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千秋 張瀟云
摘要:本文以重慶市氫能源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為研究背景,主要結合修正的GEM定性理論構建競爭力評價體系,并采用云模型理論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對產業的競爭力作出分析。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第一、采用“GEM”模型框架,結合產業特征綜合分析產業發展特點,并結合多個傳統競爭力分析理論對“GEM”模型的缺陷進行補充和修正,使產業競爭力的成因分析更為全面;第二、利用現代計量經濟學基本理論,提出競爭力定量分析指標框架,并采用隸屬云模型算法對產業競爭力進行定量分析,將復雜的經濟理論評價指標化、可視化、動態化、簡便化。
關鍵詞:氫能源;燃料電池;汽車;GEM模型;云模型
DOI:10.12433/zgkjtz.20241203
當前,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無污染的交通工具,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氫燃料電池可將氫氣和氧氣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它被認為是21世紀最偉大的十大發明之一,電池和氫能將構成主流的儲能方式。日本、韓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均將氫燃料電池的開發作為重點研究項目。
氫能源燃料電池汽車在我國迅速發展,現已初步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魯、中部和成渝五大地區產業集群,未來將在新的賽道展開激烈角逐。那么,重慶在氫能源賽道具備哪些競爭優勢,綜合競爭力將在短期或是長期突顯,即將面臨哪些技術、產業方面的風險,成為當下許多產業機構、企業、投資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氫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及特點
(一)國外氫能源汽車產業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約18892輛,同比增長21.9%。其中,燃料電池乘用車占比約為77%。德國燃料電池汽車銷量達到835輛,同比增長80%;韓國銷售燃料電池汽車10219輛,同比增長20.3%,銷量最多的車型是現代Nexo(9718輛);美國燃料電池乘用車銷量2707輛,同比下降19%,銷量排在前兩名的車型是豐田Mirai(同比下降20%)和現代Nexo(同比下降5%);日本燃料電池汽車銷量848輛,同比下降65.6%,銷量最多的車型是豐田Mirai(848輛)。作為前景無限的新興高科技產業,氫能源燃料電池汽車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境地。
目前,世界各國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規劃建設路線各有不同。美、韓、法等國著重建設運輸路線、加氫站等基礎設施。而日本則更重視氫能開發、燃料電池、儲運技術環節的研發,以求引領國際標準,加強產業優勢。
(二)國內氫能源汽車產業現狀
2021年,我國在北京、上海等地啟動了燃料電池示范應用,多省市的“十四五”規劃中包含氫能發展。目前,已建立包括多項政策在內的支持體系,并形成了較完整的氫能產業鏈,自主化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盡管核心技術有差距,但市場潛力巨大,科研實力不斷增強。截至2021年底,已擁有全球最多的183座在營加氫站。
在技術方面,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迅速發展,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國產化率提高,專利數量全球第二,體現出了強勁的研發勢頭。在市場方面,2022年銷量顯著增長,盡管整體規模仍較小,但在貨運市場增長迅速,前景廣闊。在產業布局上,形成了多個汽車產業集群,重慶市擁有眾多的汽車制造商,產能超過400萬輛,形成了“ 1+10+1000”的發展模式,展現出了產業鏈的完整性和規模。
二、基于GEM模型的重慶產業競爭力的定性分析
重慶市作為西南地區的樞紐城市,其產業實力雄厚、資源豐富,尤其在發展頁巖氣副產氫方面,成為川渝地區的獨特產業特點,這得益于豐富的頁巖氣資源和政府的積極支持,如“成渝”氫走廊項目,有助于企業建立成本優勢。
在企業層面,重慶市與成都市共同形成了強大的氫能產業鏈,涵蓋檢測中心、科研院所、供氫企業等,2021年產業規模超100億元。重慶市擁有眾多氫能源相關企業,產業集群競爭力強。兩地通過規劃協同、技術攻關等手段,共建汽車產業集群,提升了氫能源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競爭力。
在市場方面,韓國、日本和美國是主要的競爭對手,我國面臨著激烈國際競爭。但中重型貨車市場需求增長,為氫燃料電池汽車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潛力。預計到2050年,全球氫能源需求將顯著增加,產值將超過2.5萬億美元。力帆、長安等汽車企業已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拓展業務到國際市場。
