級優秀課例,為營口市榮獲部級優秀課例沖進遼寧省前三名做出貢獻。2020年以來,我指導的基礎教育精品課頻頻獲獎,僅姜軍名師工作室的成員就獲得了17節省級精品課優秀課例。學然后知不足,正是在這一次次的指導、培訓、同行的過程中,我成就他人的同時也精進了自己,在學校體育教育教學領域里起到了“傳—幫—帶”的良好作用,受到了省內外體育同仁們的肯定。
四、積極輻射引領,堅守教育情懷
我曾連續2屆被營口市教育局聘為營口市初中體育姜軍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工作中,我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率領團隊成員先后主持《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網絡教研活動、營口市教育學會學術年會微論壇、送教送培下鄉等大型活動40余次,并組織工作室成員錄制寒暑假“雙減”云課堂體育課100余節,為學生優化設計了圖文并茂的體育家庭作業100余篇,激發了學生課后主動做家庭體育作業的積極性。
在策劃居家運動微視頻開發工作中,我更是親力親為,不舍晝夜,常常連續幾個小時坐在電腦前,與每名成員研討、交流其錄制的微視頻,哪怕是一句話,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背景的布置都精益求精,力求呈現出最完美的云端健身動作。研發的日子里,我挑燈夜戰,連夜趕寫視頻腳本,并在次日錄制示范動作,為了保證視頻效果,經常反復錄制多次。盡管已精疲力竭,但為了保證第二天能及時推送居家鍛煉微視頻,又立刻投入視頻的剪輯制作工作中,通過為每一個動作添加動作說明、練習要點等字幕,選取和動作相符合的音樂,添加片頭和片尾等一系列工作,把做好的視頻上傳到微信公眾號上。每天如期播出的居家鍛煉微視頻,贏得了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此外,我還將自己策劃和開發微視頻的工作經驗進行總結,如數傳授給其他教師,讓大家一起加入創編微視頻的活動中。
我通過微信小程序,每天早晨為學生布置自己錄制的微視頻體育鍛煉作業,微信小程序發布的微視頻瀏覽量達20萬余次,粉絲數量達600余人。我舉辦了兩屆云端居家健身小達人評選活動,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學校領導、教師以及學生家長的首肯,激勵了更多中小學生積極參與到居家鍛煉中,增強了學生體質,增進了學生健康。為此,我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兄弟學校體育同仁的電話和微信,向我咨詢和請教居家鍛煉微視頻的開發事宜,我無私地給大家一一解答,并分享經驗。2022年,姜軍名師工作室參加了遼寧省體育美育示范項目名師工作室評選活動,由于工作成績突出,被遼寧省教育廳評為“遼寧省體育美育示范項目省級名師工作室”。我也被營口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評為“營口市英才計劃”教學名師,工作室成員多人被評為營口市優秀共產黨員。6年多來,工作室全體成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躬耕在學校體育教學第一線,先后有1人榮獲特級教師,2人晉升為正高級教師,10人晉升為高級教師,1人榮獲遼寧省優秀教師稱號,1人榮獲“興遼計劃”教學名師稱號,1人榮獲“遼寧省中小學教學名師”稱號,2人榮獲“遼寧省學科帶頭人”稱號,8人榮獲“遼寧省中小學骨干教師”稱號,工作室成員獲得各級各類榮譽100余項。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回首30年的辛苦付出,我和我的學生一直在奔跑,追夢的腳步從未停歇,教育無痕,真愛馨香,往后余生,我會一如既往地蹲下身來,做一名好教師,為學生插上“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翅膀,拿起手中的奮進之筆,繼續書寫學校體育教育教學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