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漢東



蓮花穴院落位于重慶璧山區七塘鎮將軍村,遙望縉云山、云霧山,緊鄰璧北河畔、鄉愁幺灘、向家院子和喜觀昆蟲王國,距離七塘場鎮1.8公里,建筑面積50余畝,全院24戶村民108人。
幾年前,蓮花穴還是一個雜草叢生的空心化院落,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兒童,院落108人中常住人口只有21人,大多數房屋處于閑置、廢棄狀態。
如今,村路沿著稻田延展,稻田泛起層層波浪,幾十棟磚墻青瓦小樓被稻田簇擁,錯落有致。打開車窗,遠山蒼翠,花海、稻田連成一片。蓮花穴院落所在的將軍村成為全國重點旅游村。
蓮花穴從傳統的空心化院落,蝶變為美麗的鄉村院落,是什么在為傳統院落振興賦能?
藝術活化鄉村,沉寂的古老院落因藝術喚醒鮮活
璧山區七塘鎮與四川美術學院和重慶市雕塑學會等達成合作,對蓮花穴進行藝術活化改造,結合人居環境、村落文化、本地特色,投入1800余萬元,對硬件和軟件進行再造升級,以雕塑為主要表現形式,用藝術活化鄉村,喚醒蓮花穴古老院落的生機與活力,打造鄉建藝術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研究所、鄉村劇場、七彩稻田等十大主題核心藝術區,與村民共建特色民宿、自行車租賃、土特產售賣、特色餐飲等鄉村互動區,實現“藝術介入鄉村,鄉村成就藝術,藝術振興鄉村”的共贏。
建好了怎么管、怎么用?蓮花穴院落采取了藝術機構向村集體注入資金,回租村民危舊閑置住宅,對院落進行全面整體活化設計,整合國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等政策資金進行物理空間打造,最后由藝術機構與村集體聯合運營團隊成立股份制運營機構,進行全方位運營活化。
通過十大主題的“核心藝術區”和與村民共建“鄉村互動區”的整體活化打造,對蓮花穴進行村落遺址保護以及在地創作設計,既保護了傳統院落的基本架構,延續了鄉村建設的歷史脈絡,又賦予了其嶄新的藝術價值,夯實了其后續發展的根基。以蓮花穴為試點,通過鄉建改造建筑和環境,再造村落空間體系,為村落活化提供了樣板價值。
藝術改變鄉村,傳統的物與思維因藝術煥發生機
蓮花穴院落和稻田,隨處可見形態各異、充滿創意的藝術作品——稻草制作的人偶,房屋外墻上的貓咪雕塑,樹枝搭成的房子等等。還有,利用廢棄石料搭建石頭屋,作為多功能室;用廢棄木料搭建小劇場,舉辦川劇、金錢板、雜劇等曲藝活動;把干枯稻草編成竹球、刺猬等創意作品……蓮花穴院落充分利用村里資源進行修舊如舊,打造了十大主題核心藝術區,藝術建筑與傳統院落實現了完美的融合。豬圈改造的長桌餐廳,牛圈改造的茶室,這是以前村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在藝術家的手中變成了現實。
把藝術引入鄉村,不僅能以鄉村的土壤成就藝術,還能聚集人氣,帶動當地產業振興。過去一年,蓮花穴院落接待游客10萬多人次,營收150多萬元,促進周邊果園、家禽等產業收入2000多萬元。外出打工的村民瞄準院落煥新的商機,紛紛回村就業創業,開辦民宿、農家樂,在收入不斷增長的同時,也滿足了慕名而來的各地游客的個性化需求。
傳統的物,因藝術而有了新的用途;傳統的思維,被賦予了新的內涵,煥發了新的生機。
藝術賦能鄉村,機制的創新與實踐因藝術行穩致遠
從2021年9月開院至今,蓮花穴院落舉辦了重慶市首屆鄉村藝術集、重慶市第二屆鄉村藝術集暨雕塑展、重慶鄉村“村晚”、央視民俗過大年現場直播等大型文旅活動。2022年11月央視一套大型文旅探訪節目《山水間的家》走進七塘鎮將軍村。藝術賦能鄉村振興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蓮花穴院落是璧山“云霧花澗”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依托藝術活化鄉村,打造以雕塑為主題的傳統院落,實現了現有村民在鄉就業、外出村民回鄉就業、新村民建設鄉村的初步目標,鄉村成為藝術的載體,也因藝術而綻放光彩。
蓮花穴院落藝術活化項目最大的亮點是藝術家整體的水準比較高,創造的作品更具觀賞價值,也更有思想深度。通過蓮花穴院落藝術活化項目試點,加快了鄉村振興建設步伐,破解了集體經濟發展的難題,拓寬了農民增收的致富渠道。用藝術助推鄉村振興,提升村民物質與精神需求;用藝術元素促進鄉村活化,使鄉村在現代社會中復活。
目前,蓮花穴院落通過前期活化,利用農村廢棄宅基地打造包含農業旅游、藝術酒店、研學基地、配套服務等為一體的“藝術社區”,使資源變股權;以村集體為主體,政府、藝術機構、社會力量等共同參與藝術村落運營的“蓮花穴藝術合作社”,使資金變股金;通過保底分紅、與村民共贏、村民回流主動經營,最終交還給村民,讓村民變股民,實現真正的“三變”改革,為鄉村振興探索出了一條可供借鑒的成功之路。
在充分借鑒吸收的基礎上,與蓮花穴藝術院落毗鄰的江家坪藝術院落已啟動建設,總投資約1200萬元,項目計劃于今年7月完成建設,建成后將與蓮花穴藝術院落形成聯動,實現區域農文旅產業進一步提質增效,預計年產值300萬元以上,并帶動周邊農副產品銷售,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璧山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