創新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尤其是對于處于西部地區的成渝來說,更需要激發企業的危機意識和創新能力,實現產業升級,形成高層次的競爭優勢。政府需要建設創新平臺、培養人才隊伍,并加強國內外合作,以支持氫能源產業的發展。
在產業競爭力方面,人才流動性和互聯網搜索指數可作為衡量產業競爭力的指標。重慶市在氫能源汽車方面的搜索量較低,需要加強宣傳和引導,以促進產業發展。
三、氫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的定量分析
將現代計量經濟學方法與傳統的產業競爭力成因理論相結合,可以形成產業競爭力計量分析。計量分析時要根據產業特征構建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
(一)產業競爭力評價原則
產業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廣泛,這就決定了產業競爭力評價體系要具有系統性、層次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同時,過程指標和狀態指標要相互結合,簡繁適中,方便操作。
(二)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為盡可能利用現有的統計數據客觀地反映研究目標,抓住分析重點,可從產業競爭力GEM的模型構成出發,結合世界級產業集群的特點設計指標體系。
(三)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指標的賦值與賦權
本文采用云模型分析法對氫能源燃料電池產業的競爭力進行分析,選取評價指標中最有利的指標作為理想指標,分析因素與理想指標之間發展趨勢的相似或相異程度,確定哪些是影響的主導因素,判斷不同城市樣本的競爭力強弱。指標賦值采用經驗法則與調查數據相結合的方式。經驗法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等方式,如頭腦風暴法、德爾菲專家意見法等,以不同樣本的綜合評分作為指標進行分析。本文采用客觀賦值法中的變異系數法來確定指標權重。
(四)基于云模型法的實證分析
本文采用李德毅院士提出的云模型評價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標準云模型的構建
對評價為“較差、一般、較強”選用對稱云模型來表示。
其中,K是一個常數,應根據變量本身的模糊程度選擇,本文取K=0.02,對評價為“差”和“強”級別的,分別用0和1來表述,從而得到該評價集合對應的論域為[0,1]。
在Matlab中構建標準評價云,如圖1所示:
圖1? 標準云評價概念云
2.采用云模型法進行實證分析
本文選取評價指標體系中的部分數據進行分析示意,旨在采用一般通用的分析方法作為案例研究。本文將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北京、河北、山東、廣東、湖北、河南、吉林、四川、重慶作為研究樣本,構建長三角、京津冀魯、珠三角、中部、東北、成渝六大地區產業集群指標,采用matlab計算軟件對所選指標數據進行分析,計算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氫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競爭力標準評價云
所選各產業集群在氫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的比較中,按綜合競爭實力排序分別為表1所示。
總的來看,我國氫能源產業集群呈現出東部沿海領先、中西部奮起直追、東北緊隨其后的發展態勢,重慶市氫能源汽車產業已全面處于落后階段,與經濟發達地區仍有不小的差距。
四、結論
本文通過運用GEM模型,結合波特的菱形模型理論以及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對重慶市氫能源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競爭力進行了歸納分析,充分肯定了其光明前景,同時也分析了發展中的不足與即將面臨的挑戰。
作為西南地區經濟基礎、工業基礎較好的城市之一,重慶市發展氫能源具有顯著的帶動效應,需要尋找合適的發展路徑,加快發展速度。因此,應規劃成渝地區在氫能源產業上的統籌協調,各自發揮產業優勢,加強優勢互補,加快產業應用落地及技術研發,充分利用資源優勢與產業優勢,打造氫能汽車產研高地,占領產業價值鏈頂端,從而搶得發展先機。
參考文獻:
[1]張歡.氫能源汽車研制與發展研究[J].汽車測試報告,2022(10):16-18.
[2]曾曉平.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分析[D].廣州:廣東財經大學,2018.
[3]張玉雪.全球價值鏈視角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實證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20.
[4]姜國剛,馮豆.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經營與管理,2023(09):179-186.
[5]周伶俐,高巖.江蘇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提升對策研究[J].河北企業,2022(12):77-79.