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錚



鄉村晨光中的憑祥市柳班村板班屯山明水秀、青瓦白墻、生機勃勃,一幢幢別致的小樓錯落有致地矗立在紅花綠樹中……這一幕幕構成了板班屯水墨畫的主體,繽紛的墻繪則點亮了這幅美麗鄉村文明的新畫卷。
從“貧困村”到“富裕村”,從“毒品村”到“平安村”,從“落后村”到“文明村”。
5年來,廣西崇左邊境管理支隊那艾邊境派出所與柳班村委攜手共進,積極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社會治安管理,讓柳班村成為了祖國南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民警任村黨總支第一副書記建強基層黨組織
柳班村坐落于322國道與G7211南友高速公路的交會處,北部緊鄰憑祥市區,南部緊依中越邊境,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村莊地理位置極其優越,治安環境卻異常復雜,因為邊境靠近毒品“金三角”地區,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邊境通道,從事毒品犯罪活動。曾經的柳班村,毒品蔓延,全村有在冊吸毒人員165名,受過刑事處罰人員近百人。吸毒人員達全村男性人口的6.9%,整個村莊屋破雨漏,田園荒廢,因毒品引發的盜竊、搶劫、偷渡、斗毆等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整個村莊被包圍在一股死氣沉沉的毒霧里。“有女不嫁柳班村,走路不過板班屯。”這句令人不堪的順口溜,曾是柳班村真實的寫照。
因為社會治安、民風民俗、利益糾紛等多種因素疊加,導致曾經的柳班村黨組織渙散,經濟落后,社情復雜,柳班村也成了憑祥市出名的問題村、貧困村,“出名掛號”的上訪村。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還看領頭羊。”柳班村過去貧窮落后的關鍵在于村黨支部缺乏凝聚力和戰斗力。
經過上級黨組織多年來的集中整頓,由那艾邊境派出所民警任村黨總支第一副書記,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目前,全村網格員中黨員占比近60%,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網格得到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日益凸顯,黨組織的威信在村民中牢牢樹立起來。
鏟除毒品犯罪從根本上扭轉社會面貌
“牽牛要牽牛鼻子”,那艾邊境派出所與柳班村委意識到要徹底扭轉柳班村的面貌,從根本上解決影響社會治安的痼疾,就必須徹底鏟除毒品犯罪這顆毒瘤。
民警下村打探毒情卻遇到了困難。因許多村民家中都有吸毒人員,對警察普遍存在抗拒心理,平時見了警察就退避三舍,更不用說對村民做幫扶工作了。那艾邊境派出所教導員盧智才說:“很多村民礙于情面,對民警三緘其口,不少村民連話都不敢跟民警多說。”
全民禁毒,才是治毒的根本。為順利開展禁毒工作,那艾邊境派出所從宣傳入手,聯合司法部門和柳班村委會開展“三位一體”的禁毒宣傳,利用趕集日、村民辦喜事的有利時機,用傳唱山歌、有獎問答、入戶宣傳的方式開展禁毒知識宣傳,使村民認識到毒品的巨大危害,自覺參加到禁毒斗爭中來。
與此同時,由派出所、村委會與吸毒者家庭組成“三位一體”的禁毒幫教小組,建立健全在冊“一人一檔”吸毒人員檔案管理制度,對涉嫌刑事犯罪的堅決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加強對戒斷人員的跟蹤問效,使吸毒人員逐步戒斷毒癮,回歸社會。“從2020年6月份開始,我陸續接到柳班村7位家長打來的電話,表示需要派出所幫助孩子戒毒,從那時起到現在,我先后送了20多名吸毒的村民到戒毒所去戒毒,這證明我們的禁毒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認可。”民警廖逸發說。
在根治毒禍的同時,經過派出所和村委會的多方協調,將96名因吸毒致貧的人員分別安排到5家邊貿合作社上班,實現了穩步脫貧增收;安排5名吸毒前科人員到公益性崗位;聘請3名吸毒前科人員為生態護林員。駐村民警積極幫助吸毒前科人員申請低保、醫療救助等,及時跟進吸毒前科人員的各項保障政策,目前,全村無一人因毒致貧返貧、無一人因毒違法犯罪。2023年至今,柳班村實現了刑事案件零發案,社會面貌煥然一新。
駐村民警細致的工作贏得了村民的真心擁護,從以前“進不了門”到現在“笑臉相迎”,從過去“躲著走”到現在“主動見”,民警與村民的關系越來越融洽。經過近5年的努力,如今的柳班村成為美麗鄉村典范,村民吸毒成癮的狀況得到有效控制,無新增吸毒人員。
興邊富民做強村集體經濟惠民生
只有讓村民徹底摘掉貧困的“帽子”,才能幫助柳班村實現根本的蛻變。這是那艾邊境派出所與柳班村委會的共識。
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招”,那艾邊境派出所與柳班村黨總支部把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加強鄉村治理的重要突破口,做足“邊”的文章,堅決拔掉“窮根”,探索出“黨支部+合作社+邊民+集體經濟”模式。在村黨總支部的帶領下,柳班村先后領辦5家邊貿農業專業合作社,引導村民以貨源、運輸車、勞力等資源入股,參與邊境互市貿易。5家邊貿農業專業合作社共吸納社員2437人,社員人均分紅從2019年建社時的800元左右,增加到2023年的3500元左右。
“我們村在那艾邊境派出所與政府部門的強強聯手綜合治理下,實現了‘由亂到治、由治到興的巨大變化。”柳班村黨總支書記李衛祖表示,目前,全村6個自然屯的2437名邊民全部進入5家邊貿合作社,2020年初至2023年底,合作社總收益達4763萬元,邊民獲得2196萬元的分紅,興邊富民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柳班村也被列入廣西鄉村振興示范鎮示范村創建名單。
初春時節,走進柳班村板班屯,一幢幢壯族特色民居拔地而起,房前屋后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由村民主動提出的“微改造”讓村子韻味十足。耗資210多萬元的班夫人陳列館、班夫人文化廣場、文化宣傳長廊等已基本建成,南疆民族擁軍英雄“班夫人文化公園”初具規模。文化廣場上不時傳來孩子們歡樂的笑聲,家家戶戶屋檐上飄揚的五星紅旗,映紅了柳班村民幸福的笑臉。
“這兩年,我們村真是大變樣了,道路修好了,環境也整潔了,廣場也建好了,大家的日子越過越敞亮,確實好得很!”板班屯屯長黃君雄高興地說。
那艾邊境派出所聯合柳班村黨總支部緊緊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實現基層治理與經濟發展有效融合,成為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邊境鄉村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